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破冰在基层 | 襄阳:“招校引院”背后的长远思维观

2021-08-21 20:48   云上谷城

湖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持续推进思想破冰,破除束缚高质量发展之“冰”,勇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围”。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过程中,湖北各地如何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今天起,本台播出系列报道《思想破冰在基层》,我们先去襄阳看看。前不久,在襄阳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上,这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下了五大发展目标:其中,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被放在重要位置。但一直以来,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襄阳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襄阳要如何弥补短板、激发潜力,今天,我们从一条马路说起。

记者:这条路现在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荒凉,但是再过一两年这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会在这里建立起研究院或者是研究生分院。这么多高校聚集,您肯定会想,这是武汉又在哪里建了一座新的大学城,但其实,这里是襄阳,这,是襄阳正在进行的一场科技力量大集结。

这么多高校聚集,这在武汉以外的市州里,还算首个。一直以来,襄阳都面临着“经济总量全省第二,但只有一所本科院校”的尴尬处境。

“针对这个短板,襄阳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招校引院’,围绕‘产业链’,布局‘院所链’,引入了10多家高校院所进驻襄阳。”襄阳市科技局副局长汤凯说。

用什么来吸引高校的加入?当地政府大胆尝试,创新体制,核心,就是让科研人员,得到更大收益。比如,襄阳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成立的研究院,1.5亿元的固定资产投入,全部由政府买单,但经营权,全部交给校方,同时,政府每年还会支持1000万左右的运营经费。而所有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收益,全部交给科研团队,政府不参与分成。

“目标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通过改革这些,不管技术负责人、经营负责人,他们的利益与这个企业,与这个成果息息相关,这样他们才有动力,才更愿意把他们的成果转化成产品。”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向华说。

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首先是要摸清产业需求。研究院成立伊始,就通过上门走访,召开产业对接会等多种形式,搜集企业需求,针对性地对接专家团队。襄阳九鼎昊天就在一场对接会上,认识了专攻电器的梁松俭教授,经过5年的研究,困扰企业的电源难题终被攻克,这台复合脉冲电源投产当年,就为企业创造了8000万的产值。

“当时我们产品(处理)粉尘做得好的可能达到20毫克以下的,这个产品研发出来就能达到5毫克,单台设备利润提高50%以上。”襄阳九鼎昊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瑞说。

“我们从跟他们开始接触就没说什么一锤子买卖,一直在长期合作,(合同是怎么约定的)如果没有新的合同替代情况下,长期有效。”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 院长助理梁松俭说。

现在,梁松俭教授团队,已与襄阳回天胶业、襄阳国铁机电等三家本地企业,进行了这样的“深度绑定”,研究院也已经完成了50多项企业委托开发项目。除了提升传统产业,研究院也在搭建平台,孵化科技型企业。罗小兵教授的科研成果——“主动液冷系统关键技术”,已经转换成了“降温服”、“工业驱动器散热”等产品,进军一个千亿级大市场。

“主要在于散热领域,比如说电子产业、5G基站、还有驱动器、新能源动力汽车散热,我们要做的就是从1到10的过程。”襄阳华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政说。

现在,研究院已经孵化了14家企业,为襄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更多增长点。

记者: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襄阳市在“招校引院”上这一件事情上的规划投资就超过了10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2021年上半年,襄阳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127.1亿元,如此大手笔的背后,其实是政府正在进行的一场“思想破冰” ,因为这体现了政府的投资倾向,正从以往见效快、周期短、对GDP拉动明显的固定资产投资,转为了打基础、管长远、提升未来竞争力的科技创新投入,眼下,湖北也已经吹响了建设“科技强省”的号角,全省“四梁八柱”创新体系也在加快搭建,湖北,要在未来赢得主动,就得用这样的长远眼光,布局科技创新。

来源:长江云

责任编辑:邓植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