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到并跑,再迈向领跑,襄阳市以奋起的姿态,冲刺2020年。
2019年,襄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12.84亿元,同比增长7.9%,在全国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中,由第70多位升至第46位。此时,襄阳扬帆启航,以昂扬姿态站稳全国城市50强队列:
发展质效明显提升。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2.1%,外贸出口额增长18.7%、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8%。
新的动能加快成长。创新引领集聚新动能,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30.4%,同比加快16.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167家、达到537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7%。结构调整释放新动能,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4个产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到89.5%。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营商环境明显优化,中国(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公证“最多跑一次”等5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区域性统一评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场活力加速释放,民间投资增长10.3%、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企业类市场主体19262户、同比增长26.9%;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家、净增63家。
“双创”动能明显增强。新增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62个、高层次人才805名,吸引2万多名大学生就业创业、5789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
美丽襄阳魅力彰显。城市能级显著跃升,浩吉铁路、汉十高铁、郑万高铁襄阳以北段建成通车,襄阳迈入高铁时代。城市品质明显提升,襄阳古城和胜利街景观整治、三江五岸亮化、鱼梁洲环岛景观带建设等重点工程成效显著,改造老旧小区110个,新增绿道31公里、绿地318.4万平方米。美丽乡村建设提速,建设美丽农村路1000公里,98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国家和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保康、南漳、谷城3个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全市3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出列,17792户37192人脱贫。新增城镇就业10.84万人,“五险”扩面21万人次,先后发放七次价格补贴改善城乡困难群体生活。“三医联动”改革获得湖北改革奖。现行标准下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社会治安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指数居全省前列。
科学调度稳增长
3月下旬,襄阳市结合作风建设攻坚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目前,该市复产的16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专班入驻全覆盖,员工复岗率达99.6%。4月15日,襄阳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电力指数97,居全省第一位。
2019年,襄阳市完善机制抓调度。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主要发展指标、重点产业、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完善市领导领衔包保制度,实行政府定期调度、部门协调联动、督查跟踪问效,建立企业诉求处理“直通车”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了经济稳健运行。
改革,要有定力;调控,也要有定力。把准经济的脉搏,关键在于积极作为。
该市突出重点抓调度。坚持市县联动、大员上阵抓招商,开展“楚商襄阳行”等39场专题招商活动,新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30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上市公司36家,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8.6%;坚持开展季度拉练、“三集中”活动抓项目,推动405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奥利斯智能装备制造一期、誉德智能自动化设备、兴源控股热交换系统等13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双林新火炬轴承生产基地、长源东谷升级改造、襄阳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园等27个省市重点项目相继建成。
强化措施抓调度。出台服务业补短板、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支持企业上市等政策措施,落实惠企政策减税降费58.8亿元、降低用电成本超过3亿元;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和砂石供应,出台16条措施增加中小制造企业流动性,开展专项行动促进信贷同比增长12.6%;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积极促成一批本地企业实现产销合作。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襄阳主动进军高质量发展。
优化结构促转型
5月12日上午,襄阳市2020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竣工活动在高新区举行。该市第二季度共有16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竣工、签约,总投资722.95亿元。
结构合理,增长质量较高,经济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2019年,襄阳市狠抓技改提质工程。全年投产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11个,新增智能工厂10家、数字化生产线130条、数字化生产车间27个、机器换人示范企业30家。狠抓新动能壮大工程。深圳一电无人机智能制造、清华同方计算机研发生产基地等41个投资过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生产,“智行隆中”项目扎实推进,襄阳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三期建成运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均呈两位数增长;“两化”融合深入推进,登云企业突破2100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完成部署。
同时,狠抓服务业扩容提质。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1%,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个百分点;电商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以上,农产品线上交易额增长30%以上,襄阳成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华侨城、唐城二期、关圣古镇等25个重点文旅融合项目加快推进,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25.1%,其中唐城突破200万人次,古隆中突破100万人次。
