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城关:解锁美好生活的“幸福密码”

云上谷城 2021-07-07 16:44

城关镇党员干部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老君山村樱花谷美景如画。

三国文化码头成为“网红”打卡地。

山间玉带绕农家,一路欢笑一路歌。

汉水之滨的谷城县城关镇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上下一心,勠力前行,在“十四五”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宜居之城、首善之区,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城关力量。“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魏宏举表示,只有实干才能织就一张张通往幸福的路网,路越畅、网越密,百姓的生活才越美好。

通往绿色发展的崛起之路

城关镇是谷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谓“寸土寸金”。

在谷城经济开发区湖北骆驼海峡新型蓄电池有限公司(简称骆驼海峡公司)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就在几年前,骆驼海峡公司还是一个“蜷缩”在城关镇三里桥社区的一个年产值不到1000万元的不知名企业。由于土地等各方面限制,原本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被套上了“枷锁”。

如何突围?城关镇提出“退二进三”(退出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和“退城进园”(工厂退出城区,安置到工业园区)策略,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退城进园”方案开始实施后,该镇与开发区主动对接,为迁出企业量身定制落户方案。

经过努力,骆驼海峡公司最终被安置到了骆驼华中蓄电池有限公司所在的再生资源工业园区。凭借生产和资源优势,骆驼海峡公司搭上了骆驼集团的发展“快车道”,一跃成为年产值近3亿元的大企业。“企业‘飞’出去,服务跟到位,效益跑起来。我们通过‘飞地经济’发展策略,不仅解决了城区内企业发展受限难题,还帮助企业完成资源整合,实现了多方共赢。”魏宏举说。

如今,原驰智能、上海西码、昊瑞等一大批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开发区的各个园区,开启了城关镇“飞地”发展的新征程。

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经济政策只是助力,企业还得练好内功。

襄樊富仕纺织有限公司是城关镇纺织行业龙头企业。2020年,受不利因素影响,该公司面临发展危机。

为应对各种外部环境影响,该公司积极推进技改提质,淘汰有梭布机,新上68台喷气织机,实现“腾笼换鸟”。

目前,企业原有的有梭织机全部换成喷气织机。新上设备全部投产后,年新增坯布700多万米,新增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

据统计,2020年,该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

同时,该镇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为第一、第二产业解决“后顾之忧”。

石龙沟的水果、老君山的土鸡蛋、后湖的叶子菜……在城关镇龙家湾社区的绿尚果蔬超市,货架上摆满了本地产的桃子、葡萄和白菜、茄子、西红柿等时令果蔬,品种有20多个,价格比市面上的低10%左右,选购的居民络绎不绝。

该超市由城关镇农业龙头企业湖北绿尚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该公司以“农户+基地+展销平台”的模式,在人口较为密集的社区设立果蔬超市,以此满足城区百姓对于新鲜果蔬的消费需求,将农业现代化转型成果向服务行业延伸。

该公司负责人汪小语说:“超市还将进一步优化供销流程,减少中间环节,让本地果农、菜农受益的同时,不断提高本地居民生活品质。”

城关镇是电商小镇,电商为全县农特产品展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各位宝宝,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一款我们襄阳的高香绿茶……”“老铁们,这里的木耳、香菌都是我们谷城原生态、无污染的山货,真正的好东西……”

在“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直播区内一片繁忙景象,主播们在镜头前热情“带货”推销商品,工作人员则不停地将直播间卖出的货物进行打包发货。

近年来,城关镇以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为契机,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商领域,培育农村电商环境,并通过“电商+基地”“电商+农户”“电商+金融服务”等形式,带动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并积极招贤纳才,促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加入电商创业热潮。

目前,“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已有苏宁易购、京东到家、淘实惠、网来云商(跨境电商)等123家电商企业入驻,迅速发展成为谷城的新兴支柱产业,年线上交易额突破12亿元,其中农产品线上交易额10.2亿元,占总额的80%以上。

