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五山民间故事】云雾山黄酒传奇

©原创 云上谷城 2019-12-16 17:19

云雾山黄酒是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历经六代百余年的传承,云雾山黄酒是五山民间文化的杰出代表,曾经被《湖北日报》等上百家报刊报道。

云雾山是谷城县五山镇境内的五座大山之一,海拔760米。原云雾山村(现在合并到邓坪村),和房县邢家湾村接壤。云雾山植被良好,山地多,耕地少,人口稀少,是典型的山区乡村,四季温度较低,常年平均温度比镇区要低两三度,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和睦互助蔚然成风,山民热情好客,远近闻名,俨然世外桃源,这些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古老的“薅草锣鼓”“云雾山火炮”发源于此,并且成为市县级“非遗”,大俗大雅的云雾山山歌以古调为基础,不断随时代改变唱词,质朴诙谐。在众多乡村气息浓郁、传承有绪的民间文化中,云雾山黄酒是杰出的代表。

图为著名词作家佟文西教授(左四)采风时与张姐(左三)合影

云雾山黄酒以纯手工、纯粮食酿造,并以口感醇正、绵甜有劲、颜色微黄、回味悠久、营养丰富而著称,具有舒活筋骨、解除疲乏、促进血液循环、抗老养颜、解渴耐饿的功效,既是理想的饮品,也可以作为药引子。数百年来,云雾山黄酒一直是小作坊生产,以满足自家使用为主,过去都是用粮食交换,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声名远播,逐步走向市场,并俏销周边的丹江、老河口、房县等地,由于产量少,一直采取限量销售,一家一般购买不超过百斤,意在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倘若有人找黄酒做药引子,都是无偿提供,并以此为傲。

在云雾山,几乎家家都会酿造黄酒,48岁的张玉荣是出类拔萃的代表。她的手艺系母亲所授,其母名叫邓中华,生于1933 年9 月26日;其母亲手艺来自张姐的外婆,外婆名叫邓王氏,老家房县,出生于1904年 2月,卒于1984 年,张姐的外婆的母亲(太姥姥)李氏,是第二代传人,第一代传人无从考证,一二代传人是母女关系。

而云雾山黄酒的宗师则被称作“酒娘”,是第一代传人的母亲。“酒娘”在婆家是第九房儿媳妇,人称“九娘”,因为有一手做酒的好手艺,县太爷题词“酒娘”。她的名讳无法考证,据说出生于嘉庆年间。在当地流传着“酒娘”三碗黄酒醉倒匪首、为县太爷酿酒等诸多的民间传说。相传当年有个嗜酒如命的大土匪听闻“酒娘”有窖藏陈年黄酒,某个夏日的清晨,带领30个喽啰来强抢,“酒娘”闻之,安排家人躲藏到山洞。面对匪首,她从容的端酒碗应对周旋,“酒娘”气质高雅、彬彬有礼、清新脱俗,眉宇间有几许凌然而不可侵犯的矜持,匪首反倒不好意思,“酒娘”似乎看出端倪,以敬酒为由,礼劝匪首喝了三碗酒,感觉浑身舒爽,四肢发软,渐渐瘫软,临倒下的时候还在大喊“好酒”。众喽啰不敢肯定是酒劲发作还是酒里面下有毒药,他们将匪首放在燕子楼的躺椅上,匪首鼾声如雷,一觉醒来,日落西山。匪首留下了两锭银子,羞愧回家,自此不再袭扰。而县太爷则是因为接待上级苦于没有好酒而多次请师爷四处打听,后来得知偏远的云雾山居然有“酒娘”这等高手,于是慕名请酒娘帮忙,这也是“酒娘”名声大振的原因。“酒娘”留下的酒缸酒坛多达50多个,可惜毁于“破四旧”运动。今天张玉荣保存的一大堆大大小小的酒坛里,有9个老酒坛是清末民初的。

云雾山黄酒最富有光荣色彩的是1931年5月,贺龙、柳直荀在洪湖失利,为保存实力,便率领红三军七师、八师主力,从保康马良坪突围后,经歇马进入谷城地区。在薤山,他帮助鄂豫边区特委在鄂北建立红军游击队。而当年游击队负责人就是用两石糯米换了一缸云雾山黄酒为红军首长送行。性格豪爽的贺老总畅饮三大碗,连声叫好。

