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出租屋猫奴的悲惨生活 你中了几枪?

2018-03-22 17:13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王正洋  

在拥有一只猫之前,我时常自我怀疑。

用薪水的1/3租了一间卧室,在占地上万平方公里的城市里,属于我的空间只有区区10㎡。可这10㎡要用每天近10h的工作维持。

生活圈子逐渐狭窄,除了寥寥同事,就是零星朋友。从前周末还参加聚会,几次下来都收获甚少,不仅交不到聊得来的朋友,花费的时间与金钱成本还很高,觉得不划算,就丧失了兴趣。

大部分时候都像个沉默的海怪,独自栖居,积攒书本、电影、综艺的数量,以此雕刻时间。

说实话,这样的生活虽独立自在,却多少令人惶恐。我时常担心社交能力的退化、视野的局限化,更担心成为别人眼里的怪物。

直到我拥有了一只猫。

(大学刚毕业开始租房的日子,在若大的的京城,异常的孤单,买来一只猫叫它皮皮 每次下班它都往我怀里躲,而我也常常抱着它,让自己暂时躲开所有的失意和迷茫。——@皮痞祖)

我的猫和我很像。

它安静、自在,生活简单。无需带出去散步,更无需时常抚摸,只要有食物、舒适的床和干净的厕所就心满意足。

大多时候我们互不打扰:我刷我的电影、它玩儿它的玩具。偶然,它会突然钻进床底或跳上柜顶,营造一个独处空间。

(我感觉自己也有猫的属性,懒懒的,白天困顿,动作迟缓;夜晚清醒,开始蛮干。没事就喜欢闲逛,也不喜欢受别人的限制。——@海牙)

这实在令人安心,甚至因此,我反而更愿意与它亲近。它不像难缠的人类,有时热情得令人徒增压力,有时冷漠得捉摸不透,总在计算得失、左右为难。

而我与它的关系似乎更加健康。

作为宠物,它并不简单,而是细腻聪慧,情商很高。奥地利学者桃乐丝·格雷西称:猫和主人会为了对方调整自己的行为,“喵喵叫”的声音正是猫与人类相处时习得的一种信号系统。

而美国研究专家德尔加多认为:喵星人实际上从我们巨大的橡皮脸上收集了不少信息。“当主人显示出出愉悦或是愤怒的情感时,猫咪确实会有不同的反应”。 它们会根据人的情绪作出反应,并在与你的相处过程中,培养出属于彼此的默契。

这些信息都令我感到愉悦。

(猫不是黏人的生物,它们有自己的世界和界限,所以很多画画的人都喜欢养猫,互相作伴又不彼此干涉。——@-绣绣-)

据说,人类在猫的眼中不是主人也不是奴隶,而是分享空间的室友。正如编剧史航的描述,“我和我的猫互为室友、互为宠物”。

我和我的猫也是这样。我们平等独立,拥有默契,虽互不打扰,却知道对方都在。在这种关系中,我感到的是放松和温暖。

(史航和他的猫)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很羡慕它。我比它活得拧巴多了。

它身上有种难得的分寸感:既不过分亲近又不彻底疏离,自由独立却懂得撒娇,感到不快时还会恰到好处地拒绝(比如抚摸它时,它会轻轻咬你的手指,告诉你“够了”)。

总之,是人类无法习得的特性。

(猫有着诗人般的高冷、观察力以及艺术家的气质。——@画画的lulu)

在自大狡诈的人类面前,它总能保持一份体面。虽体型娇小,却性格强大,至今无法被彻底驯化,甚至能利用人类的情感满足自己的需要(研究者称,猫十分睿智,会调整它们与人类的沟通技能,以便说服主人在它们饥饿时给它们喂食,而狗狗们更可能听令于主人)。

正如作家田原所言:“猫的魅力,也许在于给你期待,它们聪明地保持着和你的距离,让你期待更亲密,让你期待更深入,它们拿捏的,是人类的不满足。”

马未都这样描述它家的猫:“(我家猫)偶尔会到你跟前撒撒娇,可分寸掌握得好,决不让抱。抱上它10分钟,它就会把头扭向一边,再不看你,等待你松手。”

马未都和他的猫登上杂志封面时用图(出版社提供)

这种独立的分寸和聪慧的特性,是我痴迷并羡慕它的原因。

网上的猫奴数量庞大,成为了我稀薄社交的弥补。

猫奴会花费超过非养猫者三倍的时间泡在网上,制作关于猫的视频、图片,分享猫与自己的故事。

有趣的是,尽管养狗者数量更多,但猫在社交网站上的曝光率更高,因为它们实在太难琢磨了。 病毒内容传播专家萨姆·福特把猫称为“完美的情绪画布”:它们时常做出意想不到的行为(比如一头扎进鱼缸里)或流露难以捉摸的情绪,这给予了人广泛的解读空间。

所以我们有无尽的话题可以分享。

(猫总是给人神秘、不可预测的感觉,很难猜到它们在想什么。所以我把它画在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的图案之中。我们都在等着它说出一句不知是什么的话来。——@Toyoya)

Buzzfeed撰稿人Jack Shepherd提出:“社交网络其实可以被看做是一个虚拟的遛猫公园。对养猫的人的来说,由于猫咪喜好室内活动的习性,猫主人们并不用在户外‘遛猫’。而社交网络的出现,赋予了猫主人们发声的渠道,给予了他们可以尽情讨论猫咪和个人生活的空间。在这个虚拟遛猫公园里,猫咪就是一切。”

而恰好,我和其他猫奴都内向敏感,我在猫奴圈里找到了户外社交中找不到的同类。而我们也不止聊猫,还聊爱猫的艺术家们:拥有34只猫并为其中一只起名为“海明威猫”的海明威、将猫视为完美之物的博尔赫斯、爱像猫一样神经质的姑娘的伍迪·艾伦、在猫身边孤独死去的费朗索瓦斯·萨冈……

(费朗索瓦斯·萨冈和猫)

正如德克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Samuel Gosling的调查:“养猫的人比那些喜欢挖狗的人更缺乏合作性、同情心和外向性,而且更倾向于焦虑和抑郁。猫的人也比狗的人更具有艺术和智力上的好奇心。”

渐渐地,我中毒了。似乎唯有在它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属于我的生活圈,除了它外,没有事物信任我、我也再难信任他人。

它甚至是我理想的爱情弥补。

日本小说家森村诚一这样描述:“所有动物之中,猫离人最近……人与狗之间需要绳子牵,而人与猫之间却不需要,这是因为猫与人是被肉眼看不见的命运之线联系着。”

是的,我们被看不见的命运联系着。

(田原利一 原画「猫とお昼寝」)

但我明白这一切都是个人化的情感投射。

我们利用猫难以捉摸的特性,投射狭窄生活中无法触及的一切。

为它赋予主观期待的性格、假想与它之间的理想关系……用这一切想象掩饰10㎡空间的逼仄,和自我的渺小。

而事实上,猫根本不需要人类的陪伴,我们不懂它,它也不懂我们。

(来源:腾讯新闻)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