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1岁的外公李云喜,是一名监狱退休干警,以前曾是一个小地方的学校校长。退休后那几年,在家闲来无事,常感叹他这些年来值得回忆的事情有很多,便有了写回忆录的打算。
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与奋战,终于大功告成。外公把打印出来的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回忆录拿回家时,我们都开玩笑地对他说:“您把这本回忆录投到某报社去,说不定还要发表呢,那样您可就出名了。”外公淡淡地一笑,说:“我只是觉得我这一生经历的太多,有东西可写,以后也好给你们留个纪念。”我们听后, 一种酸酸的滋味涌上心头……
在一个寂静的晚上,我打开了外公的回忆录,走进了他的世界。在这里,我了解到他那苦难的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之路、以及文革时期的不幸遭遇,感受到他对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三尺讲台的留念与热爱,领略到了他对儿女子孙们的一片关爱之情。在用心拜读的同时,我不禁佩服起外公的记忆力是如此的好,文中的事情不仅叙述的清清楚楚,甚至连年月日都有,这本回忆录全文共分十二个篇章,外公给它取名为《我走过的路》。
这本厚厚的回忆录里,记载着外公的欢乐忧伤、成败得失,这一篇篇记事像一盏盏明灯照亮着我的心灵,感染着我,也震撼着我。少年时代,外公在求学的道路上,条件十分艰苦,来回奔波几十里的土路不说,还经常挨饿,因为家里很穷,粮食很紧,于是就省下中午的一顿饭不吃,呆在教室里看书学习。最让人心寒的是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天,因贫穷仍然脚穿草鞋,脚冻肿后,连草鞋也拱不进去。除了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外,外公从小就学会了为家人分担生活的忧愁,每天晚上都要帮大人搓二斤草绳,并学着用草绳打草鞋,第二天由大人挂在门上叫卖。假期,为挣点学费,到处打零工,飞机场、码头山、九里岗等地方都留下了他勤劳的汗水。饱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与苦涩,艰难的岁月并没有把外公摧垮,反而更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
后来,外公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一所师范学校,从此开始了教书生涯。一生耿直的他,心胸坦荡、为人正直,看不惯的就要说,但这种性格给他在文革期间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当时由于时代的原因,师生纷纷闹革命,学校秩序一片混乱,不正之风到处蔓延,外公多次向当地的军管小组反映这一情况都无济于事,于是他一气之下就给《湖北日报》写去了一封信,反映了不正之风一事,出人意料的是这封信又转回到了军管小组,可想而知,外公被列入了整改对象,日子苦不堪言,庆幸的是文化大革命终于在七六年的十月宣告结束,它揭开了人们头上的乌云,掀开了人生里程新的一页,外公如沐春风,又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他的教育事业。
在外公的人生道路上,有着成功的喜悦,但更有着跋涉时的艰辛,他常常勉励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不经一番风霜苦,哪有梅花放清香!”因此,不论前方的路多么的曲折、多么的坎坷,他都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笑对人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那一张张奖状、一本本的荣誉证书就是最好的见证!为此,外公有幸在退休前获得了一次俄罗斯之旅。他在回忆录的结尾这样写到:“人生道路不平坦,鞠躬尽瘁到晚年。留得美名传千古,誓为后人树典范。”也算是他对自己人生的一个高度概括。
掩卷沉思,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几十年的人生路,几度春风几度秋”。外公从天真无邪的少年时代,到银发斑白的今天,已进入了耄耋之年,走过灿烂的早晨,辉煌的中年,步入温暖的黄昏,本应该好好的享受晚年了,但还在为儿女、为子孙们操劳着,不图回报奉献着,毫无怨言以此为乐生活着,他很少对我们进行说教,但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了我做人的原则,他跟我说过的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工作40年,从来没有拿过公家的“一块砖”,从来没有搞过“小关系”。所以,正是受外公的影响,“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回忆录里,我更加读懂了外公对生活的坦然、对工作的赤诚、对子孙们的殷切教导,是外公几十年来的真实写照,我会好好收藏它,直到永远!
作者:陈敬师 李锐 / 编辑:杨守荣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