在传承过程中,“酒娘”立下规矩,传女不传男,这也算是最初的朴素的一反重男轻女的观念,相当于给女子发放嫁妆或者福利吧。我们臆测“酒娘”考虑的也许是女子办事更加细致吧。传承仪式朴素而隆重,一定要邀请9位德高望重的见证人,并有主持人现场司仪,重要的议程包括三鞠躬——敬茶——赠送传承信物(戒指),这枚戒指是“酒娘”的定情之物,当地文物专家考证并非纯银,属于合金。而信物不可用于显摆,必须秘密珍藏。传承仪式确定为农历九月九日。活动结束,要宴请全村老少。据介绍,传人一般是女儿、儿媳、孙女或者外孙女,传人一般要求品貌出众、有良好的悟性并且能够吃苦耐劳。在山区,能够酿造一手好黄酒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凭借这个手艺至少是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据张姐说,历代传人都活到80多岁,她母亲今年82岁,耳聪目明并且可以种菜,自食其力。而最为神奇的是宗师“酒娘”居然有96岁的高寿,她去世的时候是春夏之交,老人家午饭后安详的躺在靠椅上晒太阳,花开花落、无疾而终。“酒娘”生前乐善好施、与世无争、心境平和,她生前是28个穷苦孩子的干娘。她去世的时候已经五代同堂,大家庭有50多人。

云雾山黄酒在制作方面,坚持三不做。即经期不做,身体不适不做,心情不佳不做,意在最佳状态下酿造出最好的黄酒。另外,作为传人在为别人指导酿造黄酒的时候,一般不要报酬,基本是义务帮忙,指导主要环节,除开非常细微敏感的小程序有所保密,大体环节家家户户大同小异,传人是凭借自己的诀窍和感觉来把握各个环节的火候。云雾山黄酒每年的九月九开始做,可以持续到立春,打春之后不再做了。相传九月九的酒是最能长期保存的。保存方式分为窖藏、自然保存和地封,窖藏是利用高山密林中的深洞,自然保存一般放置家中阴凉的角落,地封在家里挖好地窖,然后封存,其大小程序30多道。大致包括做酒曲、做糟子、长麦芽、熬制玉米浆、过滤、发酵、保存等。

云雾山黄酒在饮用方面是很讲究的,一般情况下,主人会劝客人不要与白酒混用,这既是对酒劲的自信,也是处于对客人的保护;客人第一二次到主人家喝醉,说明客人直爽,主人就会很高兴,那么从第三次,主人就会善意提醒刹车。这种黄酒是后劲足、口感好,所以令很多人喝了还想喝。云雾山喝酒很民主,因为这里粮食少,村民养成了珍惜粮食的习惯,倘若倒进杯中的酒不喝完,主人会不高兴的,喝多少,斟多少,喝好而不喝高才是最高境界。有经验的客人会以主人喝酒的多少来做参照。喝地封黄酒要特别小心,最好不要吹冷风,俗称“见风倒”,有顺口溜赞曰:“一碗热汗垮垮,两碗舌头微麻,三碗糊糊夹夹(方言:头脑不清醒),四碗就地趴下,五碗还没有生下。”

图为云雾山黄酒开坛(帅瑜 摄)

云雾山黄酒是房县黄酒的一个重要分支,第一代宗师“酒娘”,原籍房县,18岁嫁到云雾山。房县黄酒的历史比绍兴黄酒早400年。云雾山黄酒在房县黄酒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发展,比如营养丰富、糯米香味浓郁是其共同特点,云雾山黄酒在味道上追求不辣、不酸、不寡淡、不甜腻,而这种恰到好处的把握是需要做酒者用心感悟、从细节之中把握火候。云雾山黄酒在发展中与时俱进,根据饮酒者的需要,兼顾到酒量小的,作为保健饮品而适当的减小酒劲。但是不管怎样改进,云雾山黄酒的原料始终坚持采用蓼花小曲、糯米、红薯、玉米面、麦芽等,熬制过程中坚持用大锅、烧木柴,而不使用电器或机械,长期保存的器具坚持陶瓷土罐而不适用塑胶制品。

作为云雾山黄酒的第五代传人,张姐的酿造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她把酿造当成了圣神的事业。凭着酿酒所得,含辛茹苦的把两个儿子培养成大学生。目前,谷城县非遗中心和五山文化研究会正在筹备云雾山黄酒传承仪式。张姐的次子郭荣琪、侄儿张建武、侄媳妇李雪等将作为正式传人学习。创业青年张建武建立的云雾山黄酒作坊、酒坊、专卖店和酒窖,正在把云雾山黄酒推向市场。张姐也打破了两项传统,一是代代单传,二是穿女不传男,在当地传为佳话。

