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蜂糖了,卖野生蜂糖——”
昨夜,一场春雨,不期而至。清晨时分,天却已经晴了。
我还在睡梦中,突然被大街上卖野生蜂糖的叫卖声“喊”醒。这声音,真是久违了。听着,仿佛就来自山野间,还带着露水;又像是从蜂糖里捞出来的,还有点甜甜的……
听着这叫卖声,我再无睡意。穿衣起床,站在窗前,望着街上。行道树的枝条,已经有了鹅黄色的嫩芽。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有在行走的,有骑自行车的,有骑摩托的,还有开着小轿车的,来来往往,生气一派。虽说人们都还戴着口罩,但从那走路的步履上,看得出他们的精神状态不错。
我所生活的谷城,是鄂西北的一个山区县,境内山区占了一大半。因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再加之注意防控,所以“病毒”虽然嚣张,但也无法翻山越岭,山区“解封”也就像这春来早一般。
那料峭的早春,早已越过江河,翻过树梢,奔向山的这一边。立春,雨水,惊蛰……不知不觉间,大自然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古人说:“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阳春三月,小麦怀胎待娩,蚕豆花谢孕果,田间地头,应是犁耙水响、人声相闻的耕作景象。
谷城是一个农业县。一家一户要想把饭碗端稳,大人小孩要想吃饱肚子,还是必须把粮食种好。
眼前已到春耕大忙关口。平原的农民,要疏渠通水,把田整好,准备下谷种育秧。
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农事正忙。村民们知道,年景不能耽误。只有抓住农时,才会有一年的好收成;只有一春一夏的流汗,才能浇灌出秋日丰收的喜悦……
当我正在想着这些要忙的农活时,手机突然响了。原来是谷城玉皇剑茶业公司张于学打来的。他说:“今天上午,我们茶园要开采了,有三百人采茶呢,接你到我们茶山上拍些照片吧!”说话的语气里,满是喜悦。
我一听,既吃惊又高兴。吃惊,是因为不经意间就要采新茶了;高兴,是因为我也想走出家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若是上到茶山,就能闻到满山茶叶的清香,这是多么愉悦的事啊!
“现在就能采茶了?”我问道。“今年开春以来,温度比较高,茶叶芽子蹿得快,都有小手指长了,做芽茶正是采摘的时候。”张于学说。
四十分钟的车程后,我到了一望无际的茶山。现在上茶山,真是方便,再也不用双脚爬了。茶山上到处都兴修了水泥公路,四通八达。眺望茶园,层层叠叠,恰似绿色海洋,让人心旷神怡。
走进茶园,看到这一垅一垅的茶棚上,果然是齐攒攒的嫩芽,争先恐后地长着。一层一层的嫩芽,挤挤挨挨地簇拥着,在早晨柔和的阳光下,绿油油的,水灵灵的。山风徐徐,嫩芽轻晃,处处都能闻到茶叶的清香,真是舒服极了。
茶园里,男男女女正在忙着采茶。有小伙子,也有中年男将。那些年轻女子们,今天也来了,这是过去难得一见的靓丽风景。他们的出现,一改往年采茶尽是中老年人的“旧貌”。
“嗬,人真是不少!”我兴奋地脱口而出。
张于学说,今天采茶的村民们,至少多来了两百人。这些人原来都是在广东、上海等地务工的,本来春节后就要走了,谁知出现疫情,出不了远门。现在,茶叶到了采摘的时候,经县里批准开园,我们就请他们来采,让他们在家门口务工,每天都能有一些收入。
听了张于学介绍,我说,你不仅在操茶场的心,还在操村民的心,想办法为他们创收,这也是在反哺村民。张于学却说,村民们有困难,我们茶叶企业拉一把,他们都是茶场附近的村民。
在采茶现场,我看到男将们采茶,动作并不十分麻利。这种轻拈嫩芽的活儿,哪是他们的长项?倒是年轻女子们,两只手在茶棚上连连点着,不一会儿就采满一篓篓鲜嫩的绿叶。接着,又是一篓篓……
中午时分,我又连续接到几条微信,是襄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驻谷城县大谷峪村扶贫的村第一书记沈景莹发来的。微信内容大都是他们扶贫工作队进村做的一些事。
沈景莹在微信中告诉我,昨天爬了二十多里山路,出了一身汗,主要是走访农户,了解村民们外出务工和种植业养殖业情况。今年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村民的信心更强了。58岁的徐顺启,去年喂有3头牛、30多只羊,今年又养了3头猪,今年的收入不会差……字里行间,散发着农家炊烟的味道,充满着山乡春日的气息。
天清气朗,微风拂面。我们翻山越岭,走村入户,看到村民有的在春播春种,有的在扎竹扫帚,有的在挖葛根做葛粉,有的在打豆腐,有的在种菜,大家都在各忙各的活计……
嗅着春天的茶香,阅读着来自大山里的讯息,我欣喜地感到:和煦的春风正将疫情的阴霾驱散,芬芳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莫负春光,须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用汗水挥洒春种的辛劳,夺取秋收的硕果。
我们的前行,一天也耽误不得。那就让我们振奋起精气神,从这个春天出发。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帅瑜
责任编辑: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