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城关: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云上谷城 2020-11-09 10:28

“脱贫了,脱贫了,我们脱贫了!”2018年底,谷城县城关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喜讯传来,全镇上下奔走相告,幸福的歌声在山村每个角落响起来,飘向远方。

城关镇版图面积144平方公里,辖22个社区、10个村,通过精准识别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00户1862人。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城关镇汇聚各方力量,因村因户精准施策,以城带乡,织密帮扶兜底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扶贫基础,分阶段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用精准滴灌代替普惠漫灌,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振兴,我们党员干部憋着一口气,下足真功夫,用脚踏实地的作风和敢于担当的勇气,为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保驾护航。”城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魏宏举说。

夜访农户把脉下良方

一盏电灯、一张方桌、一杯茶水,大家围坐在一起,促膝长谈。这不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家常,而是城关镇党员干部夜访农户的场景。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扎实帮扶。

为更好地宣讲扶贫政策,及时了解百姓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18年城关镇创造性地把夜访机制作为脱贫攻坚的抓手向前推进。“大娘,现在还有什么困难,只管说。”夜访工作队来到柜门关村七组村民邓大玉家中访问情况。

70多岁的邓大玉,家里困难,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生活有了明显的起色,老人很欣慰,“感谢党和政府,现在啥都不缺,日子是越过越好。”

尽管老人再三强调不缺什么,但夜访工作队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老人的房子年久失修,外墙出现裂纹,决定帮她申请危房改造。

红砖青瓦、白墙绿漆,新翻修的房子还换上了漂亮的朱红色大门,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8年6月开始,围绕“厕所革命”、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城关镇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和村(社区)干部集中一个月的时间,每晚7:30至9:30到农户家开展夜访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做到知村情、察民意、解民忧。

自夜访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党员干部共走访棚改户、改厕户、贫困户等9126户,检查改厕现场4234处,提供意见建议160条。

为了全方位帮助困难群众,镇政府还将临时救助资金纳入兜底保障。特别是对因重大疾病、突发事故、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原因致贫致困的贫困户,民政部门审核后及时拨付相关资金。目前,已有30余户贫困户受益。

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应保尽保,不落一人。经过全体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2018年底,城关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

政策接续 脱贫奔小康

脱贫出列后,城关镇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队伍不散,大力实施后续扶持工程,统筹推进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工作。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后扶机制,为脱贫户守好关卡,防止返贫。”魏宏举说。

从全面兜底贫困户到重点监测边缘户,城关镇坚决保障脱贫不返贫,攻坚见实效。

新一阶段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党员干部对全镇贫困户进行走访时发现,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现有产业规模小而分散且缺乏长远性等问题,亟待解决。

2019年,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城关镇结合实际,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栽上同心树 留下致富林”脱贫后续产业帮扶活动。

把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提出“绿色家园”脱贫思路,利用老百姓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打造干净清爽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简称小三园),为贫困户免费发放果树树苗,并帮助他们把这些树种活,开花结果。

所谓“同心”,是指果树产业帮扶政策与中央要求的脱贫不脱政策保持一致;帮扶责任人帮助脱贫户种植果树与贫困户脱贫致富保持一致;贫困户后续产业帮扶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保持一致。

政府出资购买樱桃树、枣树、杏树、柿子树等适合本地种植的果树,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负责种植,保证成活,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20棵果树。预计3年后,每户每年可增收3000元至6000元,千方百计降低贫困户返贫致贫风险。

青山村一组村民王安明在植树当天特别高兴,他说:“镇上的党员干部来帮我种樱桃树,等到樱桃树开花结果,就能见收益。”

王安明患有癫痫病,多年来和母亲相依为命,家中几乎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如何让这样的家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保证脱贫不返贫,栽种同心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目前,城关镇为老君山、格垒嘴、石龙沟、青山等14个村(社区)发放樱桃树、柿子树、枣树等果树16000多株,400多户贫困家庭完成了栽种任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要送种苗,还要教会贫困户果木养护技术。城关镇人社中心每年为贫困户举办多种类别的实用技能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看家本领”。

2019年,柜门关村五组贫困户刘嗣付参加培训班,学会了果树栽培技术,自主培育了樱桃树、柿子树、枣树等近50棵果树,致富有了新希望。“人社中心的人还主动联系我,问我学不学开车,建档立卡贫困户有补贴,我一口答应了,考了驾照还能开车送果子。”刘嗣付很开心。

振兴乡村 发展惠民生

近年来,城关镇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老君山“赏樱花、摘樱桃、忆乡愁”乡村休闲旅游品牌,群众依托美丽乡村发展致富产业,鼓起了腰包,每年仅农家乐的综合收入就达到500万元。

虽然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搞得有声有色,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

