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媒体曝光的恶搞《黄河大合唱》等红色经典及英雄人物的现象,文化部要求全面清理此类视频和音乐,同时严查价值导向偏差、含有违法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此举真是大快人心。一段时间以来,“恶搞”经典事件时有发生,如果听之任之,这些打着娱乐消遣的幌子,丧失文化底线和良知的“恶搞”,就会形成恶俗的力量,在消解严肃历史的同时,误导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
恶搞者,常常用夸张、戏谑、搞笑的语言和动作改变经典艺术作品的本来面目。这些所谓的恶搞表演,或打着旗号说是对传统的颠覆和解构,或辩称只是自娱自乐。为博众人一笑,不惜亵渎经典,消解历史。在这些恶搞的背后,受伤的是无数先辈们流血牺牲、艰苦斗争的民族史,以及所有中华儿女的家国记忆和民族情感。中华民族走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无论高歌前行还是曲折探索,每一段历史都值得我们尊重和铭记。像《黄河大合唱》这样的红色经典,更是历史留存下来的民族精神的鲜活写照。每一次重温经典,都应该是我们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和追忆,都是民族精神对我们的一次滋养。
所以,那些全然不顾及大众感情和道德底线,把红色经典当作素材来源的“恶搞”,当然激起了大家的一片声讨。有网友就怒问恶搞者:你们可还曾记得《黄河大合唱》中原本的词句?可还记得那歌曲里革命者的血泪和艰辛?那万山丛中的抗日英雄,那青纱帐里的游击健儿,他们对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坚定信念,对敌人的“怒吼”声,怎能被戏谑的玩笑代替?如此这般恶搞经典,是在从精神层面切断国人的文化记忆,是用娱乐的话语和手段在为历史虚无主义搭台唱戏。
1985年,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就曾警示人们:“一切公众话语都将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变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用娱乐的话语“恶搞”红色经典,将娱乐价值置于历史价值之上,正在冲淡民族历史记忆。去年8月,就有慰安妇纪录片被做成“表情包”的事件,网上一片哗然。而新年伊始,又有红色经典被“恶搞”,引得冼星海的女儿怒斥“忘本”。类似这样的“恶搞”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会让年轻的一代忘记英雄、忘记历史,放弃理性的反思和判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我们的共同价值观就会被消解,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念就会被动摇。
因此,面对各种戏说和恶搞,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制止和清理,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共同守护我们的民族精神家园。而增强文化自觉、自信,需要国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正确、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保持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拒绝任何拿历史开玩笑、把英雄人物游戏化的“恶搞”行为。同时也要清理和整顿一部分不惜以牺牲历史和文化为代价,片面追求市场经济利益,向观众传播过度娱乐化、夸张、虚假的历史信息的网络和媒体。希望我们的各类媒体以及各互联网文化传播平台要坚守文化底线,用真正有文化、有内涵的艺术作品,启发公众的文化自觉,进一步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