作者:杜权成

讲述:李雪

责任编辑:杨守荣

编审:任丹

云雾山黄酒是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历经六代百余年的传承,云雾山黄酒是五山民间文化的杰出代表,曾经被《湖北日报》等上百家报刊报道。

云雾山是谷城县五山镇境内的五座大山之一,海拔760米。原云雾山村(现在合并到邓坪村),和房县邢家湾村接壤。云雾山植被良好,山地多,耕地少,人口稀少,是典型的山区乡村,四季温度较低,常年平均温度比镇区要低两三度,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和睦互助蔚然成风,山民热情好客,远近闻名,俨然世外桃源,这些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古老的“薅草锣鼓”“云雾山火炮”发源于此,并且成为市县级“非遗”,大俗大雅的云雾山山歌以古调为基础,不断随时代改变唱词,质朴诙谐。在众多乡村气息浓郁、传承有绪的民间文化中,云雾山黄酒是杰出的代表。

图为著名词作家佟文西教授(左四)采风时与张姐(左三)合影

云雾山黄酒以纯手工、纯粮食酿造,并以口感醇正、绵甜有劲、颜色微黄、回味悠久、营养丰富而著称,具有舒活筋骨、解除疲乏、促进血液循环、抗老养颜、解渴耐饿的功效,既是理想的饮品,也可以作为药引子。数百年来,云雾山黄酒一直是小作坊生产,以满足自家使用为主,过去都是用粮食交换,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声名远播,逐步走向市场,并俏销周边的丹江、老河口、房县等地,由于产量少,一直采取限量销售,一家一般购买不超过百斤,意在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倘若有人找黄酒做药引子,都是无偿提供,并以此为傲。

在云雾山,几乎家家都会酿造黄酒,48岁的张玉荣是出类拔萃的代表。她的手艺系母亲所授,其母名叫邓中华,生于1933 年9 月26日;其母亲手艺来自张姐的外婆,外婆名叫邓王氏,老家房县,出生于1904年 2月,卒于1984 年,张姐的外婆的母亲(太姥姥)李氏,是第二代传人,第一代传人无从考证,一二代传人是母女关系。

而云雾山黄酒的宗师则被称作“酒娘”,是第一代传人的母亲。“酒娘”在婆家是第九房儿媳妇,人称“九娘”,因为有一手做酒的好手艺,县太爷题词“酒娘”。她的名讳无法考证,据说出生于嘉庆年间。在当地流传着“酒娘”三碗黄酒醉倒匪首、为县太爷酿酒等诸多的民间传说。相传当年有个嗜酒如命的大土匪听闻“酒娘”有窖藏陈年黄酒,某个夏日的清晨,带领30个喽啰来强抢,“酒娘”闻之,安排家人躲藏到山洞。面对匪首,她从容的端酒碗应对周旋,“酒娘”气质高雅、彬彬有礼、清新脱俗,眉宇间有几许凌然而不可侵犯的矜持,匪首反倒不好意思,“酒娘”似乎看出端倪,以敬酒为由,礼劝匪首喝了三碗酒,感觉浑身舒爽,四肢发软,渐渐瘫软,临倒下的时候还在大喊“好酒”。众喽啰不敢肯定是酒劲发作还是酒里面下有毒药,他们将匪首放在燕子楼的躺椅上,匪首鼾声如雷,一觉醒来,日落西山。匪首留下了两锭银子,羞愧回家,自此不再袭扰。而县太爷则是因为接待上级苦于没有好酒而多次请师爷四处打听,后来得知偏远的云雾山居然有“酒娘”这等高手,于是慕名请酒娘帮忙,这也是“酒娘”名声大振的原因。“酒娘”留下的酒缸酒坛多达50多个,可惜毁于“破四旧”运动。今天张玉荣保存的一大堆大大小小的酒坛里,有9个老酒坛是清末民初的。

云雾山黄酒最富有光荣色彩的是1931年5月,贺龙、柳直荀在洪湖失利,为保存实力,便率领红三军七师、八师主力,从保康马良坪突围后,经歇马进入谷城地区。在薤山,他帮助鄂豫边区特委在鄂北建立红军游击队。而当年游击队负责人就是用两石糯米换了一缸云雾山黄酒为红军首长送行。性格豪爽的贺老总畅饮三大碗,连声叫好。