老君山村三组和四组交通便利,游客络绎不绝,沿线农户受益多,而地处偏远的五组,由于出行受阻,来往的人少,发展也就慢下来。“没有路就没有人气,没有人气就没有财气。”五组群众干着急。

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能让一人掉队。今年9月,城关镇把修路提上议事日程。

10月中旬,记者来到老君山村,五组村民王红梅和丈夫开办的农家乐生意火爆。“一中午就五六桌客,忙都忙不过来。”王红梅高兴地说,农家乐能开起来,多亏了门前这条新修的柏油路。

为了修这条路,五组的百姓做了非常大的让步。

根据预算,这条老君山村至柜门关村的8公里山路,总投资在880万元以上,但后来只花了不到70万元。无论党员干部,还是普通村民,有力的出力,能让的则让,大大节省了开支,缩短了工期。

路通发展快,同心势头旺。

安家岗村“幸福院”内,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老人们在这里相聚畅谈。这里是村里的一所小学旧址,经过改建,成了老人和小孩的活动中心。

如今的安家岗村,集体资产超过百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在万元以上,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幸福村。

然而,前些年,该村还是一个“负债村”。没有产业,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安家岗村党支部书记尚安仁带领村民苦干实干,努力摆脱困境。

整村实现脱贫目标后,尚安仁又将目光投向壮大集体经济、推进持续发展上,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积极争取产业项目,新建100kW光伏发电站,盘活集体闲置的土地、河洲、林场、果园等资源,让村民不出门就能挣钱,生活有保障。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地鲜果蔬菜出现滞销情况,石龙沟村、谢家营村等地的菜农也遇到这样的问题。

城关镇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调动全镇电商资源,通过电商平台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题。

电商平台销售的商品大部分是香菇、木耳等干货,新鲜的果蔬受到运输保鲜的限制,无法大量外运。

“我们想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采取‘农户+基地+平台窗口’的模式,让这些果蔬生鲜就地消化。”说干就干,魏宏举带领镇干部广泛调研,选择了实力雄厚的本土农业龙头企业湖北绿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今年8月28日,位于城关镇龙家湾社区的绿尚果蔬超市开业,成为全县第一家“社区扶贫超市”。石龙沟的水果、后湖的豇豆、老君山的鸡蛋、黄康的豆腐、谢家营的无花果……当地特色果蔬超市里应有尽有。

目前,绿尚果蔬超市已与全镇10多个村(社区)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刚从菜园里采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来源:襄阳日报 / 编辑:杨守荣

责任编辑:严华萍 / 编审:任丹

“脱贫了,脱贫了,我们脱贫了!”2018年底,谷城县城关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喜讯传来,全镇上下奔走相告,幸福的歌声在山村每个角落响起来,飘向远方。

城关镇版图面积144平方公里,辖22个社区、10个村,通过精准识别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00户1862人。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城关镇汇聚各方力量,因村因户精准施策,以城带乡,织密帮扶兜底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扶贫基础,分阶段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用精准滴灌代替普惠漫灌,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振兴,我们党员干部憋着一口气,下足真功夫,用脚踏实地的作风和敢于担当的勇气,为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保驾护航。”城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魏宏举说。

夜访农户把脉下良方

一盏电灯、一张方桌、一杯茶水,大家围坐在一起,促膝长谈。这不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家常,而是城关镇党员干部夜访农户的场景。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扎实帮扶。

为更好地宣讲扶贫政策,及时了解百姓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18年城关镇创造性地把夜访机制作为脱贫攻坚的抓手向前推进。“大娘,现在还有什么困难,只管说。”夜访工作队来到柜门关村七组村民邓大玉家中访问情况。

70多岁的邓大玉,家里困难,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生活有了明显的起色,老人很欣慰,“感谢党和政府,现在啥都不缺,日子是越过越好。”

尽管老人再三强调不缺什么,但夜访工作队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老人的房子年久失修,外墙出现裂纹,决定帮她申请危房改造。

红砖青瓦、白墙绿漆,新翻修的房子还换上了漂亮的朱红色大门,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8年6月开始,围绕“厕所革命”、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城关镇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和村(社区)干部集中一个月的时间,每晚7:30至9:30到农户家开展夜访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做到知村情、察民意、解民忧。

自夜访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党员干部共走访棚改户、改厕户、贫困户等9126户,检查改厕现场4234处,提供意见建议160条。

为了全方位帮助困难群众,镇政府还将临时救助资金纳入兜底保障。特别是对因重大疾病、突发事故、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原因致贫致困的贫困户,民政部门审核后及时拨付相关资金。目前,已有30余户贫困户受益。

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应保尽保,不落一人。经过全体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2018年底,城关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

政策接续 脱贫奔小康

脱贫出列后,城关镇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队伍不散,大力实施后续扶持工程,统筹推进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工作。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后扶机制,为脱贫户守好关卡,防止返贫。”魏宏举说。

