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听说谷城还有江西会馆?一起来看看“他”的前世今生

2018-04-11 15:41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李璐  

“江西万寿宫”铭文砖

会馆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流寓客地的同籍人,以乡土为纽带自发设置的民间组织。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会馆,是明朝永乐年间芜湖人俞谟在北京兴建的芜湖会馆。明末清初,会馆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各地。

明清时期大量出现的工商业会馆是社会变迁的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组织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利益、维护商业市场秩序以及更新传统社会结构,起到了不可替补的作用。但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的结合,也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外地来谷经商者逐渐增多,各自经营的生意日益兴隆,逐渐富裕的商家开始置办田产,随之定居下来。伴随贸易规模扩大,土客、客客在商务活动中的纠纷和冲突逐渐增加,于是形成了‘帮会’。在谷城的帮会共有江西帮、山陕帮、福建帮、湖南帮、河南帮、绍兴帮、徽州帮、江南帮、武昌帮、黄州帮等,并在行帮的基础上陆续建立了各自的工商会馆。”(《谷城文史资料·第一辑》第154页、《襄阳会馆》第43页)不可否认,全国各地商帮在谷城的商贸活动中,不仅带来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也为谷城老街以及石花街、茨河上下街、庙滩老街、盛康前后街的形成和壮大注入了新鲜活力,为这些地区的商业发展以及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谷城县老城区的明清古建筑群就是伴随着城池功能的完备和人口的逐步增加而渐次形成的,它是由南河水路运输的兴盛,沿河岸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发展的。因为朝代的更替以及历代管理者执政方略的差异,老城区的整体建设呈现出不规则的发展态势,除了为数不多的官署衙门之外,大部分的城市建设都是民间自发行为。因此整体上越靠近城池的建筑,其始建年代相对就越晚。中码头街中段的江西会馆以及三神殿所处的位置,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盛康万寿宫正脊文字)

江西会馆即江西馆,也叫万寿宫。长期以来,万寿宫一直是客居外乡的江右(江西称江右)商人们的精神寄托,他们不仅在这里祭祖祀宗,商帮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从这里发出的。

清初到民国时期谷城境内有据可查的江西馆大抵上有五处,一是城关镇老城区中码头街特殊学校所处的江西会馆老址,二是石花镇苍苔街老卫生院所处的江西馆老址,三是茨河下街江西会馆老址,四是庙滩江西馆老址,五是至今仍属粮食部门产权的盛康镇万寿宫。

县城老街的江西会馆座落在中码头街中段,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同治二年(1863年)重修。会馆占地面积30多亩,为三进九院,由山门、戏楼、正殿、拜殿等组成。其中戏楼场地可容纳观众约1500人。山门口嵌有江西制造的瓷匾,白底蓝字,中书“万寿宫”。山门内为戏楼,建造精致,极为壮观。戏台前大院宽敞,铺以石板,左右两侧建有看楼,别具一格。正殿供金色许真君神像。店中悬有雍正皇帝所赐“保障江西”的横匾……江西会馆建筑宏伟,是谷城规模最大、最为华丽的会馆。1969年拆毁。(《谷城文史资料·第一辑》第155页、《襄阳会馆》第109页)所幸,谷城藏家任勇波家藏的一块“江西万寿宫”的铭文砖(图1),以及散放在院内的十几个石雕柱础,还能见证江西会馆昔日的恢弘。

辛亥革命之后,封建帝制土崩瓦解,随之进入中国的西方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具特色的就是新学兴起。

民国18年(1929年),谷城县商会就吴南陆的私塾改办成“私立求是小学”,先设长胜宫,后迁江西馆。民国37年(1948年)7月谷城解放,江西旅谷同乡会为了保护会产,呈请县爱国民主政府批准,于8月份在江西馆创办私立小学1所,校名“谷城县私立集义小学”。9月份私立集义第二小学创办,此校随改为“谷城县私立集义第一小学”。(1987《谷城县教育志》第58、70、230页)……在今天的特殊学校之前,江西馆老址逐渐改造成现代建筑,并一直被当作“中码头小学”和“城关镇二小”校址。那“占地面积30多亩,房屋为宫殿式”的江西会馆原貌早已经了无踪影。

关于此,《谷城文史资料·第二辑》第129页也有“民国19年(1930),在山陕馆(后转入江西馆)创办了‘求实’初级小学”的记载,与上述记载的时间误差以及“求是”还是“求实”的差异,着实让笔者一头雾水。这一现象或许就是“歌三、戏五、书八成”的真实写照吧!