2020年疫情期间,城关镇在充分保障县城群众生活之需外,通过电商平台为襄阳市区送去14700份“爱心蔬菜包”,约30万斤,解了燃眉之急。

促进全域振兴的致富之路

6月底,记者驱车行驶在城关镇新修的乡村道路上,宽阔平坦的道路随山势起伏,行至山顶,全镇景貌一览无余,美不胜收。

这是一条全长22.9公里的山区旅游循环路,贯通城关镇城南山区9个村,连接城关、庙滩、盛土康三个乡镇,辐射100余平方公里区域。

这条路因何而建?答案在于希望。

城关镇是县城所在地,经济繁荣,辖区共有22个社区10个村,其中村落主要集中在城南山区地带,交通成为这些山村发展的最大阻碍,“欠发达”的山村成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该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了老君山“赏樱花、摘樱桃、忆乡愁”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2019年初,城关镇的老君山村因十里樱花长廊上了央视新闻,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旺季时,每天要接待万余名游客。“风貌自然看起来是农村,功能现代住起来似城市,‘三生’(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玩起来像公园,这就是老君山村的发展方向。”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星说。

这里的村民们依托美丽乡村发展产业,鼓了腰包、富了口袋,全村24家农家乐每年净收入超过500万元。

乡村旅游,让老君山村的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也让其他落后村的百姓看到了山区发展的希望。“一个人富不叫富,一个村振兴不叫振兴。”魏宏举坚定有力地说,乡村振兴绝不会让一个村和一个人掉队,城关镇将以老君山樱花谷为龙头,带动片区共同发展,通过全域旅游助推全域振兴。

修路,成了该镇推进全域振兴的关键。

当修路提案抛出后,迅速得到沿线老百姓的强烈支持。对于修路涉及的巨额征地赔偿款,村民们纷纷表态:“只要能把路修通、修好,啥赔偿都不要。”

高额补偿资金压力随着一张张“零补偿协议书”而烟消云散。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沿线老百姓是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

老君山村的王光辉听到村里修路要从家门口过,马上拿出铁锹把自家门前的篱笆清除了。

柜门关村的童小勤每天都给施工队送馍馍和开水,说如果馍馍不够吃,她就再去拿。

正是这一颗颗的赤诚之心,让这条停留在想象中的“乡村振兴路”成为现实。如今,修路静态投资已超过3500万元,道路刷黑工程全面完工,正在安装交通护栏,确保出行安全。

路修通了,柜门关村的张凤琴成为众多返乡创业年轻人中的一员。

柜门关村盛产香菇、木耳和中药材。张凤琴看中这里丰富的林地资源,今年33岁的她和丈夫一直做着代购农产品的工作。路修通后,他们抓住发展电商产业的机会,实现线下收购、线上销售。

张凤琴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农产品进行烘干和蒸晒等简单加工,使得农产品的价格翻了几倍。“我们家现在代购销售的产品有30多种,除了代购,我们还根据客户的需求,给客户做部分加工,一年大概有50多万元的销售额。”张凤琴开心地说道。

柜门关村党支部书记张万奎告诉记者:“现在通过电商,农产品价格卖得高,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三四倍,老百姓们收益颇丰。”

产业发展是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策,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

在谢家营村,村民们通过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不仅盘活了长期撂荒的土地,也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在朱家洲村,村里种植了满塘的太空莲,打造出生态莲花观赏景区,兼具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

在这条新修的“乡村振兴路”沿线,“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日渐清晰,以樱花谷为核心的“1+8”全域旅游景观带显露雏形。

目前,道路沿线农家乐从起初的18家增加到38家,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获益。

实现长治久安的惠民之路

“最近二组居民有什么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就是下雨的时候,路上积水走不成,还要垫石头才能过去。此外,自来水水量小、水压达不到、水管老化,要改造了。”

日前,在城关镇皮家洼社区二组“百户长”黄正清家中,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皮保玲正在向他了解生活情况。

原来,由于社区自建房较多,乱接自来水管道现象比较严重,时间一长,管道老化加上施工不规范导致水管水量小,部分居民家中无法正常用水。“时间长了,管子破裂了,水质也不好。”居民熊承贵说。

为了解决群众的烦心事,社区马上联系县供水总公司和施工单位,并很快确定了改造方案,立即组织实施。

目前,皮家洼社区二组约750米的排污管网及700米长的供水主管道已经铺设完毕,社区80多户居民告别“用水难”。

皮家洼社区作为“三百工程”(自治“百户长”、法治“百米岗”、德治“百分奖”)中“百米岗”的发源地,是如何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方法的?“我们辖区老旧小区较多,人口密度大且流动人口多,虽然在册原住民显示仅有2980人,实则常住人口达到了14650人,而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0余人,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皮家洼社区党委书记皮保玲说。

