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牛儿”诉“牛事”

2021-02-04 15:10   云上谷城

卧牛钮铜鼎。(杨力摄)

玉孺子牛。(杨力摄)

铜水牛。(杨力摄)

弦纹牛首钮铜罍。(杨力摄)

吴牛喘月故事镜。(杨力摄)

陶牛车。(杨力摄)

日前,襄阳市博物馆推出十二生肖迎新春系列特展——“牛”转乾坤。15件展品,上至西周时期,下至民国时期,是“牛文化”在古人生活中的见证,例如,弦纹牛首钮铜罍是以牛为装饰的酒器,卧牛钮铜鼎是象征财富和地位的礼器,老君骑牛是道教雕塑的常见题材等。

牛曾是“农业之本”

罍是古代的盛酒器和礼器,商代晚期出现,流行于西周和春秋时期。本次展出的西周晚期弦纹牛首钮铜罍是较为典型的器形,高42厘米,敞口,深腹,平底。肩部置对称牛首兽形衔环耳,两边环耳上造型简单的牛首张开两耳呈翘首样,就像在等待主人提起这装满美酒的罍。更有意思的是,铜罍的腹下部有一牛首鼻钮,小巧逼真,好似一头调皮的小牛在铜罍里戏耍、饮酒,还把头伸出罍身外四处张望,似乎嘴里还冒着浓浓的酒香。

为什么两侧的环耳和腹下部的鼻钮都是牛首形状呢?襄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鲁凌介绍,因为周人是农耕民族,牛是他们所崇敬的农业之神的化身,牛头则是农神的代表和标志。

鲁凌说,酒在人类文化历史中源远流长,传说我们祖先发现五谷可食用时,就以其酿成酒醪饮用。据考古发现,早在夏朝以前,酒器业已广泛存在。酒在古代不仅是一种饮料,还是礼仪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因此,随着礼制的形成与发展,酒器便成为礼器的组成部分。弦纹牛首钮铜罍除可以当酒器使用外,还应为贵族祭祀农神、祈祷丰收的礼器。

同样,卧牛钮铜鼎的盖缘部有三个卧牛钮,牛体作昂首侧卧状。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杨一介绍,作为礼器使用的器物,常见以龙、凤、虎、牛为装饰,以凸显使用者的显赫地位,其中,龙、凤皆为虚构神兽,虎为凶兽,只有牛在现实世界中与人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曾是“农业之本”,它象征财富和地位,甚至能反映出农业生产力水平。

不爱马车爱牛车

牛车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从东汉末年到初唐时期,牛车逐渐成为官员、贵族乃至皇帝的代步工具。南北朝时期,士大夫“无乘马者”。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以陶牛车入葬,是一种革新式的葬俗。在襄阳麒麟清水沟南朝画像砖墓发掘出土的陶牛车,由牛和车两部分组成。牛仅残存头部、颈肩部,耳朝前,昂首,体较胖。车为方杆,棚式车厢,车盖呈圆拱形,厢后开有小门,底板中部两边各有两小孔,起定位车轴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容不迫、步履稳健的牛,在人们的心中,是返璞归真的象征。杨一介绍,从驾畜方面来看,这一时期牛车是主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上至皇帝和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不管是居家生活还是参加重大的礼仪活动,一般都使用、乘坐牛车。

“孺子牛”与“吴牛喘月”的典故

牛,对古代中国人而言,不仅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更是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人们喜欢画牛、写牛、说牛,留下了许多的典故与传说。例如,“孺子牛”与“吴牛喘月”在展品中均有所体现。

玉孺子牛展品,为子母牛,母牛四肢蜷缩呈平卧状,歪头凝望前方,背上一小牛似正要起身。“孺子牛”是《左传》中记载的一个典故:春秋时,齐景公与儿嬉戏,景公叼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不料,儿子不小心跌倒,把景公的牙齿拉折了。后来,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使“孺子牛精神”得到了升华和拓展,现在人们用“孺子牛”赞美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人。

吴牛喘月故事镜为金时期流行的故事镜,铜镜背面以镜钮为中心有大面积的水纹,象征多水的吴地,镜钮下方一牛卧在陆地上,回首望月,一蹄高高抬起指向天空。“吴牛喘月”的典故来源于《太平御览》,讲述了汉代吴地的水牛觉得暑热难耐,在晚上看见月亮也以为是太阳而伸出舌头喘息的故事。

来源:汉江网

责任编辑:冷晶晶 / 编审:翟竞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