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求变,迎难图新。刚刚过去的2020年,注定值得浓墨重彩地书写。
这一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科学谋划,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这一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全市上下以“快”的拼搏精神和扎实作风,勇担使命、奋力拼搏,全市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在大战大考中展现出了稳固的基础和强劲的韧性,发展成效好于预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势能、充沛动能。
格局稳活力足 工业经济持续向好
今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我市工业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一度下滑。
最美的阳光,总是在风雨之后。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众多项目逐渐达产达效,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稳步回升的态势——工业经济运行在二季度已快速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3月底就已达到97.5%,复岗率达到9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了应复尽复。
随后,在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在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厂房林立的项目现场……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在襄阳落地生根,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质增效增添了强劲动能。
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襄阳工厂变速箱车间,只见车间里机器欢鸣、轮盘飞转,一件件产品在现代化流水线上组装、拼接、成型,工人们都在铆足干劲忙活着;在万洲电气生产车间,系统节能产品、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等产品线正满负荷生产;葵花药业产业园、格乐玛5G设备、正大食品自动化酱卤生产线等12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
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及工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稳步恢复、持续向好的态势,转型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工业经济加速恢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1%,追平全省平均水平,12月当月增长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基础实、韧劲强,在疫后重振过程中发挥了强劲的支撑带动作用。
从年初的下行到上半年的增长,2020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底盘稳、支撑强、动能足、应变快的特点,走出了由负转正、稳步回升的“大阳线”。
大招商大合作 招商引资创新提效
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非常时期,如何促生产保发展?我市在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和最重要工作的同时,在招商工作上因时制宜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抢占先机、先行一步。
2020年3月12日,我市在全省率先举行招商引资网络推介会,120多家媒体同步直播,4000余家企业在线参与,数十家知名企业在线对接项目,各平台点击量突破500万。
2020年4月中旬和7月下旬,我市分别启动“夏季招商攻势”和“双百”行动(即百团出击、百日攻坚)两大战役招商活动,在全省率先“走出去”。
其中,“夏季招商攻势”共开展推介会、座谈会等31次,开展“网络云招商”活动66次,举行重大项目开工仪式13次;在“双百”行动中,全市11个县(市、区)和36家市直单位组建111支招商小分队,累计外出2973天,拜访企业3060家,促成140个项目签约,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9个,合同金额933.1亿元,在全市掀起了招商新高潮。
积极招、大力引、全力抢、奋力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使得我市在去年前三季度全省招商引资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一个个大项目纷纷落户我市。
去年1月,世界500强正威国际集团与我市签署协议,4个总投资150亿元的项目落户东津,包括华中总部基地、5G应用材料产业园、年产25万吨低氧光亮铜杆项目、年产15万吨精密铸件生产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去年8月,盼盼集团投资20亿元的全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生产基地项目落户襄州,达产后年可精深加工各类农副产品超10万吨,年产值约15亿元,实现大体量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新突破;北京易华录公司建设的易华录襄阳数据湖产业园项目,融合数据感知、存储、处理,建成后可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数据服务,提升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推动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健全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91个,盼盼食品、易华录等50家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大企业纷至沓来,好项目相继落地,成为拉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不但带活了区域经济,还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为我市社会经济插上了腾飞翅膀。
新引擎显锋芒 新兴产业提档加速
逆境往往最能检验产业的竞争力。2020年,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等多重压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输出”着强劲的新动能。
2020年11月6日,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回天新材)湖北新基地投资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高新区举行。该项目的开工、投产,将对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襄阳乃至全国胶粘剂行业具有重大意义,将为我市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增活力。
2020年11月26日,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亚精工)精密装备智能化项目开工,标志着博亚精工转型升级实现了新跨越,也标志着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再添生力军。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新方向,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回天新材和博亚精工只是我市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部分代表。
在新旧动能逐步转换之际,我市多措并举,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多点开花到集聚增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初步形成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数据显示,2020年,在确保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稳定增长的同时,我市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连续3个月超过20%。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达到21.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5%,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4%,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0.8%,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36.2%,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投资增长3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来源:作风襄阳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翟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