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三年集中攻坚 全市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

云上谷城 2021-01-20 08:58

201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污染防治摆在重要位置,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经过三年集中攻坚,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到2020年已经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目标任务。这是记者1月19日从我市2018-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了解到的。

调整“四大结构” 打赢“蓝天保卫战”

3年来,生态环境部门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坚决落实国家、省、市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工业污染深度治理,下大力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3年累计完成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27家,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或生产线15个,淘汰石灰土窑78座,对266家“散乱污”企业实施“两断三清”。

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争取分散式风电指标43.89万千瓦、光伏发电指标114.05万千瓦,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1万吨,淘汰燃煤锅炉665台,清理餐饮小煤炉3000余个,取缔散煤加工、销售点49处。

运输结构调整方面,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启动盐田港、传化港公转铁、公转水等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467.91万吨,公路货运量占比同比下降8.16%,中心城区建成4套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和14套黑烟车电子抓拍设备,在全省率先开展遥感监测和黑烟车抓拍线上执法;开展国三柴油车淘汰,政府给予提前淘汰补贴。

用地结构调整方面,3年累计新增造林39.06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6.75万亩,修复治理矿山4437.4亩;在省内率先提出工地扬尘管控“八个百分之百”要求,推动1万平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安装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中心城区全面完成散煤、餐饮油烟直排、露天烧烤、露天喷涂“四个清零”。

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方面,3年累计完成282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235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整治、144台炉窑分类治理,全市4家火电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煤改气,5家水泥企业、8家水泥粉磨站、9家20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企业全部执行特别排放限值,两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正有序推进;三年共组织开展14轮工业企业专项检查,检查企业1657家,发现各类环境问题1641个,累计查处涉气案件226件,罚款1245.28万元。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重而道远,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下一步,将继续迎难而上,以问题为导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巩固拓展蓝天保卫战成果。同时借助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专业团队和技术力量,结合“三线一单”要求,科学谋划“十四五”重点工作,对重大能源项目和高排放项目坚持源头控制,严把准入关,严格考核奖惩,着力解决结构性矛盾、瓶颈性制约,进一步提高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给600万襄阳人民带来更多的蓝天。

综合治理 持续改善园区环境

省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指出,高新区部分工业园区存在环境管理不足等问题,该区采取资格审查、清查一批,分门别类、办理一批,综合治理、提升一批的措施,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

通过采取日常监管和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发现“散乱污”企业及时取证,建立清单台账,依法处置。截至目前,2020年建立“散乱污”企业整治清单41家,通过采取日常监管和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已完成整治37家,4家正在整治中。

对未办理环评手续的企业项目建立清单台账,分类整治。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在高新区工业企业负面清单内,土地、规划等手续齐全的,督促其尽快补办。截至目前,已下达环评批复51家,其中告知承诺制33家。另有126家企业完成了环境影响登记表填报。

重点推进工业企业废气治理,65家涉VOCs企业已完成治理,VOCs减排量2600吨/年。对辖区所有工业炉窑进行综合治理,目前22家尚有襄玉机械等两家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在安装调试中,其余已完成整改。

下一步,将以重拳出击、铁腕治污的决心,按照时限要明、措施要硬、工作要实的要求,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和不利影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深入推进

为推进长江十大标志性战役顺利开展,我市成立了15个专项指挥部,各专项指挥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2019年全市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综合成绩由2018年全省第12位提高到第6位。

3年计划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24家,已经全部完成;市区4处黑臭水体均已消除黑臭;汉江襄阳段及唐白河、蛮河等主要通江水域实施全面禁渔;下大力气整治汉江沿岸的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场,408个非法采砂场及堆场全部拆除,1142艘“三无”涉砂船舶全部取缔,复绿岸线47.1公里,复垦土地359亩;完成400总吨及以上船舶达标改造232艘;汉江沿线港口腾退岸线132公里;汉江岸线生态绿化景观治理加快,全市护堤护岸林完成植树39780株,面积630.5亩;投入6176余万元开展“三磷”专项整治,加大“三磷”企业水污染排放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监管,实现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入河排污口整改全面完成,完成990个入河排污口点位监测。

3年来,国家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共披露我市3个问题,1个已通过省级验收销号,2个已完成整改正在开展市级验收。省警示片披露我市12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保康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为352天

保康县于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近年来,该县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352天,优良比例达到97.5%。

保康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动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战略,科学编制生态创建、全域旅游、绿色工业规划,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实现转型跨越、绿色示范、全民共享。全县11个乡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全覆盖,其中,国家级生态示范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镇10个。