清雍正年间城关地区始建江西会馆,直到乾隆年间谷城老街究竟有几多商帮呢?三神殿前殿外东侧墙上的“永垂万古”碑,记载了相关信息。

“永垂万古”碑镌立于“大清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由碑文记载的“据山陕钊兆兴、王復兴,江西戴万盛、阳大兴,武昌潘永发、刘祥兴,黄州盛永顺、姚广顺、刘乾顺、唐大顺等处客民禀称,马头保甲等借布不还,已蒙询追究……”可知,最迟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之前,城关老街至少已经有“山陕”“江西”“武昌”“黄州”等帮会商民在此行商坐贾。而江西馆早在雍正年间就已经在中码头街安营扎寨了。

清代咸丰五年谷城县令孙福海到任之时,在三神殿门前的“好汉坡”兴建“浩瀚亭”。(同治版《谷城县志·卷七·艺文》“创建浩瀚亭记”)证明在此之前,整个老街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到五年后的咸丰十年(1860年),谷城山陕帮的会馆才在“浩瀚亭”北侧兴建。(参见《谷城文史资料·第一辑》)而三神殿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参见拙文《三神殿的始建年代》),山陕会馆与三神殿南北相对。这与笔者推测的老街是沿南河河岸由东至西、由南至北逐渐展开的结论相吻合。

石花江西会馆位于石花镇苍苔街,原石花医院处。《襄阳会馆》记载其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会馆坐西朝东,占地30多亩。由门楼、戏楼、拜殿、正殿、院落、耳房组成,房屋70余间。戏楼常年有河南等地固定戏班和临时戏班来唱戏,戏场能容纳观众2000余人。(第113页)关于石花江西馆的始建时间,《石花镇志》有“乾隆四十一年,由商人筹资兴建的江西会馆在下苍苔街落成”的记载(第4页),与《襄阳会馆》的记载相差二十年。石花江西馆早已经踪影全无,2015年出版的《襄阳会馆》一书的记载大多源于早年文献。所以笔者认为石花江西会馆的始建时间为“乾隆四十一年”则更为确切。

茨河下街的江西会馆实则为抚州会馆,始建和损毁时间不详。《鄂北星火》中记载:抗战时期,江西会馆作过鄂北手纺织训练所的木工厂、宿舍和临时课堂。今天的茨河下街早已是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江西馆仅存残垣断壁。相关的红色革命历史信息,在《筑阳烽火》《谷城革命史》《薤岭松声》及《奚望高在谷城》中均有记载,此不赘述。

庙滩镇的江西馆仅在《谷城县教育志》第61页有一次记载,其始建以及毁坏时间无考。笔者访问过几位庙滩人士,均对其一无所知。

可惜上述几处古建筑均已拆毁并改作他用。

(盛康镇万寿宫旧址)

目前,只有盛康镇的万寿宫还保存着建筑规制以及基本格局,为我们探究江右商民不远千里客居谷城开疆拓土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万寿宫位于谷城县盛康镇前街,又名江西会馆。今天的万寿宫正殿以及戏楼墙壁上留存大量带有“江西”字样的铭文砖。虽然建筑整体上已是一片狼藉,更无法辨认屋顶坍塌地上的脊檩文字,但从谷城知名摄影师宋身发和襄阳市文物管理处古建筑专家张毅提供的图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殿脊檩上的铭文为“皇清乾隆癸卯年□□月谷旦 江西阖省弟子众首人仝建造”字样。(图2)据此确定此会馆始建时间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此推之,万寿宫戏楼的始建年代应该与此大抵相当。《襄樊市文物史迹普查实录》记载的“厢房左右脊檩分别墨书楷体‘大清道光元年孟夏谷旦’和‘江西合省□众姓仝□造’”(第747页)只能证明戏楼两侧厢房大抵上始建于道光元年(1821年),不可作为整个建筑的始建时间。《襄阳会馆》收录此条时做了客观说明,并记载:会馆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1385平方米,由戏楼、看楼、正殿等组成,现存西楼和正殿,其中戏楼残破严重。戏楼由前后台及看台组成,戏楼面阔五间21.7米,通进深16.8米,单檐歇山灰瓦顶,穿斗式构架,分上下两层;正殿面阔三间14.7米,进深三间10.7米,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穿斗混合构架。新中国成立后,万寿宫改作盛康镇粮管所,现产权为粮食部门所有。(图3)1987年,盛康江西会馆被公布为谷城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江西会馆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由资料记载的县城江西会馆和石花江西会馆的始建时间,以及盛康万寿宫确切的始建时间可以看出,当年云集于谷城的江西商人们,是首先立足于县城站稳了脚跟,然后再分散到商业活动比较发达的谷城各地的。经过一代代客居谷城的江右客商的共同努力,到清末民初,江西帮为谷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作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盛康镇万寿宫,这座唯一保存的谷城江西会馆的活标本,也正在面临着日渐凋敝的境况,包括同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谷城老街,这片号称湖北省最大、保存最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正在走向衰落。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的话,我们这一代人毫无疑问的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给后人留下更大的遗憾。

