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每天都特别忙,却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么。
到了晚上,睡觉前,就会有一种羞愧感涌上心头。
该做的都没做,我白天都干了些什么?
然而,睡了一觉,第二天又开始了这种重复性循环……
这是我最近看的一本书《慢思考》,开头的一段话。
扎心了,扎得透透的。
我们到底为什么节奏这么快,这么忙?
我们到底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态?
每天,我们无数次被打断。
手头正在做一个事,刚开了头,就被新的事情打断……
新的事情还没做完,第三件事又强行插入了……
每个来找我们的人,都说这件事非常紧急,需要马上处理……
于是,我们疲于应付每一个所谓的紧急的事……
就这样,忙了一天,一开始最重要的事,还只开了头……
更可怕的是,我们不断地被手机中的信息打扰。
实验发现,我们的手机每天要被解锁110次。
我们平均每小时要看9次手机。
也就是说,不到7分钟,我们就会放下手里的工作,去看一次手机。
我们的工作不断中断,不断被打扰。
批量处理事情,减少切换次数
你可能会觉得,被打扰是一种宿命。
但其实,大部分的干扰和你真正的工作,完。全。无。关。
我们要学会批量处理同类事件。
比如,集中一个时段去处理邮件和微信上杂七杂八的事;
然后关掉手机,把大段的时间拿来处理最重要的事。
科学研究发现,30分钟不受打扰地处理一个任务,效率比3个10分钟要高3倍。整整3倍啊乡亲们。
我们总是在瞎忙。
这个也在做,那个也在做,结果什么都没做好。
其实,我们同时处理很多事,是为了自欺欺人。
我们假装“日理万机”,试图去减少一些心理上的罪恶感。
毕竟,还有成堆的工作没做,太让人焦虑了。
我认识一个运营,她叫Vivian。
她每天同时做好多事。
要维护社群,跟粉丝互动;
要做数据报表,给研发提建议;
要策划活动,让用户参与……
她觉得自己好敬业啊,结果,年终评定,她的业绩评分没及格。
她去找主管理论,结果主管说,你是做了很多事,但你每件事都没有做到最好。论社群维护,你没有Alice厉害;论数据报表,你没有CC厉害……你的忙碌并没有产生真正的价值。
Vivian很崩溃,跑来问我,她该怎么办?
一个时段,专注地做一件事
千万不要误会,一心多用不是能力,专注才是能力。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投入地做一件事,这种能力越来越稀缺了。
很多脑科学家都说,一心多用是一个假象,我们的大脑并没有真的同时在解决多个问题。
还是认清自己的局限吧,一个时间段只设立一个目标。
比如,今天晚上的目标,就是看完两篇小说,那就绝对不能中途去想什么工作计划。
还有,在一个细分领域里深耕,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在任何领域都很平庸的人。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从BAT辞职了,他年薪50多万,还有公司的股票,大家都觉得他疯了。
但是他说,看起来他在往前奔跑,其实跑偏了。
他一直想当编剧,但是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找到影视方向的公司,“被迫”进了BAT(BAT可以说是很生气了)。
虽然他把手头的工作干得也不错,但他不开心,因为他真正喜欢的,还是电影。
其实很多人都这样,总是跑得很快,埋头赶路,却忘了自己要去哪儿。
不断问自己:你特么到底想要什么
最近我也有很多困惑的事,我去问身边那些非常聪明的朋友,他们总是会问我:你要什么?你到底要什么?
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是最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
我花了很多时间才想清楚。
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自己提问:当下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有没有跑偏?
很多时候,停下来思考,比奋力奔跑更重要。
《新周刊》做过一个专题,“急之国”,反思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
我们看剧想快进;上网狂刷新;评论抢沙发;创业想一夜暴富……
我们每个人,都给自己装上了快进键。
我也是。
我走路都是小跑(请想象一下,我动用自己的小短腿,奋力奔跑的画面),吃饭就是加速度,上厕所都想掐表……
每次出差,我都是从机场直奔会议现场,再从会议现场直奔机场。
我去乌镇出差,不知道乌镇长什么样;
我去海口出差,却没有看到海……
我身边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每天在回家的地铁上,望着对面窗口上映着的自己的脸,在想自己这样拼死拼活,到底是为了什么?
强迫自己在某个时段,彻底放空
其实,人生是需要按一下暂停键的。
隔一段时间,放松一下,什么都不想,给自己慢条斯理的权利。
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每周一定会让自己有一天的时间,过完全不动脑的生活。打打麻将。
就像我喜欢的作家刘亮程,他写了一段话:
我没有太要紧的事,不需要快马加鞭去办理。
也许有些活我晚到几步被别人干掉了,正好省得我动手;
有些东西我迟来一会儿便不属于我了,我也不在乎。
许多年之后你再看,骑快马飞奔的人,和坐在牛背上慢悠悠赶路的人,一样老态龙钟回到村庄里,他们衰老的速度是一样的。
时间才不管谁跑得多快多慢呢。
真的,建议大家做一件事:
每天晚上可以想想,今天哪件事是最想去做的?
太多人教我们快一点,却没有人教我们慢下来看一看。
(来源:咪蒙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