坚持产业融合、绿色增长。加快核心景区建设,尧治河、五道峡、九路寨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梅花寨、横冲国际滑雪场等景区美誉度持续提升。乡村旅游生机勃发,两峪、龙坪等风情小镇特色彰显,城关小沟、马良陈家湾等美丽乡村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推动矿业经济转型升级,尧治河磷矿成为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尧治河村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下一步,将继续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加强环保基础建设,更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永葆绿色发展的优势和底色。

滚河汤店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2018至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期间,滚河汤店断面水质年度均值全部实现达标,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近年来,襄州区始终秉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将滚河水质达标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合力开展滚河流域治理攻坚行动。

先后投入资金1.23亿元用于滚河水质治理。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加快实施滚河张家集段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美丽襄州补短板强弱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整合畜禽粪污治理专项资金,对张家集镇的养殖场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合水利专项资金,对滚河支流官沟渠、东沟、西沟等主要水系进行治理;引入中科院水质治理解决方案,实施了官沟渠生态治理项目投入使用。通过抓项目开展源头治理,从根本上保证滚河汤店断面水质达标问题。

另外,投入600万元在滚河沿岸设置生态围栏和宣传牌,调整种植结构,退耕还绿,推动居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发挥襄(州)枣(阳)联动机制作用,整合调动内生力量资源,强化水质攻坚,强化项目建设,强化科技治理,强化考核评价,打好滚河环境保护和汤店断面水质达标持久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江清、船清、人清、网清 我市实现“四清”目标

通过打击非法捕捞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开展“三清一转一建”(即清理汉江、清管市场、清收渔具,推进渔民转产安置,加快建立长效机制),我市实现了“四清”(江清、船清、人清、网清)目标。

目前,全市1114艘有证船舶、2575艘“三无”船舶已全部上岸拆解处理完毕。江中非法渔具全部清理,累计开展执法行动7973次,共排查农贸市场、超市6207家(次),排查餐饮店15188家(次),收缴问题菜单362份,共拆除问题招牌65个,共排查渔具店4087家(次),收缴非法渔药1489袋(瓶)。巡查江段1.4万余公里,出动执法人员28635人次,参与执法船艇813艘次。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11起123人,其中刑事处罚57起63人。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做好渔民转产安置工作,利用公益性岗位建立护渔员制度,进一步摸清掌握有关动态和不稳定因素,坚持提早介入,预防为主,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压实属地责任,推进源头治理。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地方加快配套制度建设,细化措施,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真正达到“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效果,确保汉江“十年禁渔”目标全面落实。加大执法力度,严查严打非法捕捞行为,巩固禁捕退捕成果,防止禁捕退捕效果反弹。

整治“飞扬撒漏””效果明显

“飞扬撒漏”是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和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类突出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顽疾,2020年,市城管委进一步规范了建筑垃圾运输处置,开展了“飞扬撒漏”综合整治,规范了蓝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0年,累计暂停运输企业服务2家(次),暂停运输车辆服务23台,有效夯实了企业主体责任。开展登门提醒171次,有效提升了施工单位文明施工的自觉意识。共查处建筑垃圾类违法行为186起,累计处罚金额549150元,有效震慑了违规行为的发生。

市区“飞扬撒漏”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共开展检查21次,督促各城区城管部门强化老207国道、305省道等重点路段的巡查力度,依法查处密闭不严、“飞扬撒漏”等违法行为。2020年,市区“飞扬撒漏”综合治理卡点共计处罚386950元,拦停检查车辆18963台,扣分335分,扣证13次。

下一步,将持续强化日常监管,加强对城区和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考核;加大大案要案查处,设立建筑垃圾处置违法行为举报投诉电话,督办各城区(开发区)对“飞扬撒漏”、带泥上路等违法行为严管重罚;加强日常宣传力度,持续开展条例宣传,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氛围。

机动车污染治理显成效

2020年下半年,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秋冬季货运车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治超限超载、非法拼装改装、城区通行车身污脏等六类重点违法,市域全覆盖治理,最大限度远端控制机动车污染源头。

加强源头治理。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车辆,一律不予办理注册登记、转籍入籍;加强机动车检测监管,对数据造假的,向市场监管部门通报,追究其责任。“清零”黄标车、逾期未报废车辆。全面梳理信息轨迹、逐车督导报废,发现一辆查扣一辆,因历史问题遗留的54辆黄标车全部“清零”,重点车辆报废率99%。