就像现在的三神殿,产权由粮食部门转移给文化部门之后,因为纵向的对口管理而及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专款维修。今天作为县博物馆馆址的三神殿,它正在发挥着“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作用。这是我县古建筑保护工作的一个成功案例。

处于相同地位的盛康万寿宫以及谷城老街现存的重点古建筑,完全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得到更有效地保护,让这一承载着谷城历史的文化资源长久保存下去,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处处值得瞻仰的文化遗迹。如此,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谷城县文化馆:李富平 谷城县博物馆:李 丽)

“江西万寿宫”铭文砖

会馆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流寓客地的同籍人,以乡土为纽带自发设置的民间组织。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会馆,是明朝永乐年间芜湖人俞谟在北京兴建的芜湖会馆。明末清初,会馆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各地。

明清时期大量出现的工商业会馆是社会变迁的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组织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利益、维护商业市场秩序以及更新传统社会结构,起到了不可替补的作用。但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的结合,也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外地来谷经商者逐渐增多,各自经营的生意日益兴隆,逐渐富裕的商家开始置办田产,随之定居下来。伴随贸易规模扩大,土客、客客在商务活动中的纠纷和冲突逐渐增加,于是形成了‘帮会’。在谷城的帮会共有江西帮、山陕帮、福建帮、湖南帮、河南帮、绍兴帮、徽州帮、江南帮、武昌帮、黄州帮等,并在行帮的基础上陆续建立了各自的工商会馆。”(《谷城文史资料·第一辑》第154页、《襄阳会馆》第43页)不可否认,全国各地商帮在谷城的商贸活动中,不仅带来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也为谷城老街以及石花街、茨河上下街、庙滩老街、盛康前后街的形成和壮大注入了新鲜活力,为这些地区的商业发展以及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谷城县老城区的明清古建筑群就是伴随着城池功能的完备和人口的逐步增加而渐次形成的,它是由南河水路运输的兴盛,沿河岸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发展的。因为朝代的更替以及历代管理者执政方略的差异,老城区的整体建设呈现出不规则的发展态势,除了为数不多的官署衙门之外,大部分的城市建设都是民间自发行为。因此整体上越靠近城池的建筑,其始建年代相对就越晚。中码头街中段的江西会馆以及三神殿所处的位置,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盛康万寿宫正脊文字)

江西会馆即江西馆,也叫万寿宫。长期以来,万寿宫一直是客居外乡的江右(江西称江右)商人们的精神寄托,他们不仅在这里祭祖祀宗,商帮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从这里发出的。

清初到民国时期谷城境内有据可查的江西馆大抵上有五处,一是城关镇老城区中码头街特殊学校所处的江西会馆老址,二是石花镇苍苔街老卫生院所处的江西馆老址,三是茨河下街江西会馆老址,四是庙滩江西馆老址,五是至今仍属粮食部门产权的盛康镇万寿宫。

县城老街的江西会馆座落在中码头街中段,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同治二年(1863年)重修。会馆占地面积30多亩,为三进九院,由山门、戏楼、正殿、拜殿等组成。其中戏楼场地可容纳观众约1500人。山门口嵌有江西制造的瓷匾,白底蓝字,中书“万寿宫”。山门内为戏楼,建造精致,极为壮观。戏台前大院宽敞,铺以石板,左右两侧建有看楼,别具一格。正殿供金色许真君神像。店中悬有雍正皇帝所赐“保障江西”的横匾……江西会馆建筑宏伟,是谷城规模最大、最为华丽的会馆。1969年拆毁。(《谷城文史资料·第一辑》第155页、《襄阳会馆》第109页)所幸,谷城藏家任勇波家藏的一块“江西万寿宫”的铭文砖(图1),以及散放在院内的十几个石雕柱础,还能见证江西会馆昔日的恢弘。

辛亥革命之后,封建帝制土崩瓦解,随之进入中国的西方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具特色的就是新学兴起。

民国18年(1929年),谷城县商会就吴南陆的私塾改办成“私立求是小学”,先设长胜宫,后迁江西馆。民国37年(1948年)7月谷城解放,江西旅谷同乡会为了保护会产,呈请县爱国民主政府批准,于8月份在江西馆创办私立小学1所,校名“谷城县私立集义小学”。9月份私立集义第二小学创办,此校随改为“谷城县私立集义第一小学”。(1987《谷城县教育志》第58、70、230页)……在今天的特殊学校之前,江西馆老址逐渐改造成现代建筑,并一直被当作“中码头小学”和“城关镇二小”校址。那“占地面积30多亩,房屋为宫殿式”的江西会馆原貌早已经了无踪影。

关于此,《谷城文史资料·第二辑》第129页也有“民国19年(1930),在山陕馆(后转入江西馆)创办了‘求实’初级小学”的记载,与上述记载的时间误差以及“求是”还是“求实”的差异,着实让笔者一头雾水。这一现象或许就是“歌三、戏五、书八成”的真实写照吧!