在传承过程中,“酒娘”立下规矩,传女不传男,这也算是最初的朴素的一反重男轻女的观念,相当于给女子发放嫁妆或者福利吧。我们臆测“酒娘”考虑的也许是女子办事更加细致吧。传承仪式朴素而隆重,一定要邀请9位德高望重的见证人,并有主持人现场司仪,重要的议程包括三鞠躬——敬茶——赠送传承信物(戒指),这枚戒指是“酒娘”的定情之物,当地文物专家考证并非纯银,属于合金。而信物不可用于显摆,必须秘密珍藏。传承仪式确定为农历九月九日。活动结束,要宴请全村老少。据介绍,传人一般是女儿、儿媳、孙女或者外孙女,传人一般要求品貌出众、有良好的悟性并且能够吃苦耐劳。在山区,能够酿造一手好黄酒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凭借这个手艺至少是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据张姐说,历代传人都活到80多岁,她母亲今年82岁,耳聪目明并且可以种菜,自食其力。而最为神奇的是宗师“酒娘”居然有96岁的高寿,她去世的时候是春夏之交,老人家午饭后安详的躺在靠椅上晒太阳,花开花落、无疾而终。“酒娘”生前乐善好施、与世无争、心境平和,她生前是28个穷苦孩子的干娘。她去世的时候已经五代同堂,大家庭有50多人。

云雾山黄酒在制作方面,坚持三不做。即经期不做,身体不适不做,心情不佳不做,意在最佳状态下酿造出最好的黄酒。另外,作为传人在为别人指导酿造黄酒的时候,一般不要报酬,基本是义务帮忙,指导主要环节,除开非常细微敏感的小程序有所保密,大体环节家家户户大同小异,传人是凭借自己的诀窍和感觉来把握各个环节的火候。云雾山黄酒每年的九月九开始做,可以持续到立春,打春之后不再做了。相传九月九的酒是最能长期保存的。保存方式分为窖藏、自然保存和地封,窖藏是利用高山密林中的深洞,自然保存一般放置家中阴凉的角落,地封在家里挖好地窖,然后封存,其大小程序30多道。大致包括做酒曲、做糟子、长麦芽、熬制玉米浆、过滤、发酵、保存等。

云雾山黄酒在饮用方面是很讲究的,一般情况下,主人会劝客人不要与白酒混用,这既是对酒劲的自信,也是处于对客人的保护;客人第一二次到主人家喝醉,说明客人直爽,主人就会很高兴,那么从第三次,主人就会善意提醒刹车。这种黄酒是后劲足、口感好,所以令很多人喝了还想喝。云雾山喝酒很民主,因为这里粮食少,村民养成了珍惜粮食的习惯,倘若倒进杯中的酒不喝完,主人会不高兴的,喝多少,斟多少,喝好而不喝高才是最高境界。有经验的客人会以主人喝酒的多少来做参照。喝地封黄酒要特别小心,最好不要吹冷风,俗称“见风倒”,有顺口溜赞曰:“一碗热汗垮垮,两碗舌头微麻,三碗糊糊夹夹(方言:头脑不清醒),四碗就地趴下,五碗还没有生下。”

图为云雾山黄酒开坛(帅瑜 摄)

云雾山黄酒是房县黄酒的一个重要分支,第一代宗师“酒娘”,原籍房县,18岁嫁到云雾山。房县黄酒的历史比绍兴黄酒早400年。云雾山黄酒在房县黄酒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发展,比如营养丰富、糯米香味浓郁是其共同特点,云雾山黄酒在味道上追求不辣、不酸、不寡淡、不甜腻,而这种恰到好处的把握是需要做酒者用心感悟、从细节之中把握火候。云雾山黄酒在发展中与时俱进,根据饮酒者的需要,兼顾到酒量小的,作为保健饮品而适当的减小酒劲。但是不管怎样改进,云雾山黄酒的原料始终坚持采用蓼花小曲、糯米、红薯、玉米面、麦芽等,熬制过程中坚持用大锅、烧木柴,而不使用电器或机械,长期保存的器具坚持陶瓷土罐而不适用塑胶制品。

作为云雾山黄酒的第五代传人,张姐的酿造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她把酿造当成了圣神的事业。凭着酿酒所得,含辛茹苦的把两个儿子培养成大学生。目前,谷城县非遗中心和五山文化研究会正在筹备云雾山黄酒传承仪式。张姐的次子郭荣琪、侄儿张建武、侄媳妇李雪等将作为正式传人学习。创业青年张建武建立的云雾山黄酒作坊、酒坊、专卖店和酒窖,正在把云雾山黄酒推向市场。张姐也打破了两项传统,一是代代单传,二是穿女不传男,在当地传为佳话。

作者:杜权成

讲述:李雪

责任编辑:杨守荣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