集中查处“黑烟车”。综合视频监控和路面巡查全方位监管,查处“黑烟车”,累计查处1105辆“冒黑烟”车辆,市区“冒黑烟”车辆明显减少等。

加强中心城区货车禁限行管理。查处6803辆“污脏”车辆,分别查处“飞扬撒漏”、加装改型违法行为1491起、1181起,12家企业、127辆车纳入通行证办理“黑名单”。

加强成品油市场清查整治。全市公安机关办理涉油案件40起,查处非法储存窝点10处,查获非法加油和运输车辆23台,收缴柴油32余吨、汽油11余吨。

持续优化城区交通组织。围绕交通堵点乱点、道路新建改建,优化长虹路松鹤路口等26个路口交通组织,排查整改1183处标志标牌、402处标线问题,健全一批交通设施,提升通行效率,降低怠速导致的污染。

下一步,将坚持零容忍查处各类机动车污染行为,特别加强出土工地、渣土车监管。配合生态环境部门用好“黑烟车”电子智能抓拍系统,协同交通运输部门严查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车主按程序及时报废车辆,鼓励市民举报“黑烟车”和“污脏”车,全力营造整治氛围。

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96.8%

近年来,市住建局按照国家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要求,勇于担当,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提升了水污染防治水平。

2019年,我市在完成月亮湾湿地公园内湖、大李沟、南渠上下游等4处水体全线截污的基础上,通过生态修复、长效管控等措施,进一步巩固了治理成效。2021年1月8日,我市正式通过国家黑臭水体治理长治久清评估,治理成效获得了国家认可。

2020年,市住建局克服了疫情和汛期影响,坚持任务不减、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将襄城宏伟机械厂截污工程和襄州航空路排查清淤修复项目纳入应急范畴,超常规推进。同时,科学指导、督促襄城、襄州、宜城等有关县(市)区认真落实整改任务,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

市区构建了“三足鼎立”污水处理体系,建成并移交运营东津污水处理厂,实施鱼梁洲、观音阁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年污水处理量1.52亿吨,COD消减量2.22万吨,我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96.8%,超过了国家90%的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建成区排水管网普查,现已完成航空路6.23公里污水干管的排查、清淤、修复等工作,打通了襄州、高新污水排放通道。

今后,住建部门将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项目谋划力度、资金争取力度、人员保障力度,全力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支撑点、增长点。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翟竞


201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污染防治摆在重要位置,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经过三年集中攻坚,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到2020年已经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目标任务。这是记者1月19日从我市2018-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了解到的。

调整“四大结构” 打赢“蓝天保卫战”

3年来,生态环境部门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坚决落实国家、省、市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工业污染深度治理,下大力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3年累计完成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27家,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或生产线15个,淘汰石灰土窑78座,对266家“散乱污”企业实施“两断三清”。

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争取分散式风电指标43.89万千瓦、光伏发电指标114.05万千瓦,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1万吨,淘汰燃煤锅炉665台,清理餐饮小煤炉3000余个,取缔散煤加工、销售点49处。

运输结构调整方面,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启动盐田港、传化港公转铁、公转水等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467.91万吨,公路货运量占比同比下降8.16%,中心城区建成4套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和14套黑烟车电子抓拍设备,在全省率先开展遥感监测和黑烟车抓拍线上执法;开展国三柴油车淘汰,政府给予提前淘汰补贴。

用地结构调整方面,3年累计新增造林39.06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6.75万亩,修复治理矿山4437.4亩;在省内率先提出工地扬尘管控“八个百分之百”要求,推动1万平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安装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中心城区全面完成散煤、餐饮油烟直排、露天烧烤、露天喷涂“四个清零”。

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方面,3年累计完成282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235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整治、144台炉窑分类治理,全市4家火电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煤改气,5家水泥企业、8家水泥粉磨站、9家20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企业全部执行特别排放限值,两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正有序推进;三年共组织开展14轮工业企业专项检查,检查企业1657家,发现各类环境问题1641个,累计查处涉气案件226件,罚款1245.28万元。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重而道远,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下一步,将继续迎难而上,以问题为导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巩固拓展蓝天保卫战成果。同时借助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专业团队和技术力量,结合“三线一单”要求,科学谋划“十四五”重点工作,对重大能源项目和高排放项目坚持源头控制,严把准入关,严格考核奖惩,着力解决结构性矛盾、瓶颈性制约,进一步提高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给600万襄阳人民带来更多的蓝天。

综合治理 持续改善园区环境

省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指出,高新区部分工业园区存在环境管理不足等问题,该区采取资格审查、清查一批,分门别类、办理一批,综合治理、提升一批的措施,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

