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看不懂的照片

2018-04-02 15:57   来源: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 邓植元  

这个场景大家一定很熟悉:站在世界名作面前,看周围人端详许久,明明自己没觉得感触良多还硬生生站了半天,脑子里早已弹窗出一万个:这 TM 啥玩意儿?

去聊欣赏艺术真的是太难的事,或许这是所有热爱艺术的人一辈子去探索的内容。而对我而言,摄影这个媒介就像是处于绘画与装置中间的二传手,抛开这二者去裸谈摄影有点无奈之感。

然而在这里我想尽可能做到抛砖引玉,给大家提供一个粗野的欣赏角度作为参考。

大家先来欣赏几张:


(Rhein II(莱茵河二号),摄影:Andreas Gursky(1999))


(Untitled #96(无题#96),摄影:Cindy Sherman(1981))


(For Her Majesty(女王陛下),摄影:Gilbert and George(吉尔伯特与乔治)(1973))


(Dead Troops Talk(亡兵的对话),摄影:Jeff Wall(1992))


(Untitled(Cowboy)无题(牛仔),摄影:Richard Prince(2001))

觉得好看吗?

这5幅看着诡异的照片加起来价值近20,000,000美元!摄影作为一种可复制的媒介,这么几张有机薄片外加表面若干酸分子居然卖到这个价格,即使对艺术毫无兴趣的各位也不妨为这跌破眼镜的两千美金来看个摄影的究竟。

我们被上帝恩准来这个世界走一回,在第一次睁开意味深长的眼睛时,通常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第一幕是妈妈的脸:当然,这个环节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了。

于是,我们先来聊怎么看照片里的人!

这是被称为美国摄影之父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1864-1946)1933年拍摄的一张肖像照

这种肖像照大家肯定不陌生,从商业人像大片到各种高水平自拍,一百年来摄影的肖像外表上看起来无非来来去去如此——对准你的大脸。西方肖像绘画的传统极大程度地帮助后来的摄影对肖像的延续——对人物轮廓、明暗对比等的长期探索积累,就如中国山水画中对景物或景物线条、构图控制的高度研究那样。

先随便拽一张伦勃朗的画示个意好了


(对比看看斯蒂格里茨另一张照片)


(是不是这张也有点点相似,这是摄影师 Edward Steichen 的作品,伦勃朗光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了,这样的光效本来也很适合白人的轮廓,这是 Helmut Newton 的作品)


(即使在今日,这样古典式肖像也一直在延续,摄影是 Hedi Slimane,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从摄影史角度来说这张照片一点也不算早期,但对于较为纯熟的肖像摄影来说,这些19世纪末地理大发现阶段的照片不仅仅传承着西方绘画的肖像模式,更启发了人类的猎奇创作。

这样异域感的照片一方面是人类满足占有欲的结晶(让更多人看到了另一片世界的样子),一方面也是好奇心的体现,双子座过去有这么多优秀摄影师也算是一个歪门邪道的证明(最近这几天玛格南的双子座 CEO 就在中国,待会 PO 他的照片)

时尚照更是猎奇的膜拜者——无论模特造型还是妆容都充满了浓浓图腾味。(这些作品启发人们去探索异域艺术风格和干脆就地摆拍)

随着大家越来越腻,猎奇也就没啥劲,干脆玩些摆拍作品,摄影师是来自耶鲁毕业的 George Crewdson,不得不吐槽一下这位处女座,所有的场景极度抠细节,从现场到后期制作,统统都是不惜大耗人力

主流时尚摄影其实都一直没太大的改变,主要原因是时尚肖像所代表的上流感注定它会延续着如过去贵族肖像的模式,而且当下的大牌时尚摄影师亦绝大多依旧是“经典”肖像沿袭者——毕竟艺术摄影师越当代主义和主流商业摄影分歧越大

随着独立品牌的增多和奢侈品设计年轻化,时尚摄影的僵硬局也是在一点点变得多元。川久保玲作为设计师及商人都绝对是值得敬仰的开疆者之一

无论什么类别的摄影,肖像启发人们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通过这一张张的脸能看到什么?很多人开始质疑纪实摄影的扭曲性,例如上面这张照片到底能反映什么?如果换成一张快乐的脸是否就无法展示穷苦的一面?摄影师是不是强加了太多个人的预见在作品中

