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电视难看,还是电视剧难看

2020-11-20 09:59   云上谷城

电视台的员工现在有点怕别人问职业了,一说自己是电视台的,别人立刻同情地说,“不好过吧?现在电视没人看吧。”

过去那种舆论制高点的渺视神色和影响力与世无双的自豪感荡然无存。

1

真是没有人看电视了吗?

世界上不真实的事儿太多了,你的感觉总是在欺骗你。“大家都不怎么看电视了”这种真实感觉其实都是假的。我们来看下面一组数据:

2018年电视观众每天看电视的时长居然比10年前还有增长。这是大跌眼镜的事儿。当然收看人口规模有一些下降,但总体来说,电视的收视率完全不像我们感觉的那样有大幅下降。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一:某些“公知”和意见领袖确实不看电视,这倒不是因为电视不行了,而是他们参加的活动太多,本来就没时间看电视,不但不看电视,其实他们上网看节目也极少。但他们说话可不少,总说不看电视啦什么的。

这些人虽然天天说话以偏盖全,但和下面提到的人相比,只是虚荣心强一些,但还算说实话。

原因二:竞争对手的舆论战。电视台的竞争对手是谁呀,新媒体呗。新媒体的资金来源都是所谓先进的金融投资,他们不仅带来了钱,还会讲故事,也会挤兑别人。挤兑一下老实巴交的电视,是他们的拿手戏。各种论坛是他们的阵地,十多年前,电视盛世的时候就散布电视不行了,说了这么多年,未经证实的言语,都会变成大众信仰。

上面说了两条,都是外因,难道真没有点内因吗?虽然数据说电视还大有人看,如果不是观众心中有什么隐隐的感觉,外人再怎么去说,也不会有社会共鸣的。这就说到了我们今天的文章主题了。

原因三:电视剧拖后腿。电视节目有许多类型,比如新闻类,体育类,娱乐类等,其中收视最强的一块是电视剧,电视剧总要占到全部收视的一半还多。但这些年来,电视剧的收视率确实下降太厉害了。请看下图:

十年间,我们看到2018年第一名的电视剧收视率,只是2008年第一名的五分之一。虽然李小龙是前后十年的收视高峰,但电视剧的收视率确实在下降。虽然同期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都在大幅进步,但全被电视剧给抵消了。

“不看电视了,”这话的真实感觉其实是“不看电视剧了”。

现在的电视剧有多难看呢?

已经很难看到观众对电视剧持有信心了。收视的低迷,让所有人都以为这十年我们的欣赏水平大大提高,提高到已经脱离电视剧这种低级趣味了。其实横向与国外相比,我们还是会喜欢韩国剧和美国剧的,纵向和历史比,如果拿出当年高收视的剧,依然会引人入胜,不信你看看《西游记》现在的收视率。

以前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总有几部剧会觉得神奇,感叹编辑真是厉害,神来之笔无处不是。现在看电视剧,许多人都觉得还不如我编得好,“脑残的电视剧”一词如此深入人心,和这几年的电视剧实在看不下去有关。

结论是:电视不难看,只是电视剧难看;电视剧不难看,只是现在的电视剧难看。

2

为什么电视剧难看?

行业中流行讲说,有三大原因导致电视剧如此难看:

第一肯定从资金层面找原因,说电视剧越来越不好看是因为钱不够。但好像大家都不信,于是给出一个稍微合理的理由,就是由于给演员的钱太多了,挤占了剧本等其它的经费,电视剧就不好看了。这说法很勉强,给演员的钱不是规定的,是市场自然形成的,所以钱不够,不能算原因,或者起码不是主要原因。

第二是说编剧不行。主要是说现在编剧条件好了,离生活远了,不肯深入生活了。第三是说监管太严。其实全世界都有监管,高晓松的节目里说,在美国拍戏,要讲“政治正确”,顾及的甚至更多,民族、宗教、男女等各种五花八门的题材都不能碰,比我们国家多太多了。监管的问题可以说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

电视剧为什么难看,要从这些年的电视剧的市场化说起。电视剧真正形成市场,就是这十几年的事情,这个时间段也正和电视剧逐渐不好看的时间重合了。为什么越市场化,电视剧反而越不好看了呢?如果说电视剧是文化产品,不适合市场化,像医疗和教育一样应该政府调节,那么国外的实践绝不支持这个判断。

那么,中国的电视剧为什么越市场化越不好看?

