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发生的非典,
我们不知道害怕,
因为我们是群被保护的孩子;
2020年的疫情,
轮到我们来
保护祖国、回报社会、服务群众了
在谷城县冷集镇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场上,一大批“90后”年轻党员干部们牢记初心使命,勇担重任,义无反顾地战斗在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展现着闪光的青春。
“我要回去同他们一同抗疫”
“现在全镇正在防控疫情,你比较远,暂时在家待命,等待通知。”29岁的唐赞是一名来自河南南阳市的年轻干部,在腊月三十刚刚与家人团聚之时,就接到了冷集镇政府疫情防控紧急待命的通知。接下来几天,疫情来势凶猛,南阳市通往谷城冷集的道路设置了多个卡点,焦虑不安的唐赞自行做出了决定。
“帮我开一张通行证,我要回去和他们一同抗疫!”看到镇上同志们全部放弃休假,坚守在防疫一线,唐赞坐不住了,要求镇上办理通行证,主动前往一线。在吃完家人包的饺子之后,唐赞收拾好行李,带着家人的挂念,从百里之外越过层层关卡逆行到冷集抗疫一线。
刚到镇上,唐赞就主动承担起防控物资发放这项苦活儿、累活儿。物资仓库中弥漫着刺鼻的消毒液味道,唐赞撸起袖子不停地填装、分发消毒液。一下午下来,累得汗湿衣襟,新买的裤子也被溅出的消毒液侵蚀成红色,可他毫无怨言,用行动展现出“90后”干部应有的职责与担当。
身在十堰、襄阳、老河口的王含、刘学姣、邓亚丽等5名外地“90后”也纷纷到镇上报到,要求到抗疫一线战斗。在疫情考验面前,这群大家眼里的孩子们,成了最美“逆行人”。
“战胜疫情后我们就结婚”
“什么时候打赢这场战役,就什么时候就结婚!”这是冷集镇干部蒋虎和护士唐俊娜共同的誓言。如果没有发生这场疫情,2月2日应该是他们领证结婚的日子。然而,突如其来的疫请让人猝不及防,从大年三十,两人就开了。
蒋虎作为镇党政办主任,指挥部办公室的大小事要由他处理;身在镇卫生院的唐俊娜,每天也要在前线服务患者到深夜,两人所在单位的距离只有15分钟的路程,却15天未曾见面。
“你们村还缺口罩和蔬菜吗?”每天早上,蒋虎都要向39个村(社区)询问物资情况,以便开展后续物资清点、运输、发放等一系列工作,长时间的通话偶尔会让他的耳朵有些隐隐作痛。除了这些,蒋虎还要负责办公室的杂事小事,一会儿在运输车前清点物资、一会儿帮忙更换打印墨粉、一会儿负责捐款的收集……白天像个不停转的陀螺,夜晚便继续伏在电脑前,拟定第二天的防疫工作方案、计划。线上联系、线下奔波,每天的工作量让他来不及停歇。
在休息之余,蒋虎也会向同事们炫耀他身在一线的护士女友唐俊娜。听他讲,自己的女友每天戴着口罩、眼镜、穿着防护服,全副武装的开展防疫,为了节约防护服,每天尽量少喝水,还要对发热人员测量登记、观察健康状态、做好样本采集上报,经常连续工作八九个小时。每晚卸下“戎装”,唐俊娜脸上都是口罩的勒痕。每次说到这,他的脸上除了心疼,还有满满的自豪。
虽然辛苦,但他们时常会勉励对方:“虽然婚礼延期,但能换来更多人的幸福,也很值得”,在彼此鼓劲下,一起度过抗“疫”这段这不一样的时光。
“不符条件的就是不能过”
“为什么不给我办,我们有急事要上班!”每天,冷集镇信访室里总是沸沸扬扬。在全县实行最严交通管制后,“90后”刘学姣和黄晨晨临危受命,为病危就诊、资源运送等必须通行的车辆办理通行证,但大部分人都不符合通行的条件。
“不光要拒绝别人,还要苦口婆心的劝说,让他们认识到人员外流而带来的严重性,这不比办公室里的工作好做。”刘学姣和黄晨晨两位女生,过去一直在办公室负责文职工作,比较内向,不爱讲话,现在安排她们和这么多的群众打交道,着实让她们头疼了一番。
“有些群众不理解,但为了他们和大家的健康,必须要‘狠’下心来,不符条件的就是不能过。”每天,刘学姣、黄晨晨都要受理80多个群众的办证诉求,偶尔拒绝了还会遭受别人的冷眼和嘲讽。随着接待人数越来越多,她们面对群众也能放得开,说起话也伶俐了起来,更多的群众在她们和善的劝说下表示理解。通过努力,仅4天就劝退了近百名不符合办理通行证条件的人员。
“我也要像他们一样”
在冷集镇疫情防控最前线,在不同岗位、不同领域,闪现着许多坚毅的身影。
交警队的工作人员24小时驻守卡点出入口;张绍兵同8名党员医生成立了发热隔离科室工作小组,全天候诊治发热人员;70多岁老党员盛立柱和69岁唐华昌吃泡面坚守村口防疫卡点;困难群众吕晓玲,把自己捡废品挣来的300元捐给一线,为防疫人员买防护品;刚刚脱贫的高长富挤出200元捐赠村委会抗击疫情……
冷集广大干部群众用忠诚、担当,塑成了一组组撼动人心的人物形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位位“90后”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冲在一线,用激情、奉献,交出了一份基层群众满意的答卷。
融媒体中心通讯员:江广林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