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故事》、《急诊科医生》……这两年讲述医院急诊医生的影视作品热播,不过你知道吗?在急诊室的更前沿,还有一种医生,叫作急救医生,他们的工作场所很狭小——120救护车。这次全国两会上,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陈鑫代表坦言,现在全省平均一辆120救护车上只有半个医生,很多城市面临有车却派不出的尴尬。
“招不来,留不住”,一辆120上只有半个医生
“早些年救护车就是承担运输功能,而现在救护车里的医疗硬件设备已经比较齐全,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以及各种药物都到位了,但急救医生的数量非常缺乏。现在很多城市因为没有足够的急救医生,急救车就空在那儿出不了车,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陈鑫说,江苏13个设区市(不含独立调度运行的县市区级急救中心),共配备了急救车501辆,专业急救医师仅252人。江苏对院前急救医师短缺非常重视,此前在保障急救医生晋升机制上在全国已经首开先河,但“人难招、留不住”现象还是十分普遍。
陈鑫认为,究其原因在于,急救医生的工作场所比较特别,主要就是在急救车上,从接到病人到转运至医院途中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很多急救医生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景;工作苦、风险高、待遇低……种种原因,导致了急救医生“人难招、人难留”。就拿南京来举例,2017年南京共招录了4名急救医师,但同期有6名急救医师辞职,今年初又有2人离职。
可否定向培养3年医师,毕业了直接当急救医生?
陈鑫建议,当前要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顶层设计,完善薪酬体系,制定符合院前医疗急救特点的绩效分配机制,提高急救医师待遇。他比较看好目前上海、北京等地采取的“定向培养”模式,如果在全国推广则可以培养更多的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陈鑫还建议,放宽急救医师的从业资质要求。目前院前医疗急救医师要求有执业医师资格,但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往往不愿干急救,建议采取“大专定向培养三年制临床医师”,让其毕业后直接从事院前急救工作。
在高速服务区设立救护点
打造“空中120”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刘璠同样关注急救工作。作为一名骨科医生,刘璠经常遇到车祸急救的病人。他说,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半小时被称为“生命黄金半小时”,如果在这个时间内能得到第一时间救助,挽救成功率会大大增加,而在90 分钟内获救,其生存率仅为 10%以下。
刘璠说,相对于比较完善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而言,救援体系比较薄弱,对交通事故的发现大多是依靠路旁的紧急电话和交警巡逻,一旦发生事故因车辆堵塞难以通行,或由周边城市派车难以在最佳时间到达现场开展救治,难免造成事故处理的延误乃至死亡。
为此,他建议,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管理方法,按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等,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体系,健全紧急医疗网络。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依托,设立医院救护服务点,配备必要的救护设备,同时对服务区的人员进行急救培训。一旦堵车后,服务区的工作人员能从另外一个方向,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进行急救处理,为后面的救治赢得时间。
此外,刘璠还建议建立“空中120”体系。大中城市配备专门的救护直升机,在交巡警的配合下利用专业的抢救知识和技术,保证紧急救援系统的有效运转,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