疫情期间,自治“百户长”的基层治理模式在全县推广。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为适应新的基层治理需求,该社区党委结合实际,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整合商住小区联防岗、居民区巡逻岗、社区法律服务岗,创建法治“百米岗”机制,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盲角的群防群治体系。“一区一辅警”“一区一法律顾问”“一区一调解专员”,新的治理结构将法治文化阵地延伸到居民家门口。该社区打造智能化公共法治服务平台,完善社区内的法治保障体系。

该社区通过服务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化解纠纷等,提高了矛盾纠纷调处的成功率,打造出无重大犯罪、无恶性民转刑事件、无群体性信访、无涉恶涉毒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的“五无”社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我们镇作为全县人口主要聚居地,又开展了多元化的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经验不断涌现。”城关镇组织委员侯华成说。

黄康街社区党委以德治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基层治理,创建实施“积分制+爱心慈善超市”工作机制,将尊老爱幼、文明礼貌、邻里团结、厉行节约、倡导文明等内容纳入评分体系,通过小积分换出了新风尚,唤起了正能量。德治“百分奖”的基层治理经验便由此诞生。

西关街社区党委积极与社区大党委联动,结合实际,梳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与辖区内30多个“双报到”党组织讨论、协商,清单式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解决群众所需所盼,实现单位共驻、双方共建、治理共赢,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省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称号。

肖家营社区180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已经投入运营。该综合体由社区联合“襄阳12349居家养老一键通”服务中心共建而成,具有医疗康复、托养照料、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提供日托、全托、日间照料等托养服务,实现“养老不离家门”,目前服务范围已辐射至周边的肖家营、皮家洼、泰山庙、龙家湾、青山等5个社区(村)。“我们将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全力打造一个民有所居、民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宜居之城、首善之区。”城关镇党委表示,将坚定不移围绕建设“工业强县、农业特县、旅游热县、生态美县、健康名县”目标,奋勇前进,争当全县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服务发展排头兵、城市管理排头兵、维护稳定排头兵、党的建设排头兵,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城关力量。

通讯员:张永政 梁正权 全媒体记者:童光辉 夏路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翟竞


城关镇党员干部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老君山村樱花谷美景如画。

三国文化码头成为“网红”打卡地。

山间玉带绕农家,一路欢笑一路歌。

汉水之滨的谷城县城关镇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上下一心,勠力前行,在“十四五”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宜居之城、首善之区,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城关力量。“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魏宏举表示,只有实干才能织就一张张通往幸福的路网,路越畅、网越密,百姓的生活才越美好。

通往绿色发展的崛起之路

城关镇是谷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谓“寸土寸金”。

在谷城经济开发区湖北骆驼海峡新型蓄电池有限公司(简称骆驼海峡公司)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就在几年前,骆驼海峡公司还是一个“蜷缩”在城关镇三里桥社区的一个年产值不到1000万元的不知名企业。由于土地等各方面限制,原本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被套上了“枷锁”。

如何突围?城关镇提出“退二进三”(退出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和“退城进园”(工厂退出城区,安置到工业园区)策略,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退城进园”方案开始实施后,该镇与开发区主动对接,为迁出企业量身定制落户方案。

经过努力,骆驼海峡公司最终被安置到了骆驼华中蓄电池有限公司所在的再生资源工业园区。凭借生产和资源优势,骆驼海峡公司搭上了骆驼集团的发展“快车道”,一跃成为年产值近3亿元的大企业。“企业‘飞’出去,服务跟到位,效益跑起来。我们通过‘飞地经济’发展策略,不仅解决了城区内企业发展受限难题,还帮助企业完成资源整合,实现了多方共赢。”魏宏举说。

如今,原驰智能、上海西码、昊瑞等一大批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开发区的各个园区,开启了城关镇“飞地”发展的新征程。

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经济政策只是助力,企业还得练好内功。

襄樊富仕纺织有限公司是城关镇纺织行业龙头企业。2020年,受不利因素影响,该公司面临发展危机。

为应对各种外部环境影响,该公司积极推进技改提质,淘汰有梭布机,新上68台喷气织机,实现“腾笼换鸟”。

目前,企业原有的有梭织机全部换成喷气织机。新上设备全部投产后,年新增坯布700多万米,新增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

