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千杯不醉,有人一喝就“上脸”,还有人越喝脸越白?
酒量是天生的吗?酒量能不能练出来?
这里说一说关于喝酒的10个真相。
一、酒量大小是遗传的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硕士付淑芳表示,一个人的酒量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是可以遗传的。
所谓的酒量,取决于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能力。
酒精即乙醇,主要是在肝脏进行代谢,先由乙醇脱氢酶(ADH)将乙醇代谢为乙醛,如果体内乙醇含量很高的时候,还会启用一个备用机制,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之后乙醛脱氢酶(ALDH)将乙醛代谢成乙酸,之后再经过进一步的分解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因此,酒量其实是由代谢酒精的酶活性决定的,而酶活性又取决于基因型。
研究表明,亚洲人常有的乙醇脱氢酶基因型酶活性较高,因而乙醇能够顺利被代谢为乙醛。
二、酒量能不能练出来?
很多人都认为酒量多喝喝就练出来了,其实这只是逞能的做法。前面已说过,酒量是由基因决定的,人出生后基因型已经无法改变。
多喝酒虽然能够让你的大脑和器官逐渐适应酒精带来的刺激,但是酒精以及乙醛对各个器官带来的伤害是无法逆转的,付出的就是健康的代价了。
三、喝酒脸红的人更能喝吗?
有些人一喝酒就脸红,我们常说“上脸”,其实这正是由于前文提到的乙醛脱氢酶活性低,乙醛不能被进一步分解掉而引起的。
乙醛在体内堆积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绯红,而且还会有恶心、头晕、呕吐、心跳加速等反应。
如果ALDH2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都突变,即纯合突变,则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几乎完全丧失,那么这类人一般沾酒就上脸。
而如果只有一个等位基因突变,即ALDH2基因杂合突变,乙醛脱氢酶活性能保留6%左右,乙醛代谢缓慢,会逐渐让人有脸红表现。
乙醛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大量研究表明,乙醛在体内的积累会提高多种癌症的风险,同时ALDH2基因突变也是一些癌症的重要风险因素,如食道癌、胃癌、肝癌等,因此如果喝酒脸红的话更应该控制饮酒,最好做到不饮酒。
四、喝酒脸白的人更伤肝?
另外有一种人是喝酒并不上脸,甚至越喝脸越白。付淑芳表示,这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性都低的表现,主要依靠肝脏来进行缓慢代谢,靠体液来稀释酒精。如果大量饮酒,发生昏迷、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更大。
由于对酒精代谢慢,饮酒后也会加大对肝脏和心脏的负担,导致血压下降,为了维持正常血压血管会收缩,导致脸色苍白。
五、常喝酒能引起“酒渣鼻”?
酒渣鼻名字看起来和喝酒有关,其实还真有关系。皮肤病学临床领域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JAAD)发表文章称,酒精摄入量增加与美国女性玫瑰痤疮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医师尹志强2017年12月在健康时报表示,东方人长期饮酒也会增加玫瑰痤疮的发病风险。虽然人种有差异,但是喝酒对人体的伤害都是一样的。
六、爱喝酒的人更招蚊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医科医师陈广2019年6月在健康时报表示,酒精会提高饮酒者的体温,并使他们出汗更多,热量和汗水都会吸引蚊子。
七、适量喝酒有益健康?
《柳叶刀》2018年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喝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收益,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根本不存在!而且饮酒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中青年男性(15~49岁)死亡的头号凶手。
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喝酒不仅会提高癌症风险,更会导致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丧失,与一系列血液疾病有关。“饮酒伤肝”已被医学界公认,酒喝得越多酒龄越长,对肝脏损害程度越重。
八、饮酒前喝酸奶可以保护肝脏?
有人说,饮酒前喝点酸奶可以保护肝脏。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2018年2月在健康时报表示,酒精在人的胃肠里吸收是比较少的,90%~98%的乙醇还是要在肝脏进行代谢。
所以,喝酸奶只能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并不会保护你的肝脏,这也是防治酒精肝的误区之一。
九、喝酒有助于睡眠?
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牛雅娟2015年3月在健康时报表示,酒精表面上似乎对睡眠有益,实际上却可能干扰睡眠,扰乱整个睡眠状态。
酒精最初有可能会缩短入睡时间,然而酒精的作用逐渐消失后,随之而来的是频繁的觉醒,使总的睡眠质量下降。如果睡眠规律性地遭受睡前饮酒的干扰,尤其是长期干扰,那么日间健康和诸如学习、记忆等神经认知功能也将受到显著伤害。
因此,特别提醒失眠者,千万不要通过饮酒助眠,应积极寻找病因,以求正确的治疗方法。
十、不可避免喝酒时应该怎么做?
如果不得已要应付酒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硕士付淑芳建议,有以下几点可以缓解难受:
1. 避免空腹喝酒。饮酒前先吃一些食物或者喝一杯牛奶,保护胃黏膜少受刺激,并且可以多补充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蛋黄、蔬菜、水果等。
2. 喝酒间歇时可以多喝一些白开水,有利于酒精随尿液排除体外。酒后及时喝果汁或者热汤。
3. 饮酒过多时,呕吐可以减少酒精在体内的残留时间,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4. 喝酒后排尿容易流失电解质,酒后喝水也可以选择淡盐水来补充钠离子。
来源:健康时报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