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茨河:高质量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原创 云上谷城 2021-03-28 17:51

千年古镇·梦里水乡茨河镇,位于襄阳市以西25公里,谷城县以东45公里处,东接历史名城襄阳、西偎道教圣地武当、南枕绿色生态荆山、北临风光漪旎汉江,素有“谷城东大门”“襄阳后花园”之美称,是中国腐乳第一镇,中国·中蜂小镇,湖北油茶大镇。

茨河镇青鞍山、马家湾、杨村等贫困村,于2018年底已全部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贫困人口1893户6119人均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民带来了福音,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茨河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努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过去茨河镇各村无固定产业、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工资低。近来年,镇委镇政府大力鼓励各村发展村集体产业项目,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帮助各村谋产业、定项目、筹资金。“一村一品”不仅有主导产业,还有其他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做到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

绩效奖励添动力。为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茨河镇严格执行“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15%做为村干部的绩效奖励”决策。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发展集体产业项目,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引进适合本地发展的项目,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培训,先后发展种植天麻、生姜、香椿、食用菌、艾蒿、猕猴桃、山桐子、金丝皇菊、油茶、优质水稻,养殖中蜂,建光伏电站等项目,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都在增加。据统计,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达40万余元,村干部绩效奖励最高达9500元。

普惠村民得拥护。发展集体产业项目不仅让村干部得到奖励,更是让每一位村民得到实惠。发展项目流转村民的土地,解决了村民家中无劳力、土地撂荒的烦恼,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发展产业时优先使用本村的贫困劳力,既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更是帮助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落实光伏公益性岗位政策,全镇共建4个光伏电站,聘请80个贫困劳力为光伏公益性岗位人员,把光伏发电收益的80%用来给光伏公岗人员发放工资,工资标准为500-1000元/人/月;部分村级用集体经济收入负担村民部分医保费用;青鞍山村发展种植食用菌项目,在春节时为每一户村民送上一份香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发展的项目让每一位百姓都享受到实惠,发展集体产业得到了百姓更多的拥护和支持。

带动全村共发展。村级发展产业项目探出了路子,带领村民迈出步子,共同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2018年,全镇14个村养殖中蜂1910箱,带动贫困户与谷城县蕊得蜜蜂养殖合作社签订 “共养中蜂” 协议,达到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合作共赢的效果;2020年受非洲猪瘟影响,村委会牵线搭桥、制定“三定一兜底”政策,贫困户与猪壮壮养殖合作社采用“共享养猪”的模式养殖生猪,再次实现了合作共赢;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断被激发,积极主动地种植药材、水稻、油茶,养殖中蜂、家畜、家禽,镇政府、人社中心、驻村工作队主动关心、积极作为,为贫困户申请产业奖补、扶贫保险,聘请养殖、种植专家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上门指导,让百姓想发展产业、敢发展产业、会发展产业。

青鞍山发展15万袋食菌种植产业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茨河镇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积极落实“四乡工程”,对接市民下乡、能人回兴、青年留乡、企业兴乡。

发展党员强人才。近三年,以基层组织“选人难、用人难、留人难”问题为导向,茨河镇加大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尤其注重在本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象中发展党员,严把发展的“政治关”、“质量关”,近年发展党员平均年龄在31岁以下,提高年党员队伍的结构比例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年轻党员带领着全村百姓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借助政策树人才。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现在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振兴。茨河镇2019年招录6名公务员,2020年招录4名公务员、1名选调生,壮大了机关干部队伍,注入了年轻的新鲜血液;2018年换届新晋了一批优秀年轻村干部,6名45岁以下的村(社区)支部书记,其中有一名90后的村支书;自2019年积极响应“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号召,动员村干部、后备干部、能人大户、年轻村民报考“一村多名大学生”,两届共8人被招录为“一村多名大学生”、2人被招录为中高职贯通制培养人才,学校为招录的学生开设乡村振兴、思想政治、农村政策法规、果树种植、动物养殖、食品加工、旅游管理等方面课程,培养“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实用人才。

