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被教育着要懂事,不能生气,不能有脾气。
但生活怎么可能事事如意?于是负面情绪一直积攒着,直到某天突然火山爆发。
那个人反而诧异:“就这么点事,至于吗?”
“其实你不一定非得要天天开心。”这个爸爸的回答治愈了我们。
幸福莫过于有这样一个人,他温柔地对你说:
有时候你会感觉不开心,这不可避免。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谁都会有某一时刻,突然沮丧或是难过,不一定有原因。我懂你。
你要认可这种情绪,它是会发生的。
你不必强迫自己假装开心,你也不必一直都显得很有趣。
但是重要的是,你不要一直陷在这样的负面情绪里。
你可以生气,但你不要陷在这样的情绪里,因为它会让你烦恼。
你需要做的是接受它,尊重它,你要承认你生气了,然后学会,慢慢放下。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不希望你因此陷入长久的不快乐。
网友们纷纷羡慕:有这样一个父亲,好幸福啊!
我们都希望,这世界能永远都充满快乐和欢笑。然而,情绪永远都是混合物,悲伤和烦恼也是我们的人生。
老人们总教导我们要抑制情绪,比如不许哭,不许生气,不许发脾气等等。久而久之,我们变得什么都不敢表达,什么都不想表达,心中却难以释怀。
其实,谁都会有不为人知的伤心故事,其实谁都有时候脆弱的想要一个拥抱,其实谁的生活都多少会有点苦涩。
其实有时候,你可以不那么坚强,你可以选择发一次脾气,尽情的,释放出来。
1
其实最让人暖心的,是这个父亲的说话方式和态度,处处能看出来他对女儿的耐心和尊重。
重要的是你要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样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我会尊重你的底线,绝不会越过。
我尊重你,也尊重你的心情,要是今天不适合跟你开玩笑的话,你只需要告诉我,我就不会了。
反观另一个母女对峙视频,处理的方式却大相径庭。
其实是一个挺常见的生活场景,小女孩犯错了,她坚持自己已经认识到错误,并请求让自己静一静。
父母一方则坚持认为孩子态度不端正,还没认识到错误,仍一直大声批评着孩子。
一对想要反复证明孩子做错了的父母,和一个反复说明自己已经知道错的孩子,你猜最后谁会赢?
小女孩在这两分钟对话中的高频率词,分别是:
怎么样7次、自己静一静3次。
理屈词穷的孩子,面对两个资深老练的成年人,仅有反复这一句无力的挣扎。
当父母对着“怎么样”愤怒不已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留意到那3遍“自己静一静”呢?
同样的,已经成年的我们,在吵架时,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同意对方说的那句“让我先自己静一静。”
谈到尊重孩子时,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如果她不要做一些事情,她就要承担不做的结果,为自己负责。
最深沉的爱,乃是尊重,是像黄磊说的这样,让彼此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空间。
2
所谓家人,就是包容所有的一切。
《我们的一天》里,领养来的三儿子因为害怕成绩太优秀会不合群,故意没有好好考试的时候,父亲说:
还记得《请回答1988》里,女儿一直觉得父亲偏心,哭着跟父亲吵架。父亲的独白:
我们为人父母,为人伴侣,为人子女,都是初次体验,没有预警,没有演练。
父母不是完美的,伴侣也不是完美的,没有什么是绝对完美的。
当你能够深刻去理解那些误解与伤害时,你也就更懂得了爱。
3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我们要关注的是,是人们发怒的原因,努力理解他认为自己受了什么委屈。而不是让长年累月压抑在心底的委屈甚至是愤怒得不到排解,导致最后关系的彻底崩溃。
因为每一次对峙,都是一次损耗。愤怒只能引来更大程度的愤怒,互相倾听才是解药。
你不说,别人就永远也不知道你的内心有多少苦。你不听,就永远无法理解,他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在生你气。
吵架从来都是感情的最大杀手。跟爱的人吵架了你会怎么办?是会选择冷战,还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说出来?是一定要争出个谁对谁错,还是退一步给对方留点空间?
总有人说吵架伤感情,宁愿冷战也不把话说出口。但真正的感情,不是不吵架,而是吵架了也仍想要在一起。
真正在乎你的人,不是没脾气,而是一见你就没脾气。
一碗面暖暖地吃下肚,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下次或许你们也可以,吵架吵到一半,停一停,去煮碗面吃。
吃饱的人,脾气也会好一点。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