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襄阳过去五年——“十三五”时期襄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

2021-03-15 09:01   云上谷城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产业体系提档升级、发展质效不断提高……3月11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十三五”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奋力推进“一极两中心”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人民福祉持续增加,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4000亿元大关,跻身全省第2位和全国50强,在汉江流域的首位度进一步巩固。其中,2019年经济总量达到4812.84亿元,由“十二五”末的全国56位跃升至第46位。2020年,我市经济运行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呈现出了较好韧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1.97亿元,保持汉江流域首位、全省第2位和全国前50强。

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十三五”期间,按可比价计算,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1%。其中,2016-2019年年均增长7.9%,高于全国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年均增速0.1个百分点,2016-2019年分别增长8.5%、7.2%、7.8%和7.9%,呈现回稳向好态势。

发展水平实现新提高。2016年以来,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先后突破6万元、7万元和8万元大关。2017年达到68838元,按照当年汇率折合1.07万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划分,达到中等偏上收入水平。201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815元,比2015年增加2.7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万元。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体系提档升级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1.3:50.6:38.1调整优化为2019年的9.3∶48.4∶42.3,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一同跨越2000亿元台阶,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11.2∶45.7∶43.1,与“十二五”末相比,农业占比进一步下降,工业占比保持在40%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8%,经济增长由第二产业主导转向二、三产业共同拉动。

农业“压舱石”作用更加稳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377.25亿元壮大至2020年的539.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3.4%。2020年,农业增长在疫情冲击下率先实现转正,全年增长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工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我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质效稳步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1483.1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883.43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2019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含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制造业的比重达到49.8%,较2015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中高端供给能力不断增强,2016-2019年,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31%,年均增长28.1%;新能源汽车产量由2015年的0.85万辆增至2019年的2.3万辆,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电动机从无到有,分别达到2.3万台和65.5万千瓦时。

服务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0%,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9个百分点,总量由2015年的1226.59亿元大幅增加至2019年的2034.35亿元。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1217.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955.2亿元,2020年达到1567.3亿元。金融市场不断壮大。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2015年的2705.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287.7亿元,贷款余额由1691.7亿元增加到2822.0亿元。旅游业加快发展。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6024.2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69.9%;古隆中获批国家5A级景区,实现了我市5A景区零的突破。

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创新驱动实力增强。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22.2亿元。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依然保持在千亿元以上,达到1002.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由2015年的65.2亿元增加到2019的82.0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

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全市上下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汉江干流(襄阳段)水质稳定在Ⅱ类水平,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出重要贡献。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16-2019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1%,超出“十三五”目标1.1个百分点。

市场活力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数量增加,2020年末,全市共有市场主体53.5万户,比2015年增加10.7万户,共有企业法人8.9万个,比2015年增加3.1万个,增长54.3%。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我市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6282元增加到2020年的37707元,年均增长7.5%,其中前四年年均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3650元增加到18422元,年均增长6.2%,其中前四年年均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同步增长。

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2016—2020年,我市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1.1%,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4.8个百分点,建成启用了襄阳东站、襄阳机场新航站楼等重大基础性交通设施,居民外出的便捷程度得到大幅提升。

全媒体记者 刘倩 通讯员 孙婧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翟竞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