企业带动增人才。茨河镇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吸引年轻劳力返乡就业,带动小规模企业发展;为15个村培养致富带头人29人,带动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业,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新型市场主体通过薪金、租金、股金、代种、代养、代销的“三金三代”模式帮助全镇841个贫困劳力脱贫。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因地制宜用人才。各村选举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文艺爱好者)为新乡贤,评选“四好”(好媳妇、好婆婆、好女婿、好妯娌)先进典型, 争创“十星级文明户”,先进人物帮助调解矛盾纠纷、照顾三留守人员、制止乡村陋习,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表率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社会风气,让先进带后进,构建村民自治、法律法治、社会德治相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

生态优美的桃花溪步游道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乡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都要抓都要硬。

传承优良文化。近年来,茨河镇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适时晾晒优良的家风和家训,互相学习,既把传统文化留住,又在适应现代的变化中构建了具有生动气息的新乡土,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风貌,提高了乡村社会文化程度,焕发了乡村文明气象。着力打造优良文化传承氛围,巡回播放优秀影片、建设孝老爱亲典型事例文化墙、组织观看群众自编自演充满正能量的文艺节目,让百姓在艺术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传承文化。

挖掘三色文化。茨河古色、红色、绿色文化资源丰富,《程婴救孤》《八路军》《闪闪的红星》《飞兵襄阳》《你好,李焕英》等都曾在此取景拍摄。古色文化代表如皇家寺院承恩寺、千峰庵、襄宪王墓等,红色文化如鄂西北手纺所、红石岩古战场、李亚声烈士陈列馆、“中国航空第一村”等,绿色文化资源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2处、风光迤逦的汉江、雄伟壮丽的五朵山、万亩油茶园、青鞍山民俗文化村、狮子岩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等,这些景点成为茨河创建湖北旅游名镇的宝贵资源。通过挖掘三色文化,让我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七一三厂接受思想的洗过和熏陶,一代代传承“三奋斗四争取”的石井冲精神和为实现乡村振兴克难攻坚的茨河精神。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树立生态理念。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茨河镇借助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向居民传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讲解环境污染的害处、化肥农药污染农业的严重性、焚烧秸秆的危害性、有害垃圾集中收治的好处等等,让居民从思想观念上有所转变,在生产生活中形在保护生态的好习惯。

坚持生态保护。茨河镇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原则,既要打造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建设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又保护我们的山水湖田,不行破坏污染之举。全镇实行封山育林,对于实行天然林保护的农户按面积发放奖补资金,未经批准乱砍滥伐者从重从严处罚,发展香菇、木耳产业需经批准采用杂灌杂木代料种植。制定河湖长制度,不定期巡视河湖情况,安排人员清理河道。让老百姓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致富路。

致力生态建设。茨河镇山林面积大,是天然的氧吧,但茨河镇人民仍在努力把家乡建设的更好。三月是万物复苏、植树造林的最佳时节,茨河镇各村(社区)组织人员栽植桃树20000余棵、桂花树6000棵,梨树200余棵,机关干部、镇直单位积极参加、争相出力,襄阳市慈善总会等友情单位也踊跃参与,共同建设美丽茨河。

杨村村建成300KW光伏发电产业

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群雁要靠头雁领。茨河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茨河镇党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对村(社区)在职、后备干部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综合能力素质,合理采用老中青搭配,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夯实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组织活动阵地是发挥作用、凝聚党员、凝聚人心的场所,也是组织集中学习、开展组织活动和服务群众的重要场所,镇委稳步推进各村(社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截止2018年底,茨河镇所有村党群服务中心均已达300平米标准,2019年持续对杨村村、下磨石村、金牛寺村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满足党员群众对基层组织阵地的功能配置需求,扎牢基层组织凝聚思想、团结服务群众主阵地。

茨河镇持续把脱贫攻坚的成熟经验运用于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合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分步实施推进乡村振兴,带领全镇人民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