Thomas Ruff 的这组早年的“证件照”作品就在提出质疑:观众看着这些脸能获取什么信息?人物的性格?他的背景?或者他所综合代表及折射的文化、事件、人群或身份?过去被摄影师遮蔽了信息的矫揉造作肖像摄影似乎从未被观众质疑过。

爱自拍的各位一定要认识 Cindy Sherman,一张自拍卖到近400万美金。她所有照片都是模仿不同电影里角色然后自己化妆、布景再自拍,然而这位只想静静做一名美女子的电影角色扮演爱好者倒成了一个文化的很好证明者——好莱坞时代女性:她永远是电影里的花瓶、被动的社会角色和牺牲品等

Martin Parr 这样拿着闪光灯闪游客的行为也是一绝,影棚效果无处不在,荒诞与强对比的画面甚至在后来的著名时尚摄影师 Juergen Taylor 作品中亦能看到(就是拍 BV 今年广告大片的)

Martin Parr 自己的商业摄影就收敛太多

既然说到了肖像,就不得不提及一下人体:古希腊理学让西方艺术走向了一条很明确的探索之路——遵循物理性,透视、光影、肌肉线条等等,画家将拿捏好这门技术的能力作为炫耀的资本

就像佛洛依德对梦来源的解析一样,艺术创作亦是离不开借鉴:你所看到的一切进行有意识、下意识的再加工(应付一下有人称“无意识”这个词已经淘汰了)

上世纪初摄影师 Irving Penn 的代表作

不久前超顶级商业摄影师 Annie Leibovitz 拍摄的照片

沃特豪斯美得吐血的绘画

Annie Leibovitz 的另一大作

老外眼中“神秘”的东方艺术

Jeff Wall 这张多提一下,这张与之前几张商业照片的借鉴不同,它纯粹就是按照原画进行布置的拍摄,但画面来看很明显涉及到资本主义的讽刺(他的作品也多是这样),但这幅作品卖到了很高的价格

Irving Penn 绝对将人物照(包括肖像)发挥到一个很极致的水平

这是 Irving Penn 与三宅一生两位好基友的合作结晶,东方艺术的线条和构图对西方亦是很大影响,在摄影中也是表现的很明显。

与 Hulmet Newton 黑白双煞对比的女摄影师 Deborah Turbeville,在古典式的构图中加入了一些摇滚气息的颓废、毁坏性元素

肢体丰富的表现力使得它本身就适合更大范围的媒体去展现,也因此,随着电影的影响扩大,摆拍的作品也发展到空前的高度,真人摆、假人摆、各种道具摆

伴随着的,对于性别、种族等的讨论接踵而来

这是张摆拍作品,即使你不确定作者具体有何表达意图,他的创作内容也足以告诉观众摄影师的生活环境是如何塑造他有这样的拍摄动机和具体的意或象


(你可能会说这张什么鬼?这是被《ART REVIEW》前年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艺术者前20中唯一的一名摄影师——Wolfgang Tillmans 的作品 )


(Wolfgang 的照片这么看如同我们的朋友圈或其他任意社交媒体的时间轴,都是些琐碎记录的拼凑,Wolfgang 甚至在挂置作品时都不在意任何“布展”该有的规则性)


(类似的再有,Richard Prince(某年他的野蛮小护士绘画还被搬上了LV的设计T台)更酷,直接就截屏,并以10万美金的价格售出。)

看人篇就暂时说到这里吧!

尽管人们对文字与图片的抽象理解有很大的区别,但不得不吐槽太多狗血的评论会把一件摄影艺术作品说得十分玄乎、云里雾里如仙儿一般。

作为一个门外汉,我很是希望有越来越多严谨学习摄影理论的人将积极的艺术学术传递开,特别是针对当代摄影,而不是像我这样瞎扯。

简单地说,至少,近代以来观念摄影已不是用传统绘画的美学角度去欣赏其内部信息,参观当代摄影展一定不等于欣赏单张大照片的叠加,摄影从平面内信息本身的讲述转移到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而产生的新阐释上。即使是经典的老照片,在现在也常常会借鉴当代观念摄影的展示方式呈现。与各行各业一样,想要更好欣赏和理解摄影作品是需要大家持续的关注与思考。

结尾可能很扯淡,但的确我一直深信这一点:艺术太像爱情,很混沌又很秩序。

处在爱情中的人们不一定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它,就如每天你都有多次进行艺术创作的准行为,但真的,你可能由始至终都没去主动触摸它。

(来源: 长江影像)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