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万亩山地披上绿装,茶园基地超5000亩,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村集体资产过亿元……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群众靠几十年的埋头苦干,将荒山变成了金山,吃上了绿色饭,挣起了生态钱。这些都与村党委书记闵洪艳密不可分。今年6月,他被表彰为第六届襄阳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各种因素制约,堰河村发展滞后。“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成为堰河人抹不掉的回忆。
1992年,29岁的闵洪艳扛起了带领村民致富的重任,提出一定要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
山里穷,日子苦,那时候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谋生,闵洪艳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从小听“党课”长大的他对堰河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要跟乡亲们一起努力,干出个名堂来。”
有人选择离乡,有人选择坚守。
闵洪艳上任时,村委会还欠着十几万元的债务,步履艰难。
不管底子多薄,困难多大,闵洪艳带领父老乡亲过好日子的初衷从未改变。
在开发茶园,发展村集体产业时,他带头苦干,7岁的儿子也跟着上山,帮着捡草根、树枝。累了,爷俩就坐下来啃口馍馍,吃口咸菜。
堰河村旅游提档升级,资金投入成了大难题。
“没钱请规划设计师,我就跟村干部走遍山山水水,搞了半个多月,用脚踏出了一条可行的旅游路线。”闵洪艳回忆说,那段日子真是太苦太累了,可谁也没有退缩。
有一次探路,闵洪艳不慎从石头上滑下来,竹茬子刺穿了他的脚底板,鲜血灌满解放鞋,他都没叫一声痛。
1998年,堰河村的发展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五山镇党委决定把闵洪艳调往镇办茶叶公司当经理,让他施展才华。
可没想到,群众请求闵洪艳回来。
“我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闵洪艳没有犹豫,毅然放弃经理职务,回到村里。
当妻子带头经营的农家乐生意红火时,闵洪艳主动劝说妻子退出来,把农家乐转给困难户经营。闵洪艳心里始终装着百姓。
闵洪艳的大公无私换来的是堰河村千家万户的幸福,是乡亲们口口相传的好口碑。
2018年10月,闵洪艳荣获全国扶贫攻坚奖奋进奖。
堰河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最美宜居村庄等称号,奖牌、奖杯摆满了陈列室。
来源: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