通过采取日常监管和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发现“散乱污”企业及时取证,建立清单台账,依法处置。截至目前,2020年建立“散乱污”企业整治清单41家,通过采取日常监管和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已完成整治37家,4家正在整治中。

对未办理环评手续的企业项目建立清单台账,分类整治。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在高新区工业企业负面清单内,土地、规划等手续齐全的,督促其尽快补办。截至目前,已下达环评批复51家,其中告知承诺制33家。另有126家企业完成了环境影响登记表填报。

重点推进工业企业废气治理,65家涉VOCs企业已完成治理,VOCs减排量2600吨/年。对辖区所有工业炉窑进行综合治理,目前22家尚有襄玉机械等两家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在安装调试中,其余已完成整改。

下一步,将以重拳出击、铁腕治污的决心,按照时限要明、措施要硬、工作要实的要求,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和不利影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深入推进

为推进长江十大标志性战役顺利开展,我市成立了15个专项指挥部,各专项指挥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2019年全市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综合成绩由2018年全省第12位提高到第6位。

3年计划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24家,已经全部完成;市区4处黑臭水体均已消除黑臭;汉江襄阳段及唐白河、蛮河等主要通江水域实施全面禁渔;下大力气整治汉江沿岸的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场,408个非法采砂场及堆场全部拆除,1142艘“三无”涉砂船舶全部取缔,复绿岸线47.1公里,复垦土地359亩;完成400总吨及以上船舶达标改造232艘;汉江沿线港口腾退岸线132公里;汉江岸线生态绿化景观治理加快,全市护堤护岸林完成植树39780株,面积630.5亩;投入6176余万元开展“三磷”专项整治,加大“三磷”企业水污染排放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监管,实现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入河排污口整改全面完成,完成990个入河排污口点位监测。

3年来,国家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共披露我市3个问题,1个已通过省级验收销号,2个已完成整改正在开展市级验收。省警示片披露我市12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保康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为352天

保康县于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近年来,该县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352天,优良比例达到97.5%。

保康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动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战略,科学编制生态创建、全域旅游、绿色工业规划,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实现转型跨越、绿色示范、全民共享。全县11个乡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全覆盖,其中,国家级生态示范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镇10个。

坚持产业融合、绿色增长。加快核心景区建设,尧治河、五道峡、九路寨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梅花寨、横冲国际滑雪场等景区美誉度持续提升。乡村旅游生机勃发,两峪、龙坪等风情小镇特色彰显,城关小沟、马良陈家湾等美丽乡村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推动矿业经济转型升级,尧治河磷矿成为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尧治河村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下一步,将继续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加强环保基础建设,更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永葆绿色发展的优势和底色。

滚河汤店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2018至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期间,滚河汤店断面水质年度均值全部实现达标,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近年来,襄州区始终秉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将滚河水质达标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合力开展滚河流域治理攻坚行动。

先后投入资金1.23亿元用于滚河水质治理。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加快实施滚河张家集段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美丽襄州补短板强弱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整合畜禽粪污治理专项资金,对张家集镇的养殖场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合水利专项资金,对滚河支流官沟渠、东沟、西沟等主要水系进行治理;引入中科院水质治理解决方案,实施了官沟渠生态治理项目投入使用。通过抓项目开展源头治理,从根本上保证滚河汤店断面水质达标问题。

另外,投入600万元在滚河沿岸设置生态围栏和宣传牌,调整种植结构,退耕还绿,推动居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发挥襄(州)枣(阳)联动机制作用,整合调动内生力量资源,强化水质攻坚,强化项目建设,强化科技治理,强化考核评价,打好滚河环境保护和汤店断面水质达标持久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江清、船清、人清、网清 我市实现“四清”目标

通过打击非法捕捞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开展“三清一转一建”(即清理汉江、清管市场、清收渔具,推进渔民转产安置,加快建立长效机制),我市实现了“四清”(江清、船清、人清、网清)目标。

目前,全市1114艘有证船舶、2575艘“三无”船舶已全部上岸拆解处理完毕。江中非法渔具全部清理,累计开展执法行动7973次,共排查农贸市场、超市6207家(次),排查餐饮店15188家(次),收缴问题菜单362份,共拆除问题招牌65个,共排查渔具店4087家(次),收缴非法渔药1489袋(瓶)。巡查江段1.4万余公里,出动执法人员28635人次,参与执法船艇813艘次。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11起123人,其中刑事处罚57起63人。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做好渔民转产安置工作,利用公益性岗位建立护渔员制度,进一步摸清掌握有关动态和不稳定因素,坚持提早介入,预防为主,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压实属地责任,推进源头治理。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地方加快配套制度建设,细化措施,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真正达到“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效果,确保汉江“十年禁渔”目标全面落实。加大执法力度,严查严打非法捕捞行为,巩固禁捕退捕成果,防止禁捕退捕效果反弹。