狠抓创新引领。在全省率先建成综合性科技资源共享云服务平台,襄阳华科工研院建成运行,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创新平台14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运行,4个省级检验检测机构获批筹建,完成技术交易额131亿元;获得省科技进步奖8项。
推进振兴强“三农”
5月13日,襄阳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中国(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作为襄阳正大农业外方股东,卜蜂集团有限公司十分看好襄阳的发展前景,选择落户襄阳。
春暖花开,在襄阳广袤的土地上,绿色仍然是主色调,希望的田野上活力四射,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热潮也在不断涌动。
2019年,该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广应用农作物新品种和高效种植模式,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在襄阳成功召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期建成,水利补短板三年任务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获得省政府表彰,百亿斤粮食产能进一步巩固。全力抗击农业自然灾害。粮食生产战胜大范围旱灾再获丰收;非洲猪瘟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全国稳产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
惟改革者进,惟发展者强,惟高质量发展者胜。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之变,更是模式之变。
家园变清洁,环境大改善。全域推进农村“两基”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扎实开展“百村示范”,新建改建农村厕所20.3万座、农村公路1364公里,完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56.9公里、危桥改造22座,南漳县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农网改造升级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农村各项改革持续深化,“三农”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到“白净美”。厚植“家当”,夯实“底气”,提升“颜值”,一幅“三农”腾飞的新画卷正在襄阳大地徐徐展开。
提升能级抓城建
建设中的襄阳凤雏大桥,是世界上第四座三塔式悬索桥。5月13日,凤雏大桥上部结构“猫道”(施工时的便道)拆除工作完成过半,凤雏大桥工程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6月底通车。目前,凤雏大桥主桥机动车道沥青已经全部摊铺完成,钢护栏、弱电预留管网等附属设施正在施工。
上世纪70年代初,汉江襄阳段告别无桥历史。1987年,长虹大桥开工;2001年,开建汉江四桥;随后卧龙大桥、东津大桥、唐白河大桥等依次兴建。目前,拥有近200万城区人口的襄阳,城市配套设施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2019年,襄阳着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米字型铁路枢纽和高速公路骨架网加速形成,老(河口)谷(城)高速、枣(阳)潜(江)南高速建成通车,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31公里;襄阳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90万人次,同比增长35.7%;雅口枢纽、新集枢纽和襄阳新港建设有序推进。
从“南船北马”到“立体走廊”,襄阳重塑现代化“七省通衢”枢纽新优势,“两轴三环九放射”骨干路线体系趋于完善,襄阳开始跨入“环线时代”。
着力提升城市交通功能。新六两河大桥建成通车,东西轴线工程快速推进,环线提速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打通断头路16条,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35条,市民出行更加便利。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中心城区改造棚户区5021套,综合整治122条背街小巷,在539个居民小区推广垃圾分类,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新建改造标准化菜市场15个、公共停车泊位5419个、公共厕所194座,城区供暖一期工程正式运行,市民生活舒适度不断提升。着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开展“清洁家园”活动,重拳整治市容秩序、违法建设和铁路沿线环境,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深化改革增活力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挂牌成立,襄阳站在了全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目前,襄阳片区已聚集4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骨干企业,拥有200多项专利和实用技术,7家企业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有国家及省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6家,新能源汽车“两纵三横”产业生态初步形成。活力迸发的改革创新高地、拥抱全球的开放创新前沿、蒸蒸日上的产业创新一线……依托汽车及零部件这一支柱产业,襄阳片区正奔向新能源汽车之都。
2019年,该市积极推进高水平开放。新增4条国际货运通道,襄阳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圆满成功,首次实现国际商用飞机直航;新备案外向型企业234家,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监管货值同比增长4.36倍。狠抓“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和不动产登记(新商品房)线上办理时间均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46个和80个工作日,创造全省领先的行政审批“襄阳速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实施,联合惩戒实现常态化;新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全市“一张网”注册用户占常住人口比例居全省第一,办件量突破17万件。
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得到优化。持续深化财政改革。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市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有序推进,财政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汉江国投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6家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8家破产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分别增长18.4%和14.1%。
以改革为锄、创新为犁,在时代长卷中耕耘出城乡巨变,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正在变成万商云集之区。胜景在前,路在脚下。襄阳市委、市政府满怀着建设“一极两中心”的激情,肩负着600万人民的期待,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砥砺前行。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