通讯员:杨丽

来源:茨河镇

责任编辑:任丹

千年古镇·梦里水乡茨河镇,位于襄阳市以西25公里,谷城县以东45公里处,东接历史名城襄阳、西偎道教圣地武当、南枕绿色生态荆山、北临风光漪旎汉江,素有“谷城东大门”“襄阳后花园”之美称,是中国腐乳第一镇,中国·中蜂小镇,湖北油茶大镇。

茨河镇青鞍山、马家湾、杨村等贫困村,于2018年底已全部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贫困人口1893户6119人均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民带来了福音,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茨河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努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过去茨河镇各村无固定产业、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工资低。近来年,镇委镇政府大力鼓励各村发展村集体产业项目,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帮助各村谋产业、定项目、筹资金。“一村一品”不仅有主导产业,还有其他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做到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

绩效奖励添动力。为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茨河镇严格执行“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15%做为村干部的绩效奖励”决策。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发展集体产业项目,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引进适合本地发展的项目,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培训,先后发展种植天麻、生姜、香椿、食用菌、艾蒿、猕猴桃、山桐子、金丝皇菊、油茶、优质水稻,养殖中蜂,建光伏电站等项目,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都在增加。据统计,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达40万余元,村干部绩效奖励最高达9500元。

普惠村民得拥护。发展集体产业项目不仅让村干部得到奖励,更是让每一位村民得到实惠。发展项目流转村民的土地,解决了村民家中无劳力、土地撂荒的烦恼,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发展产业时优先使用本村的贫困劳力,既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更是帮助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落实光伏公益性岗位政策,全镇共建4个光伏电站,聘请80个贫困劳力为光伏公益性岗位人员,把光伏发电收益的80%用来给光伏公岗人员发放工资,工资标准为500-1000元/人/月;部分村级用集体经济收入负担村民部分医保费用;青鞍山村发展种植食用菌项目,在春节时为每一户村民送上一份香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发展的项目让每一位百姓都享受到实惠,发展集体产业得到了百姓更多的拥护和支持。

带动全村共发展。村级发展产业项目探出了路子,带领村民迈出步子,共同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2018年,全镇14个村养殖中蜂1910箱,带动贫困户与谷城县蕊得蜜蜂养殖合作社签订 “共养中蜂” 协议,达到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合作共赢的效果;2020年受非洲猪瘟影响,村委会牵线搭桥、制定“三定一兜底”政策,贫困户与猪壮壮养殖合作社采用“共享养猪”的模式养殖生猪,再次实现了合作共赢;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断被激发,积极主动地种植药材、水稻、油茶,养殖中蜂、家畜、家禽,镇政府、人社中心、驻村工作队主动关心、积极作为,为贫困户申请产业奖补、扶贫保险,聘请养殖、种植专家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上门指导,让百姓想发展产业、敢发展产业、会发展产业。

青鞍山发展15万袋食菌种植产业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茨河镇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积极落实“四乡工程”,对接市民下乡、能人回兴、青年留乡、企业兴乡。

发展党员强人才。近三年,以基层组织“选人难、用人难、留人难”问题为导向,茨河镇加大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尤其注重在本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象中发展党员,严把发展的“政治关”、“质量关”,近年发展党员平均年龄在31岁以下,提高年党员队伍的结构比例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年轻党员带领着全村百姓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借助政策树人才。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现在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振兴。茨河镇2019年招录6名公务员,2020年招录4名公务员、1名选调生,壮大了机关干部队伍,注入了年轻的新鲜血液;2018年换届新晋了一批优秀年轻村干部,6名45岁以下的村(社区)支部书记,其中有一名90后的村支书;自2019年积极响应“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号召,动员村干部、后备干部、能人大户、年轻村民报考“一村多名大学生”,两届共8人被招录为“一村多名大学生”、2人被招录为中高职贯通制培养人才,学校为招录的学生开设乡村振兴、思想政治、农村政策法规、果树种植、动物养殖、食品加工、旅游管理等方面课程,培养“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实用人才。

