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田里的“泥腿所长”现代农业的“育种尖兵” ——记省级科技特派员王明成

2021-01-26 16:40   云上谷城

蔬菜苗肥叶壮,稻浪滚滚,玉米硕果累累……在谷城县开发区洞山寺村的农业科学研究所,农田是他的舞台,农作物是他的“子女”,谷城县农科所所长王明成十多年如一日,用科技推动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2003年,王明成从乡镇农技站调到谷城县农科所任所长。当时的农科所,其实就是立在田地里的两间小棚子,没水、没电,门前没路。

这个“庄稼汉”有着如黄土般的坚实品格,立志改变农科所“一穷二白”的面貌。他只身一人跑项目、求合作。当年,王明成为农科所跑来第一个玉米品种区域试验项目。

为了育种,他就住在试验田旁一间自己搭建的小平房里。这间用简易建筑材料临时搭成的小屋,唯一通风的地方就是那扇已烂掉的大门。

夏日,不通风的房子犹如蒸笼,蚊虫特别多。累了一天的王明成倒床就睡,醒来后发现全身衣服早已湿透,满身都是蚊虫“骚扰”的痕迹。

试验田里需要水,他就用闹钟定时,夜里扛着铁锹到大渠放水;田里有虫,他就组织农民进行防虫治病,保证玉米不被病虫伤害。

终于等到玉米品种区域试验项目成功的那一天,省种子管理局的人员对农科所的试验成果赞不绝口,对这种科研态度和敬业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并与王明成的团队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几年下来,农科所先后与30多家单位建立了业务关系,王明成带领的团队承担了谷城县经济开发区2.2万亩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同时,承担了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试验示范基地、县级农业新技术展示区等建设任务。建成了阳光工程实训基地、土壤检测示范基地、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监测点、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每年开展小麦、水稻、玉米区域试验品种200余个,湖北省农科院小杂粮品种繁殖500个以上,农民户平增收3000多元。

由于王明成工作出色,谷城县农科所连年被市、县评为先进单位,王明成个人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王明成被选派为省级科技特派员。

作为科技特派员,王明成经常跑到田埂与农民打交道。行走在垄上,看到哪家田块有虫害,哪家田需要追肥,他就给村支书打电话,查清是哪户的田,手把手教农民解决问题。王明成不仅毫无保留地向农民传授技术,还免费赠送他们栽培管理技术资料。

在走访中王明成注意到,多年来,谷城的农民都是自己购种育水稻秧苗,不仅费工费时,稍有管理不善,就会出现烂秧死苗及减产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明成带领的团队利用农科所的育秧工厂进行温室育秧,常年为群众开展温室育秧服务。

每到育秧时节,王明成一连30多天吃住在温室里。为控制好温室内气压、温度、湿度,王明成和所里一名副所长亲自烧锅炉,一人烧前半夜,一人烧后半夜。没时间做饭,两人就吃方便面,一个月下来,空方便面箱子就一大堆。知道的人都说,王明成既是所长又是锅炉工,既是高级农艺师又是农民。

在王明成的带领下,农科所每年温室育种4万多斤,惠及全县2万多亩秧田。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节约投资80多万元。

夏衍在《种子的力》中写,“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而这正是王明成的真实写照。“种子中蕴含着冲破一切的顽强生命力!”王明成说,乡村振兴战略指引着新时代“三农”的美好未来,他非常荣幸能成为其中的一名“育种尖兵”。

通讯员:陈文超 全媒体记者:杨洋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翟竞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