整治“飞扬撒漏””效果明显

“飞扬撒漏”是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和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类突出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顽疾,2020年,市城管委进一步规范了建筑垃圾运输处置,开展了“飞扬撒漏”综合整治,规范了蓝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0年,累计暂停运输企业服务2家(次),暂停运输车辆服务23台,有效夯实了企业主体责任。开展登门提醒171次,有效提升了施工单位文明施工的自觉意识。共查处建筑垃圾类违法行为186起,累计处罚金额549150元,有效震慑了违规行为的发生。

市区“飞扬撒漏”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共开展检查21次,督促各城区城管部门强化老207国道、305省道等重点路段的巡查力度,依法查处密闭不严、“飞扬撒漏”等违法行为。2020年,市区“飞扬撒漏”综合治理卡点共计处罚386950元,拦停检查车辆18963台,扣分335分,扣证13次。

下一步,将持续强化日常监管,加强对城区和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考核;加大大案要案查处,设立建筑垃圾处置违法行为举报投诉电话,督办各城区(开发区)对“飞扬撒漏”、带泥上路等违法行为严管重罚;加强日常宣传力度,持续开展条例宣传,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氛围。

机动车污染治理显成效

2020年下半年,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秋冬季货运车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治超限超载、非法拼装改装、城区通行车身污脏等六类重点违法,市域全覆盖治理,最大限度远端控制机动车污染源头。

加强源头治理。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车辆,一律不予办理注册登记、转籍入籍;加强机动车检测监管,对数据造假的,向市场监管部门通报,追究其责任。“清零”黄标车、逾期未报废车辆。全面梳理信息轨迹、逐车督导报废,发现一辆查扣一辆,因历史问题遗留的54辆黄标车全部“清零”,重点车辆报废率99%。

集中查处“黑烟车”。综合视频监控和路面巡查全方位监管,查处“黑烟车”,累计查处1105辆“冒黑烟”车辆,市区“冒黑烟”车辆明显减少等。

加强中心城区货车禁限行管理。查处6803辆“污脏”车辆,分别查处“飞扬撒漏”、加装改型违法行为1491起、1181起,12家企业、127辆车纳入通行证办理“黑名单”。

加强成品油市场清查整治。全市公安机关办理涉油案件40起,查处非法储存窝点10处,查获非法加油和运输车辆23台,收缴柴油32余吨、汽油11余吨。

持续优化城区交通组织。围绕交通堵点乱点、道路新建改建,优化长虹路松鹤路口等26个路口交通组织,排查整改1183处标志标牌、402处标线问题,健全一批交通设施,提升通行效率,降低怠速导致的污染。

下一步,将坚持零容忍查处各类机动车污染行为,特别加强出土工地、渣土车监管。配合生态环境部门用好“黑烟车”电子智能抓拍系统,协同交通运输部门严查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车主按程序及时报废车辆,鼓励市民举报“黑烟车”和“污脏”车,全力营造整治氛围。

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96.8%

近年来,市住建局按照国家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要求,勇于担当,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提升了水污染防治水平。

2019年,我市在完成月亮湾湿地公园内湖、大李沟、南渠上下游等4处水体全线截污的基础上,通过生态修复、长效管控等措施,进一步巩固了治理成效。2021年1月8日,我市正式通过国家黑臭水体治理长治久清评估,治理成效获得了国家认可。

2020年,市住建局克服了疫情和汛期影响,坚持任务不减、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将襄城宏伟机械厂截污工程和襄州航空路排查清淤修复项目纳入应急范畴,超常规推进。同时,科学指导、督促襄城、襄州、宜城等有关县(市)区认真落实整改任务,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

市区构建了“三足鼎立”污水处理体系,建成并移交运营东津污水处理厂,实施鱼梁洲、观音阁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年污水处理量1.52亿吨,COD消减量2.22万吨,我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96.8%,超过了国家90%的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建成区排水管网普查,现已完成航空路6.23公里污水干管的排查、清淤、修复等工作,打通了襄州、高新污水排放通道。

今后,住建部门将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项目谋划力度、资金争取力度、人员保障力度,全力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支撑点、增长点。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翟竞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