先让我们看看这个市场的规模。目前没有官方数据统计购买电视剧的总资金,我们根据主流电视台的数目和平均购买集数估算大概一年的总资金是150亿,加上网剧150亿,电视剧或者叫视频剧的市场总共是300亿的规模。折算成三千集电视剧。

而现在市场上电视剧生产量是多少呢?每年电视剧规划审批的数据是公开的,2018年全年获得发行许可证的是13726集,这些还不是全部的生产数,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几年的政策是严格审查控制电视剧,过审率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没有拿到证但拍完的或者拍了一部分的电视剧更多,大致估算全年可能生产3万集。

粗一看,市场真残酷,前面说了购买量只是3千集,你投入钱,最后真能被市场买卖的不到十分之一。有人会说这就是竞争该有的模样,质量会越来越好啊。问题是,这3万集中,如果全是市场化的资金,都冲着最后能卖好价钱来的,那我们的电视剧肯定会更好看。但这3万集中估计一半或者更多是从立项的时候就怀着各种目的不想进入市场的,有的只是为了纪念某人,有的只是某企业老板的一个什么梦,太多的中国式原因。

虽然这些钱最后都会有人买单,但这些非市场的钱,对有限的“市场资源”冲击巨大,这些“市场资源”包括演员、编剧、服化道等,这么大的冲击,造成了市场的“资源错配”,使“竞争才能优化”的大方向跑偏了,资源的质量不断降低,这才是导致电视剧越来越难看的重要原因。

3

电视剧怎么走

上面说的原因是深植于社会意识中的,很难从行业竞争角度或者某些政策导向的角度消除,那么电视剧难看怎么破?退出市场吗?肯定不行。

这里有一些初步的设想。有的设想必须是大型机构联合实现,有的可能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自身可以实现的。

第一,签约编剧机制。

签约机制是制片业的普遍机制,大家熟悉的是韩国的签约演员机制,演员靠培养就能成长,为公司赚钱,但中国的环境,没有守约的基础,演员成长以后,他的能量反而拓展了各种违规范式,公司往往鸡飞蛋打,凡此种种,令大公司对签约演员机制意冷。

我还遇到一家公司,各种限制演员走红,就怕红了以后就跑了,这种自限型的生存之道,背后的各种无奈,比电视剧还曲折。

签约编剧机制则有优势。首先,剧本是有套路和技巧的,这些路径靠个人摸索是偶然的,只有成立研究院性质的机构,才能全面掌握,这就像投资,机制建立后是把所有可能性都试一试,比单打独斗更有保证;另外,编剧在管理上也可以按分工发挥专才的作用。和演员相比,编剧成名以后,它的地位及影响力相对小,更易于履约。当然,所有这些都应该有更合理的机制设计。

第二,季播机制。

美剧全都是季播,如《权力的游戏》有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等等。季播的好处,首先是宣传造势,第一季的口碑是最好的宣传。现在的电视剧缺乏宣传,往往观众听说好看的时候,都快播完了,这就是非季播的单部戏的缺点。

第二是季播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电视剧的收益靠卖广告,而一个新戏的广告很难卖,比如《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冠名虽然很便宜,还是差点没卖出去。而第二季就抢不到广告,价格更是翻倍。如果建立季播机制,电视台收到成倍的钱,再用这些钱加价收购电视剧,前面提到那些生产中的非市场因素就很难影响啦。(看来真正的原因还是钱)。

此外,还有生产者和播出平台在选剧中的漏斗机制,也就是从剧本大纲、剧本、实拍、播出层层筛选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电视剧收视率不可预估的基础上,经过实践产生的方式。

总之,如果能有单点突破,有一部非常火爆的电视剧出现,哪怕收视只有十年前《李小龙传奇》的一半,就会有极大的榜样作用,带动电视剧的良性发展。

许多人都在唱衰电视,认为被新媒体取代是趋势,不可否认这是国际的趋势,但在中国,电视的走弱还真不是新媒体的冲击,因为之前网络剧也同样不好看。在视频领域,如果不认识到剧集本身在走弱是一个巨大问题,就看不到电视台乃至网络视频的未来。而解决之道,就是上面提到的国外多年来在视频专业的一些战略和战术上的办法。

与大多数人不同,我对电视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是看好的,原因就是现在的电视剧太难看了。

潜力就是前景。

来源:传媒圈 / 编辑:邓植元

责任编辑:翟竞 /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