据统计,2020年,该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

同时,该镇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为第一、第二产业解决“后顾之忧”。

石龙沟的水果、老君山的土鸡蛋、后湖的叶子菜……在城关镇龙家湾社区的绿尚果蔬超市,货架上摆满了本地产的桃子、葡萄和白菜、茄子、西红柿等时令果蔬,品种有20多个,价格比市面上的低10%左右,选购的居民络绎不绝。

该超市由城关镇农业龙头企业湖北绿尚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该公司以“农户+基地+展销平台”的模式,在人口较为密集的社区设立果蔬超市,以此满足城区百姓对于新鲜果蔬的消费需求,将农业现代化转型成果向服务行业延伸。

该公司负责人汪小语说:“超市还将进一步优化供销流程,减少中间环节,让本地果农、菜农受益的同时,不断提高本地居民生活品质。”

城关镇是电商小镇,电商为全县农特产品展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各位宝宝,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一款我们襄阳的高香绿茶……”“老铁们,这里的木耳、香菌都是我们谷城原生态、无污染的山货,真正的好东西……”

在“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直播区内一片繁忙景象,主播们在镜头前热情“带货”推销商品,工作人员则不停地将直播间卖出的货物进行打包发货。

近年来,城关镇以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为契机,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商领域,培育农村电商环境,并通过“电商+基地”“电商+农户”“电商+金融服务”等形式,带动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并积极招贤纳才,促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加入电商创业热潮。

目前,“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已有苏宁易购、京东到家、淘实惠、网来云商(跨境电商)等123家电商企业入驻,迅速发展成为谷城的新兴支柱产业,年线上交易额突破12亿元,其中农产品线上交易额10.2亿元,占总额的80%以上。

2020年疫情期间,城关镇在充分保障县城群众生活之需外,通过电商平台为襄阳市区送去14700份“爱心蔬菜包”,约30万斤,解了燃眉之急。

促进全域振兴的致富之路

6月底,记者驱车行驶在城关镇新修的乡村道路上,宽阔平坦的道路随山势起伏,行至山顶,全镇景貌一览无余,美不胜收。

这是一条全长22.9公里的山区旅游循环路,贯通城关镇城南山区9个村,连接城关、庙滩、盛土康三个乡镇,辐射100余平方公里区域。

这条路因何而建?答案在于希望。

城关镇是县城所在地,经济繁荣,辖区共有22个社区10个村,其中村落主要集中在城南山区地带,交通成为这些山村发展的最大阻碍,“欠发达”的山村成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该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了老君山“赏樱花、摘樱桃、忆乡愁”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2019年初,城关镇的老君山村因十里樱花长廊上了央视新闻,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旺季时,每天要接待万余名游客。“风貌自然看起来是农村,功能现代住起来似城市,‘三生’(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玩起来像公园,这就是老君山村的发展方向。”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星说。

这里的村民们依托美丽乡村发展产业,鼓了腰包、富了口袋,全村24家农家乐每年净收入超过500万元。

乡村旅游,让老君山村的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也让其他落后村的百姓看到了山区发展的希望。“一个人富不叫富,一个村振兴不叫振兴。”魏宏举坚定有力地说,乡村振兴绝不会让一个村和一个人掉队,城关镇将以老君山樱花谷为龙头,带动片区共同发展,通过全域旅游助推全域振兴。

修路,成了该镇推进全域振兴的关键。

当修路提案抛出后,迅速得到沿线老百姓的强烈支持。对于修路涉及的巨额征地赔偿款,村民们纷纷表态:“只要能把路修通、修好,啥赔偿都不要。”

高额补偿资金压力随着一张张“零补偿协议书”而烟消云散。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沿线老百姓是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

老君山村的王光辉听到村里修路要从家门口过,马上拿出铁锹把自家门前的篱笆清除了。

柜门关村的童小勤每天都给施工队送馍馍和开水,说如果馍馍不够吃,她就再去拿。

正是这一颗颗的赤诚之心,让这条停留在想象中的“乡村振兴路”成为现实。如今,修路静态投资已超过3500万元,道路刷黑工程全面完工,正在安装交通护栏,确保出行安全。

路修通了,柜门关村的张凤琴成为众多返乡创业年轻人中的一员。

柜门关村盛产香菇、木耳和中药材。张凤琴看中这里丰富的林地资源,今年33岁的她和丈夫一直做着代购农产品的工作。路修通后,他们抓住发展电商产业的机会,实现线下收购、线上销售。

