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市汉江设计有限公司与赵湾乡鲁家油坊村结对帮扶项目启动的第5个年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7月6日,赵湾乡党委书记刘伟、乡长高兴一行赴市汉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与该公司李强华院长等主要领导开展交流座谈。双方对进一步结对加强产业帮扶、教育帮扶、美丽乡村建设达成共识,该公司积极参与赵湾乡鲁家油坊村对口扶贫工作,把帮扶的重点放在教育扶贫上,助力巩固赵湾乡脱贫攻坚事业。
提升“扶智”能力 制定帮扶方案
2016年下半年,市汉江设计有限公司与赵湾乡鲁家油坊村结对帮扶。该村332户10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245人,14户有孩子上学,其中小学生6人,初中生4人,高中生7人。工作队摸清底数后,和村书记谭正洪商量,决定先从14户孩子正在上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始帮扶。
“当时有30多个人报名,组成了9个专班。”院长李强华说。公司要求专班做事要善始善终,即使工作再忙也要保证每年至少去帮扶家庭2次,尽最大努力也要满足孩子们在书本、文具、衣服等方面的要求。对成绩优异的孩子予以额外奖励,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在外读书,学费、生活费相对较高,院里支持学费,另外根据家庭困难程度,补贴200元左右的生活费。用心当亲戚走,有病看病、有困难解决困难,重振对口家庭走出贫困的信心,保证一个孩子都不失学,用爱点燃孩子们的梦想。
这只是该公司对鲁家油坊村教育扶贫之路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据悉,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市汉江设计有限公司累计投入教育扶贫资金近10万余元,受惠孩子19人。
深入对口支援,帮扶取得成效
鲁家油坊村位于赵湾乡政府所在地,是一个风景优美但地处偏远的村落。汉江设计院对口支援后,把贫困户当成自家亲戚,职工119人,50名党员干部分别与45户贫困户结成对子,职工参与度将近一半。
利用行业优势,帮助规划设计赵湾乡游客接待中心,参与左庙美丽乡村设计施工,鲁家油坊村委办公楼改扩建,着手鲁家油坊村美丽乡村规划。驻村工作队和村民同吃同劳动,加快了八里荒28亩苍术药材基地、窑包30亩甜柿子基地建设。虽然当年公司经济效益不好,工资发放都很难到位,但是院长李强华说:“单位效益不好,可以发动职工自愿结对子直接帮扶最困难的家庭,尤其是首先帮扶那些孩子正在上学的家庭。”自2016年驻村以来,教育方面的帮扶力度尤为显著,单位助力产业及教育扶贫款、职工慰问金和物资共计约55余万元。
“一对一”精准发力 点亮希望航灯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驻村工作队队长贵襄军早早就在村委会门口,等着和乡村干部一起去留守儿童钱立鸿家里给孩子送上一份儿童节礼物。
“留守儿童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赵湾地广人稀,年轻人外出打工成为必然,很多孩子留下孩子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看管,今年油坊村只有一个留守儿童,就是钱立鸿。”作为工作队队长,贵襄军对孩子们的情况如数家珍,每月他都会去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单位也会拿出一部分经费,购买节日礼物送给他,让他感觉到社会一直在关心他、爱护他,成长路上不孤单。“钱立鸿今年11岁,现读小学四年级,学习很刻苦,成绩很好,每年都是三好学生。看到孩子健康成长,同事们都很开心。”贵襄军说。
“上大学的管学费,上职高的帮找实习岗位,毕业了还帮找工作,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承诺。”李强华说,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对优秀学生家庭开展专项帮扶,为贫困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带动家庭摆脱贫困。自2016年对口帮扶以来,鲁家油坊村再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有力度和温度,他们是自家孩子
教育扶贫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村里刚初中毕业的夏雪峰,打电话说想到襄阳打2个月短工,大热天我把他从车站接到自己家里住,到处联系接收单位,打工结束时,因为年纪小,没挣到钱,我把自己的2000元私房钱给了他。”副院长王靖说起当年帮助夏雪峰的找工作的事,打开了话匣子,像是发生在昨天。
周发树两个姑娘都在武汉读大学,以前住在乡政府对面的山上,上趟街要花2个多小时,夫妻都是残疾,还要供养2个姑娘读书,日子过得很艰辛。“多亏卢院长他们几个帮我呀,不然两孩子读不到大学!”周发树口中的卢院长,就是设计院前副院长卢万锋,现已调离设计公司到汉江国投。“我虽不在设计院工作,但两个姑娘大学期间的学费我和大家一起承担。”这是卢万锋在调离前给周发树的承诺。
“丁然然是个苦命的孩子,她出生不久妈妈就离家出走了,爸爸也身体不好,还要在外地打工,孩子是我们老两口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要是没有李院长帮助我们,然然估计早就辍学了。”爷爷丁禄全提起往事,老泪纵横。孩子很争气,前年考上大学,大学期间帮扶组每年资助1万元学费。懂事的她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困难群众王远清孙女陈琳考上谷城三中,远在襄阳的“亲戚们”也捐助了3千元作为学费。“年初我到她家走访,给她带去口罩,看她没手机上网课,当即把我的手机交给她,孩子上课不能耽误呀!”贵襄军说。经过和帮扶小组商量,决定另外给孩子每月200元生活补贴。
“谢谢贵叔叔,您帮我交的手机话费我收到了!”这是贫困学生鲁艳打来的电话,“鲁艳是我们帮扶组的学生,这些年她也把我当成她的长辈,不拘束。”贵襄军笑着,好像在说自己的孩子。通过5年的交流沟通,两地素不相识的人真正变成了亲戚,孩子们有困难都会想到工作队的叔叔,队员们也倍感欣慰。
强化持续帮扶 教育扶贫任重道远
教育扶贫,任重而道远。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几年前帮扶的孩子夏雪峰和章玉丹已顺利从县职校毕业,分别到武汉和广东工作,彻底走出了大山。而村民周发树的两个姑娘周美美、周丽丽今年毕业,工作单位还没有落实。丁然然、罗来琴明年毕业,不知道能否有合适的岗位……这些都是摆在工作队面前持续帮扶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他们总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尽最大力量帮助困难学生、为孩子们送去科普教育书、资助品学兼优贫困生......一幅幅教育扶贫的感人画面,彰显着远赴赵湾乡这支企业扶贫队的责任和担当。未来,该公司将积极争取各方资源,全力推进产业及教育帮扶项目,为赵湾乡决胜脱贫攻坚战持续贡献力量。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翟竞
编审: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