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全国人大代表有点特别:她的画作遍布会场

2018-03-16 11:44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王正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有点特别。她来自四川省眉山市,她叫何学彬。

除认真履职,何学彬还时不时“客串”讲解员,应邀向其他代表介绍书法作品——因为参会代表每天出入的会场里,多处悬挂着她的画作,从四川代表团驻地宾馆,到人民大会堂,甚至在天安门城楼上,也曾选挂过她的作品。

她的作品“参加”了全国两会

“这幅画从四川的金沙江、岷江、大渡河取景,再现大美河山,反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你看,近、中、远景里各有农家小院、电线杆、登山步道……”一如她向其他全国人大代表作讲解那样,3月14日,何学彬再次向记者介绍了她的作品。

面前一幅长8米,宽2米的国画作品名为《清风畅韵》,如今正挂在四川代表团的驻地宾馆,它是何学彬2014年应邀创作,用时半年完成的满意之作,“先到各地采风,再动笔绘画,总共花了半年时间。”执笔近50年,完成过无数优秀绘画作品的何学彬保持着谦虚和认真。

何学彬娓娓讲述创作的故事,不时有参会代表被吸引过来,惊叹于它的“身世”,纷纷上前合影。

事实上,这幅画与四川代表团的缘分被何学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画的内容是四川河山,正好也挂在四川代表团平时出入最频繁的会议室前,不知道是我画的人,也常常拿它当背景留影。”据何学彬的统计,会议期间她已经“客串”过数次讲解员,有40多个人大代表慕名请她介绍作品。

在这幅画的对面,同样尺寸的另一幅画作也有何学彬的笔墨,“那是我和另外三个画家合作的,合作的作品在驻地宾馆共4幅。我单独创作的画,在这个地方共3幅。”

作品曾选挂天安门城楼

值得何学彬骄傲的,不仅是在驻地宾馆时常与代表们擦身而过的作品,还有无数幅被选挂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等地方的画作。

2009年国庆60周年时,何学彬共有三幅画被选挂在天安门城楼中央大厅,一幅素材来源于四川眉山丹棱县,一幅来源于峨眉山,还有一幅取来源于川西处处可见的景致——初春绽放的油菜花。“描绘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和变化和成就,当时竞争挺激烈,全国共有三千多名画家投稿。”

何学彬的国画作品,多以家乡四川的山水为题,已经多次走出国门,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展出,被赞作是宣传四川的优秀艺术载体。作为西蜀画派的代表者之一,她感言,“近年来,四川省加大对西蜀画派的传承和推广,全省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名家名作。”

这次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除履职,何学彬还带来了“礼物”。以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代表团为原型,她与师弟赵学超联手创作了一幅油画新作,将在会议结束后送给2018年全国两会。

建议发挥文化扶贫功能

作为一名文化作品创作者,何学彬密切关注文化领域动向,尤其是近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等。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说,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何学彬建议,积极推进建设家乡的文化新业态,实施互联网十文化、特色小镇十文化、文化十养老、文化十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十扶贫、博物馆十互联网等特色工程,“以眉山市为例,可以加快推动柳江古镇、江口古镇、高庙古镇、丹棱县幸福古村、三苏祠精品博物馆、江口沉银地博物馆等产业项目建设,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何学彬还有更多想法,她认为文化也应该发挥扶贫的功能,诸如努力发展文化产业,让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和文化制造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文化扶贫上,挖掘地域特色传统文化,培塑品牌,打造文化产品,带动文化旅游,如巴蜀连片区,可将西南少数民族手工艺品从家庭作坊组合成文化产业集群。

(来源:网易新闻)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