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山区县的“聚才之道”

云上谷城 2021-06-03 16:53

襄阳市西行60余公里,便来到青山绿水环绕的谷城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人才工作十强县(市)、1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10余所部属省属高校共建12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工程)研发中心……这样一个集老区、库区、山区于一体的县城,竟能在招才引智、科研创新方面屡创佳绩。

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平说:“多年来,谷城县一直把人才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推进人才强县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培育了一大批高知人才、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人才引进难 留住人才更难

谷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爱民仍记得,2010年,当他得知县内有两名在武汉读书的大学生即将毕业,便主动邀请他们回谷城坐一坐、聊一聊,结果一人不见面,另一人聊了之后再无下文。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简称三环锻造)在当地是响当当的企业,公司党委副书记蒋德超说,很多高层次人才一看“三环”二字很感兴趣,可一听说工作地点是谷城,就立刻打消了来的念头。“这是常有的事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引人才难、留人才更难’的问题格外突出。”杨爱民能理解,作为鄂西北山区县,这里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没有大城市的好。令他更忧心的是,2010年全县党政机关在编人员中,35岁以下的仅占15%。

“破冰”始于2012年的两次公开招考。“当时把好几个县直部门、事业单位的‘一把手’职位拿出来招考,压力还是很大的。”杨爱民说。

王强,“80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江苏扬州人。2012年,他从外地考入谷城县科技局,如今是石花镇干部。“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份工作辛苦但充实。”王强说。

2012年以来,谷城通过对外引进、对内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逾千人,目前已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另外还有12人成长为县直单位或乡镇的主要负责人。

既要讲情怀 也要谈待遇

对于在谷城县编办工作的韩雪说,她之所以来谷城,是因为看得到上升空间。谷城县出台《设立机动事业编制“蓄水池”引进高素质人才》等相关政策,单列100名机动事业编制,工资待遇由县财政统筹管理。2018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通晓英语和法语的韩雪考入谷城县编办。“政策写得很明确:工作期间表现优秀者既可在提拔重用时优先考虑,又可得到最高2.5万元的奖励。”韩雪说。

在三环锻造担任技术部部长的陈天赋说,他感受到了待遇留人的诚意。陈天赋回忆,单位出资送他去德国深造;结婚时只花4万元就搬进了员工宿舍楼;支持他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攻关“塑性近净成形与3D打印智造”技术,获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简称三环车桥)工作的张毅,2020年获得“湖北技术能手”称号,公司为其成立“张毅工作室”,每月工资上浮10%至15%;在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工作的杨正燕,2020年获得“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称号,公司出资成立谷城县女儿峰农场,安排她担任农场负责人。“生活条件不错,交通也很便捷,回老家扬州,到武汉就有高铁直达。”王强现已在谷城安家,他说,以前喝不惯黄酒、吃不惯熏肉,现在吃不够。

以业聚人才 以人才兴产业

零件毛坯铣18个面、钻28个孔,然后再完成车铣、打磨等8道工序……今年元旦起,张毅就很少休息。

三环车桥相关负责人表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靠。2020年,该公司完成产值18亿元。

以业聚人,以人兴产。2021年4月,省经信厅发布统计数据,谷城县域经济连续5年进入全省20强,获评全省科技创新优秀单位,被列入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入围中国创新百强县。

三环锻造投资30亿元建造的亚洲锻造中心,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教授的赋能下,2020年完成产值12亿元,较2019年上涨30%。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的帮助,谷城圣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广华杂1—8号优质油菜品种,推动全县双基油菜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年产值近1.5亿元。

2021年,谷城进一步优化机动事业编制“蓄水池”政策,扩充编制数量,提升福利待遇,再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0名高素质人才,实施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和谷城工匠培养工程,加快人才公寓建设,营造尊重人才、优待人才的良好氛围。

“人才只有流动起来,才能迸发更大潜能。”杨平说,越是山区小县,越要有开明、大气的胸怀,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才心甘情愿在谷城扎根。

