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康镇自被襄阳市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乡镇以来,始终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用六个“一”工作法,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模式。
提炼一个宣传口号,突破干群心门。在宣传上以简单通俗的12字,即“易腐还田、能卖则卖、有害单放”作为入户宣传的口号,打破干部群众思想上“垃圾分类条目多、混淆、不好掌握”的障碍。逐步让居民树立“垃圾放对地方是宝贝,放错地方是污染”的理念,进而逐步改变投放习惯。
用好一个带头人,实行“党建+垃圾分类”。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全镇所有党员从自身做起,带头进行垃圾分类,按照“就亲就近就便”原则,带动亲朋好友和邻里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全民行动,让党员真正成为垃圾分类的带头人、责任人。
打造一支监督队伍,实行“百户长”管理。根据居民居住聚集特点,随湾就片划定设立“百户长制”,分别明确一名老干部或有影响力的居民群众为该片区“百户长”,依托“百户长”建立起垃圾分类网格化监督管理体系,实时监督提醒居民群众勿乱扔垃圾,对生活垃圾在家中进行分类,及时投放到各分类回收点,让垃圾分类渗透到全镇的每一个角落。
统一一个收运模式,实行“定时定点定人”原则。坚持“户初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模式和“三定”原则,即定时收取、定人保洁、定点处理。每天上午8点30分以前,下午5点30分以后群众将生活垃圾定时放在家门口,由保洁员定时收取;每个行政村按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定人保洁;由保洁公司用“四类直分”电动收集车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垃圾压缩后封闭转运至谷城县现代海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定点处理
建设一座分拣中心,形成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处理的闭环。在镇区中心位置建立占地350平的高标准垃圾分拣中心,日处理量达0.4吨。在分拣中心,居民投放的混合可回收垃圾细分为织物、纸板、金属等5种可回收垃圾。经加工后,这些“资源”将作为再生原料,从而使垃圾分类工作形成“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理”的“闭环”。
完善一项考核制度,形成激励奖惩机制。各村垃圾分类从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垃圾投错率、硬件设施等方面量化打分。坚持日常考评和年底考核相结合,由镇政府和保洁公司对各片区一月一评比,公布考核结果,对考核排名前3的奖励5000元,对考核排名最后3名单位予以通报并责令其主要负责人作书面检讨。在常态化考核的基础上将垃圾分类治理纳入全镇年底目标责任综合考评,单列一项指标,直接与各单位年底各项奖励挂钩。
通讯员:李盼 / 编辑:杨守荣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