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没拿起笔给亲朋写过信了?随着QQ、微信、微博让沟通变得简单快捷,“提笔忘字”、“羞于表达”、“不善交流”现象也凸显出来,曾经用文字宣泄情感、追寻幸福的滋味似乎已经很久不曾感受。记者从哈尔滨市邮政分公司了解到,近10年来,市民手写平信量锐减9成,由原来的每日3.5万至4万封下降为现在的每日1.5万封。而这1.5万封平信中,有9成还是广告、信用卡等商务通知类信件,仅有1成为市民手写邮寄的明信片或平信。
网络时代,都是什么样的人仍在坚持手写习惯?近日,记者在了解到平信收发量现状的同时,也寻找到了一些坚持手写习惯的人,听他们讲述文字书写背后的情感和故事。
50后老教师热衷书信交流 投稿都要邮寄“电子”手写”俩版本
“见字如面,文字纸张传出的墨香和感情,是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
家住哈尔滨市香坊区的鄂明尔曾经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从事了一辈子文字工作,直到现在退休在家,他仍然痴迷研究文字。鄂老师还经常向各类杂志社投稿。每次投稿,除了按要求投递电子稿,他会坚持再投递一份手写的书信稿。“主要是觉得文字可以给人见字如面的感觉。”鄂老师说,他认为透过纸上的墨香、文字的书写方式,可以看到书写人提笔时的情感,这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代替的。
鄂老师还有珍藏书信的习惯。已经桃李满天下的他,至今还保留着很多与同学、学生往来的书信。厚厚一沓,有贺卡也有信件,有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也有从美国、日本等地寄来的。鄂老师说:“我是一个50后。上小学时,曾转学去外地,一度十分思念之前的同学,便想写信给他们,可是没钱,只能从偶尔拿到的父母给的零花钱里一点点攒。好不容易攒了5分钱,坐马车去县里买了邮票和信封,带回家后认真给同学写了一封信,结果却因为收寄地址写反了,没有邮寄成功。当信被退回时,我伤心地哭了很久。”在那个“一封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信是鄂老师诉说亲情、友情、思念和期盼的工具。而现在,这一“工具”被微信、视频、语音所取代,虽然更方便快捷了,可是鄂老师却觉得,情感表达中似乎少了那么一点点儿味道。他一边抚摸着同学的书信一边说:“看着这些文字,想象着他们写信时的样子,字里行间,那份浓浓的师生情谊就会蔓延开来,牵挂和思念不自觉地萦绕在心头,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每月寄信200封交换邮票 70后集邮者感慨“书信时代”更有乐趣
“集邮交流转为线上。90后不知邮票为何物。但我却热衷寄平信交换邮票,这既经济又实惠。”
在哈尔滨市邮政分公司的统计中,哈尔滨市民、 70后集邮爱好者杜海波的收发平信量位居前茅。
一进杜海波的家,记者就在墙角地上看到一排装满邮票的盒子。杜海波说,这些都是他以前收藏的邮票,有几麻袋之多,现在正在网上联系藏友互相转让。说起集邮故事,杜海波说,他从15岁开始集邮,那时候大家都写信,他有很多机会可以从信封上剪邮票。“把邮票一点点攒成套、集成册,那是一件特别让人兴奋的事。”
现在,杜海波每个月邮寄200封左右的平信,主要是为了交流兑换邮票。他说:“用平信邮寄邮票,成本低,一封信1.2元就成,如果担心邮票丢失,那就发一个挂号信,4.2元就搞定了。现在,很多藏友都通过邮寄平信的方式相互交流邮票。但是,相互之间很少做文字交流,最多就是针对邮票的版式、价格及珍贵程度随信附上一篇说明文。这不像以前,其实从信件上发现喜爱的邮票乐趣更大。”
看着自己一本本积累成册的邮票,杜海波有些没落,他说现在写信的人少了,集邮爱好者也都是以前那些老玩家,很多年轻不再对邮票感兴趣,甚至还有90后在网上询问邮票为何物?这让他很是感慨时代的变化。
80后夫妻一封情书珍藏16年 要用文字魅力对抗“七年之痒”
“文字可以控制情绪。为了不吵架,我们在冰箱上贴纸条交流意见。”
虽然现在已经不写信了,但80后小夫妻赵敏、孙浩至今仍珍藏着一封15年前写的情书。
那时候,他们俩在两地读书,没有手机、传呼机,固定电话也是公用的,就靠写信表达爱意、诉说思念。“孙浩的文笔很好,就是他写的那些情书打动了我,让我们走入了婚姻的殿堂。”赵敏说,当时孙浩的信很频繁,几乎每天一封。现在看来很肉麻的话,当时读着却觉得特别幸福。
“后来,传呼、手机相继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有了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沟通起来也方便了很多,但之前很少争执的我们,反而时不时因为一句话就在电话里吵起来,有时还会大半夜一边吵一边抱着手机哭。”赵敏说,“现在想想挺好笑的。其实,书信虽然沟通起来不那么高效,可是却让我们在遇事的时候,有个冷静和思考的过程,不会头脑一热就说赌气的话。”
说起那封珍藏的情书,赵敏说,其实之前写过好多情书,就是没珍藏。后来很少写信时,无意间找到了一封,觉得很珍贵,就留了下来。那封信大约是在2002年写的,距今已经16年了。赵敏还说,现在她和孙浩结婚7年了,正遭遇婚姻的第一个“考验期”。有一次吵架后,他们想起了那封信,读着读着,两个人的气就都消了。所以,为了避免吵架,那之后他们俩约定,如果遇到分歧就用文字沟通,把纸条贴在冰箱上,虽然没有邮寄的过程,但和当年写信思考的效果是一样的。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