通讯员:刘华安 杨俊玮 全媒体记者:童光辉 夏路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严华萍

襄阳市西行60余公里,便来到青山绿水环绕的谷城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人才工作十强县(市)、1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10余所部属省属高校共建12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工程)研发中心……这样一个集老区、库区、山区于一体的县城,竟能在招才引智、科研创新方面屡创佳绩。

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平说:“多年来,谷城县一直把人才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推进人才强县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培育了一大批高知人才、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人才引进难 留住人才更难

谷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爱民仍记得,2010年,当他得知县内有两名在武汉读书的大学生即将毕业,便主动邀请他们回谷城坐一坐、聊一聊,结果一人不见面,另一人聊了之后再无下文。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简称三环锻造)在当地是响当当的企业,公司党委副书记蒋德超说,很多高层次人才一看“三环”二字很感兴趣,可一听说工作地点是谷城,就立刻打消了来的念头。“这是常有的事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引人才难、留人才更难’的问题格外突出。”杨爱民能理解,作为鄂西北山区县,这里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没有大城市的好。令他更忧心的是,2010年全县党政机关在编人员中,35岁以下的仅占15%。

“破冰”始于2012年的两次公开招考。“当时把好几个县直部门、事业单位的‘一把手’职位拿出来招考,压力还是很大的。”杨爱民说。

王强,“80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江苏扬州人。2012年,他从外地考入谷城县科技局,如今是石花镇干部。“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份工作辛苦但充实。”王强说。

2012年以来,谷城通过对外引进、对内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逾千人,目前已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另外还有12人成长为县直单位或乡镇的主要负责人。

既要讲情怀 也要谈待遇

对于在谷城县编办工作的韩雪说,她之所以来谷城,是因为看得到上升空间。谷城县出台《设立机动事业编制“蓄水池”引进高素质人才》等相关政策,单列100名机动事业编制,工资待遇由县财政统筹管理。2018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通晓英语和法语的韩雪考入谷城县编办。“政策写得很明确:工作期间表现优秀者既可在提拔重用时优先考虑,又可得到最高2.5万元的奖励。”韩雪说。

在三环锻造担任技术部部长的陈天赋说,他感受到了待遇留人的诚意。陈天赋回忆,单位出资送他去德国深造;结婚时只花4万元就搬进了员工宿舍楼;支持他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攻关“塑性近净成形与3D打印智造”技术,获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简称三环车桥)工作的张毅,2020年获得“湖北技术能手”称号,公司为其成立“张毅工作室”,每月工资上浮10%至15%;在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工作的杨正燕,2020年获得“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称号,公司出资成立谷城县女儿峰农场,安排她担任农场负责人。“生活条件不错,交通也很便捷,回老家扬州,到武汉就有高铁直达。”王强现已在谷城安家,他说,以前喝不惯黄酒、吃不惯熏肉,现在吃不够。

以业聚人才 以人才兴产业

零件毛坯铣18个面、钻28个孔,然后再完成车铣、打磨等8道工序……今年元旦起,张毅就很少休息。

三环车桥相关负责人表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靠。2020年,该公司完成产值18亿元。

以业聚人,以人兴产。2021年4月,省经信厅发布统计数据,谷城县域经济连续5年进入全省20强,获评全省科技创新优秀单位,被列入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入围中国创新百强县。

三环锻造投资30亿元建造的亚洲锻造中心,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教授的赋能下,2020年完成产值12亿元,较2019年上涨30%。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的帮助,谷城圣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广华杂1—8号优质油菜品种,推动全县双基油菜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年产值近1.5亿元。

2021年,谷城进一步优化机动事业编制“蓄水池”政策,扩充编制数量,提升福利待遇,再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0名高素质人才,实施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和谷城工匠培养工程,加快人才公寓建设,营造尊重人才、优待人才的良好氛围。

“人才只有流动起来,才能迸发更大潜能。”杨平说,越是山区小县,越要有开明、大气的胸怀,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才心甘情愿在谷城扎根。

通讯员:刘华安 杨俊玮 全媒体记者:童光辉 夏路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严华萍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