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市——2021年市委一号文件精神解读

云上谷城 2021-04-23 09:2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月25日,2021年市委一号文件《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市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印发,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市委一号文件确定了哪些目标任务?制定了哪些主要措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委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既立足当前,确定了今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又兼顾长远,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市委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围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常态化监测帮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三个方面,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市将落实扶贫政策延续、优化、调整要求,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脱贫户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不稳定脱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问题定期“清零”机制,及时消除返贫风险,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1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我市将推进政策衔接,保持资金投入总体稳定的同时,重点保障已脱贫地区和已脱贫人口特色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将积极引进农业市场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持续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一县一业”带动“一村一品”,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扛稳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重任

市委一号文件明确,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2021年,全市将依托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等措施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效益。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180万亩,蔬菜面积将稳定在60万亩。”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全市还将通过实施优良品种选育工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来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

实施优良品种选育工程。加快建立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力争2021年全市种子基地达到9.7万亩,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达到18家。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建立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督体系,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47.76万亩。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土地向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集中,龙头企业向农产品加工园区集中,重点农业项目向现代农业板块集中,打造优势品牌……市委一号文件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等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产业,彰显特色是壮大现代农业,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市委一号文件要求,各级要加快发展“一村一品”,按照资源化定产业、市场化选产业、融合化育产业、品牌化强产业“四化”思路,积极培育村级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实践中,各级将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市场导向,多方会商选好村级主导产业。县、乡、村上下联动,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力争2021年实现“一村一品”全覆盖,村级主导产业更加突显。

同时,市委一号文件对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力求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扩大既有优势,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营造更好的“生态”。

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持续深入开展“六有”家庭农场和“六有”农民合作社建设,抓好枣阳市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市试点。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一村一品”建设。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市级重点打造中国有机谷、襄阳高香茶、襄阳牛肉面、襄阳大米、襄江清水虾五大区域公用品牌。

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线下流通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平台+合作社+农户”等产销衔接。拓宽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应用能力。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和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开展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未来的乡村什么样?如何把乡村建设好?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围绕社会关切问题,市委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围绕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推进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个方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聚焦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突出抓好乡村规划等14项重点任务,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点美向线美面美拓展、由颜值向品质气质提升;推进有资源、有条件的村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建设一批红色美丽村庄。

持续推进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开展“千村万树”行动,建设森林乡村445个。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将实施新一轮农村“厕所革命”,确保在2025年基本普及卫生厕所;开展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应处尽处、能处则处”;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升无害化处理能力,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推进“五清三建两管一改”。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创建。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市将大力推进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全力建设“四好农村路”,新建、改建、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00公里,美丽农村路500公里,消除公路危桥160座;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推进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项目建设,稳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完善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水费收缴和财政补贴机制。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2021年,全市将新建改建扩建普惠性幼儿园15所、增加学位3860个,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建扩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建立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提档升级村卫生室水平,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持续开展乡村医生免费订单培养,加强对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组织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1.5万人。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翟竞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月25日,2021年市委一号文件《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市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印发,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市委一号文件确定了哪些目标任务?制定了哪些主要措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委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既立足当前,确定了今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又兼顾长远,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市委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围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常态化监测帮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三个方面,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市将落实扶贫政策延续、优化、调整要求,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脱贫户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不稳定脱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问题定期“清零”机制,及时消除返贫风险,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1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我市将推进政策衔接,保持资金投入总体稳定的同时,重点保障已脱贫地区和已脱贫人口特色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将积极引进农业市场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持续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一县一业”带动“一村一品”,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扛稳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重任

市委一号文件明确,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2021年,全市将依托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等措施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效益。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180万亩,蔬菜面积将稳定在60万亩。”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全市还将通过实施优良品种选育工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来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

实施优良品种选育工程。加快建立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力争2021年全市种子基地达到9.7万亩,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达到18家。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建立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督体系,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47.76万亩。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土地向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集中,龙头企业向农产品加工园区集中,重点农业项目向现代农业板块集中,打造优势品牌……市委一号文件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等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产业,彰显特色是壮大现代农业,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市委一号文件要求,各级要加快发展“一村一品”,按照资源化定产业、市场化选产业、融合化育产业、品牌化强产业“四化”思路,积极培育村级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实践中,各级将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市场导向,多方会商选好村级主导产业。县、乡、村上下联动,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力争2021年实现“一村一品”全覆盖,村级主导产业更加突显。

同时,市委一号文件对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力求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扩大既有优势,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营造更好的“生态”。

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持续深入开展“六有”家庭农场和“六有”农民合作社建设,抓好枣阳市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市试点。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一村一品”建设。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市级重点打造中国有机谷、襄阳高香茶、襄阳牛肉面、襄阳大米、襄江清水虾五大区域公用品牌。

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线下流通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平台+合作社+农户”等产销衔接。拓宽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应用能力。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和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开展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未来的乡村什么样?如何把乡村建设好?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围绕社会关切问题,市委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围绕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推进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个方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聚焦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突出抓好乡村规划等14项重点任务,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点美向线美面美拓展、由颜值向品质气质提升;推进有资源、有条件的村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建设一批红色美丽村庄。

持续推进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开展“千村万树”行动,建设森林乡村445个。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将实施新一轮农村“厕所革命”,确保在2025年基本普及卫生厕所;开展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应处尽处、能处则处”;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升无害化处理能力,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推进“五清三建两管一改”。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创建。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市将大力推进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全力建设“四好农村路”,新建、改建、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00公里,美丽农村路500公里,消除公路危桥160座;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推进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项目建设,稳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完善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水费收缴和财政补贴机制。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2021年,全市将新建改建扩建普惠性幼儿园15所、增加学位3860个,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建扩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建立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提档升级村卫生室水平,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持续开展乡村医生免费订单培养,加强对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组织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1.5万人。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翟竞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