从全面兜底贫困户到重点监测边缘户,城关镇坚决保障脱贫不返贫,攻坚见实效。

新一阶段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党员干部对全镇贫困户进行走访时发现,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现有产业规模小而分散且缺乏长远性等问题,亟待解决。

2019年,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城关镇结合实际,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栽上同心树 留下致富林”脱贫后续产业帮扶活动。

把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提出“绿色家园”脱贫思路,利用老百姓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打造干净清爽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简称小三园),为贫困户免费发放果树树苗,并帮助他们把这些树种活,开花结果。

所谓“同心”,是指果树产业帮扶政策与中央要求的脱贫不脱政策保持一致;帮扶责任人帮助脱贫户种植果树与贫困户脱贫致富保持一致;贫困户后续产业帮扶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保持一致。

政府出资购买樱桃树、枣树、杏树、柿子树等适合本地种植的果树,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负责种植,保证成活,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20棵果树。预计3年后,每户每年可增收3000元至6000元,千方百计降低贫困户返贫致贫风险。

青山村一组村民王安明在植树当天特别高兴,他说:“镇上的党员干部来帮我种樱桃树,等到樱桃树开花结果,就能见收益。”

王安明患有癫痫病,多年来和母亲相依为命,家中几乎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如何让这样的家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保证脱贫不返贫,栽种同心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目前,城关镇为老君山、格垒嘴、石龙沟、青山等14个村(社区)发放樱桃树、柿子树、枣树等果树16000多株,400多户贫困家庭完成了栽种任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要送种苗,还要教会贫困户果木养护技术。城关镇人社中心每年为贫困户举办多种类别的实用技能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看家本领”。

2019年,柜门关村五组贫困户刘嗣付参加培训班,学会了果树栽培技术,自主培育了樱桃树、柿子树、枣树等近50棵果树,致富有了新希望。“人社中心的人还主动联系我,问我学不学开车,建档立卡贫困户有补贴,我一口答应了,考了驾照还能开车送果子。”刘嗣付很开心。

振兴乡村 发展惠民生

近年来,城关镇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老君山“赏樱花、摘樱桃、忆乡愁”乡村休闲旅游品牌,群众依托美丽乡村发展致富产业,鼓起了腰包,每年仅农家乐的综合收入就达到500万元。

虽然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搞得有声有色,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

老君山村三组和四组交通便利,游客络绎不绝,沿线农户受益多,而地处偏远的五组,由于出行受阻,来往的人少,发展也就慢下来。“没有路就没有人气,没有人气就没有财气。”五组群众干着急。

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能让一人掉队。今年9月,城关镇把修路提上议事日程。

10月中旬,记者来到老君山村,五组村民王红梅和丈夫开办的农家乐生意火爆。“一中午就五六桌客,忙都忙不过来。”王红梅高兴地说,农家乐能开起来,多亏了门前这条新修的柏油路。

为了修这条路,五组的百姓做了非常大的让步。

根据预算,这条老君山村至柜门关村的8公里山路,总投资在880万元以上,但后来只花了不到70万元。无论党员干部,还是普通村民,有力的出力,能让的则让,大大节省了开支,缩短了工期。

路通发展快,同心势头旺。

安家岗村“幸福院”内,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老人们在这里相聚畅谈。这里是村里的一所小学旧址,经过改建,成了老人和小孩的活动中心。

如今的安家岗村,集体资产超过百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在万元以上,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幸福村。

然而,前些年,该村还是一个“负债村”。没有产业,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安家岗村党支部书记尚安仁带领村民苦干实干,努力摆脱困境。

整村实现脱贫目标后,尚安仁又将目光投向壮大集体经济、推进持续发展上,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积极争取产业项目,新建100kW光伏发电站,盘活集体闲置的土地、河洲、林场、果园等资源,让村民不出门就能挣钱,生活有保障。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地鲜果蔬菜出现滞销情况,石龙沟村、谢家营村等地的菜农也遇到这样的问题。

城关镇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调动全镇电商资源,通过电商平台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题。

电商平台销售的商品大部分是香菇、木耳等干货,新鲜的果蔬受到运输保鲜的限制,无法大量外运。

“我们想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采取‘农户+基地+平台窗口’的模式,让这些果蔬生鲜就地消化。”说干就干,魏宏举带领镇干部广泛调研,选择了实力雄厚的本土农业龙头企业湖北绿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今年8月28日,位于城关镇龙家湾社区的绿尚果蔬超市开业,成为全县第一家“社区扶贫超市”。石龙沟的水果、后湖的豇豆、老君山的鸡蛋、黄康的豆腐、谢家营的无花果……当地特色果蔬超市里应有尽有。

目前,绿尚果蔬超市已与全镇10多个村(社区)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刚从菜园里采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来源:襄阳日报 / 编辑:杨守荣

责任编辑:严华萍 /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