企业带动增人才。茨河镇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吸引年轻劳力返乡就业,带动小规模企业发展;为15个村培养致富带头人29人,带动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业,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新型市场主体通过薪金、租金、股金、代种、代养、代销的“三金三代”模式帮助全镇841个贫困劳力脱贫。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因地制宜用人才。各村选举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文艺爱好者)为新乡贤,评选“四好”(好媳妇、好婆婆、好女婿、好妯娌)先进典型, 争创“十星级文明户”,先进人物帮助调解矛盾纠纷、照顾三留守人员、制止乡村陋习,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表率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社会风气,让先进带后进,构建村民自治、法律法治、社会德治相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

生态优美的桃花溪步游道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乡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都要抓都要硬。

传承优良文化。近年来,茨河镇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适时晾晒优良的家风和家训,互相学习,既把传统文化留住,又在适应现代的变化中构建了具有生动气息的新乡土,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风貌,提高了乡村社会文化程度,焕发了乡村文明气象。着力打造优良文化传承氛围,巡回播放优秀影片、建设孝老爱亲典型事例文化墙、组织观看群众自编自演充满正能量的文艺节目,让百姓在艺术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传承文化。

挖掘三色文化。茨河古色、红色、绿色文化资源丰富,《程婴救孤》《八路军》《闪闪的红星》《飞兵襄阳》《你好,李焕英》等都曾在此取景拍摄。古色文化代表如皇家寺院承恩寺、千峰庵、襄宪王墓等,红色文化如鄂西北手纺所、红石岩古战场、李亚声烈士陈列馆、“中国航空第一村”等,绿色文化资源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2处、风光迤逦的汉江、雄伟壮丽的五朵山、万亩油茶园、青鞍山民俗文化村、狮子岩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等,这些景点成为茨河创建湖北旅游名镇的宝贵资源。通过挖掘三色文化,让我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七一三厂接受思想的洗过和熏陶,一代代传承“三奋斗四争取”的石井冲精神和为实现乡村振兴克难攻坚的茨河精神。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树立生态理念。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茨河镇借助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向居民传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讲解环境污染的害处、化肥农药污染农业的严重性、焚烧秸秆的危害性、有害垃圾集中收治的好处等等,让居民从思想观念上有所转变,在生产生活中形在保护生态的好习惯。

坚持生态保护。茨河镇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原则,既要打造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建设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又保护我们的山水湖田,不行破坏污染之举。全镇实行封山育林,对于实行天然林保护的农户按面积发放奖补资金,未经批准乱砍滥伐者从重从严处罚,发展香菇、木耳产业需经批准采用杂灌杂木代料种植。制定河湖长制度,不定期巡视河湖情况,安排人员清理河道。让老百姓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致富路。

致力生态建设。茨河镇山林面积大,是天然的氧吧,但茨河镇人民仍在努力把家乡建设的更好。三月是万物复苏、植树造林的最佳时节,茨河镇各村(社区)组织人员栽植桃树20000余棵、桂花树6000棵,梨树200余棵,机关干部、镇直单位积极参加、争相出力,襄阳市慈善总会等友情单位也踊跃参与,共同建设美丽茨河。

杨村村建成300KW光伏发电产业

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群雁要靠头雁领。茨河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茨河镇党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对村(社区)在职、后备干部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综合能力素质,合理采用老中青搭配,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夯实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组织活动阵地是发挥作用、凝聚党员、凝聚人心的场所,也是组织集中学习、开展组织活动和服务群众的重要场所,镇委稳步推进各村(社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截止2018年底,茨河镇所有村党群服务中心均已达300平米标准,2019年持续对杨村村、下磨石村、金牛寺村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满足党员群众对基层组织阵地的功能配置需求,扎牢基层组织凝聚思想、团结服务群众主阵地。

茨河镇持续把脱贫攻坚的成熟经验运用于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合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分步实施推进乡村振兴,带领全镇人民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

通讯员:杨丽

来源:茨河镇

责任编辑:任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