张凤琴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农产品进行烘干和蒸晒等简单加工,使得农产品的价格翻了几倍。“我们家现在代购销售的产品有30多种,除了代购,我们还根据客户的需求,给客户做部分加工,一年大概有50多万元的销售额。”张凤琴开心地说道。

柜门关村党支部书记张万奎告诉记者:“现在通过电商,农产品价格卖得高,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三四倍,老百姓们收益颇丰。”

产业发展是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策,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

在谢家营村,村民们通过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不仅盘活了长期撂荒的土地,也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在朱家洲村,村里种植了满塘的太空莲,打造出生态莲花观赏景区,兼具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

在这条新修的“乡村振兴路”沿线,“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日渐清晰,以樱花谷为核心的“1+8”全域旅游景观带显露雏形。

目前,道路沿线农家乐从起初的18家增加到38家,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获益。

实现长治久安的惠民之路

“最近二组居民有什么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就是下雨的时候,路上积水走不成,还要垫石头才能过去。此外,自来水水量小、水压达不到、水管老化,要改造了。”

日前,在城关镇皮家洼社区二组“百户长”黄正清家中,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皮保玲正在向他了解生活情况。

原来,由于社区自建房较多,乱接自来水管道现象比较严重,时间一长,管道老化加上施工不规范导致水管水量小,部分居民家中无法正常用水。“时间长了,管子破裂了,水质也不好。”居民熊承贵说。

为了解决群众的烦心事,社区马上联系县供水总公司和施工单位,并很快确定了改造方案,立即组织实施。

目前,皮家洼社区二组约750米的排污管网及700米长的供水主管道已经铺设完毕,社区80多户居民告别“用水难”。

皮家洼社区作为“三百工程”(自治“百户长”、法治“百米岗”、德治“百分奖”)中“百米岗”的发源地,是如何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方法的?“我们辖区老旧小区较多,人口密度大且流动人口多,虽然在册原住民显示仅有2980人,实则常住人口达到了14650人,而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0余人,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皮家洼社区党委书记皮保玲说。

疫情期间,自治“百户长”的基层治理模式在全县推广。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为适应新的基层治理需求,该社区党委结合实际,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整合商住小区联防岗、居民区巡逻岗、社区法律服务岗,创建法治“百米岗”机制,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盲角的群防群治体系。“一区一辅警”“一区一法律顾问”“一区一调解专员”,新的治理结构将法治文化阵地延伸到居民家门口。该社区打造智能化公共法治服务平台,完善社区内的法治保障体系。

该社区通过服务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化解纠纷等,提高了矛盾纠纷调处的成功率,打造出无重大犯罪、无恶性民转刑事件、无群体性信访、无涉恶涉毒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的“五无”社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我们镇作为全县人口主要聚居地,又开展了多元化的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经验不断涌现。”城关镇组织委员侯华成说。

黄康街社区党委以德治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基层治理,创建实施“积分制+爱心慈善超市”工作机制,将尊老爱幼、文明礼貌、邻里团结、厉行节约、倡导文明等内容纳入评分体系,通过小积分换出了新风尚,唤起了正能量。德治“百分奖”的基层治理经验便由此诞生。

西关街社区党委积极与社区大党委联动,结合实际,梳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与辖区内30多个“双报到”党组织讨论、协商,清单式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解决群众所需所盼,实现单位共驻、双方共建、治理共赢,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省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称号。

肖家营社区180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已经投入运营。该综合体由社区联合“襄阳12349居家养老一键通”服务中心共建而成,具有医疗康复、托养照料、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提供日托、全托、日间照料等托养服务,实现“养老不离家门”,目前服务范围已辐射至周边的肖家营、皮家洼、泰山庙、龙家湾、青山等5个社区(村)。“我们将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全力打造一个民有所居、民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宜居之城、首善之区。”城关镇党委表示,将坚定不移围绕建设“工业强县、农业特县、旅游热县、生态美县、健康名县”目标,奋勇前进,争当全县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服务发展排头兵、城市管理排头兵、维护稳定排头兵、党的建设排头兵,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城关力量。

通讯员:张永政 梁正权 全媒体记者:童光辉 夏路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翟竞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