清雍正年间城关地区始建江西会馆,直到乾隆年间谷城老街究竟有几多商帮呢?三神殿前殿外东侧墙上的“永垂万古”碑,记载了相关信息。

“永垂万古”碑镌立于“大清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由碑文记载的“据山陕钊兆兴、王復兴,江西戴万盛、阳大兴,武昌潘永发、刘祥兴,黄州盛永顺、姚广顺、刘乾顺、唐大顺等处客民禀称,马头保甲等借布不还,已蒙询追究……”可知,最迟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之前,城关老街至少已经有“山陕”“江西”“武昌”“黄州”等帮会商民在此行商坐贾。而江西馆早在雍正年间就已经在中码头街安营扎寨了。

清代咸丰五年谷城县令孙福海到任之时,在三神殿门前的“好汉坡”兴建“浩瀚亭”。(同治版《谷城县志·卷七·艺文》“创建浩瀚亭记”)证明在此之前,整个老街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到五年后的咸丰十年(1860年),谷城山陕帮的会馆才在“浩瀚亭”北侧兴建。(参见《谷城文史资料·第一辑》)而三神殿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参见拙文《三神殿的始建年代》),山陕会馆与三神殿南北相对。这与笔者推测的老街是沿南河河岸由东至西、由南至北逐渐展开的结论相吻合。

石花江西会馆位于石花镇苍苔街,原石花医院处。《襄阳会馆》记载其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会馆坐西朝东,占地30多亩。由门楼、戏楼、拜殿、正殿、院落、耳房组成,房屋70余间。戏楼常年有河南等地固定戏班和临时戏班来唱戏,戏场能容纳观众2000余人。(第113页)关于石花江西馆的始建时间,《石花镇志》有“乾隆四十一年,由商人筹资兴建的江西会馆在下苍苔街落成”的记载(第4页),与《襄阳会馆》的记载相差二十年。石花江西馆早已经踪影全无,2015年出版的《襄阳会馆》一书的记载大多源于早年文献。所以笔者认为石花江西会馆的始建时间为“乾隆四十一年”则更为确切。

茨河下街的江西会馆实则为抚州会馆,始建和损毁时间不详。《鄂北星火》中记载:抗战时期,江西会馆作过鄂北手纺织训练所的木工厂、宿舍和临时课堂。今天的茨河下街早已是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江西馆仅存残垣断壁。相关的红色革命历史信息,在《筑阳烽火》《谷城革命史》《薤岭松声》及《奚望高在谷城》中均有记载,此不赘述。

庙滩镇的江西馆仅在《谷城县教育志》第61页有一次记载,其始建以及毁坏时间无考。笔者访问过几位庙滩人士,均对其一无所知。

可惜上述几处古建筑均已拆毁并改作他用。

(盛康镇万寿宫旧址)

目前,只有盛康镇的万寿宫还保存着建筑规制以及基本格局,为我们探究江右商民不远千里客居谷城开疆拓土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万寿宫位于谷城县盛康镇前街,又名江西会馆。今天的万寿宫正殿以及戏楼墙壁上留存大量带有“江西”字样的铭文砖。虽然建筑整体上已是一片狼藉,更无法辨认屋顶坍塌地上的脊檩文字,但从谷城知名摄影师宋身发和襄阳市文物管理处古建筑专家张毅提供的图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殿脊檩上的铭文为“皇清乾隆癸卯年□□月谷旦 江西阖省弟子众首人仝建造”字样。(图2)据此确定此会馆始建时间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此推之,万寿宫戏楼的始建年代应该与此大抵相当。《襄樊市文物史迹普查实录》记载的“厢房左右脊檩分别墨书楷体‘大清道光元年孟夏谷旦’和‘江西合省□众姓仝□造’”(第747页)只能证明戏楼两侧厢房大抵上始建于道光元年(1821年),不可作为整个建筑的始建时间。《襄阳会馆》收录此条时做了客观说明,并记载:会馆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1385平方米,由戏楼、看楼、正殿等组成,现存西楼和正殿,其中戏楼残破严重。戏楼由前后台及看台组成,戏楼面阔五间21.7米,通进深16.8米,单檐歇山灰瓦顶,穿斗式构架,分上下两层;正殿面阔三间14.7米,进深三间10.7米,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穿斗混合构架。新中国成立后,万寿宫改作盛康镇粮管所,现产权为粮食部门所有。(图3)1987年,盛康江西会馆被公布为谷城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江西会馆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由资料记载的县城江西会馆和石花江西会馆的始建时间,以及盛康万寿宫确切的始建时间可以看出,当年云集于谷城的江西商人们,是首先立足于县城站稳了脚跟,然后再分散到商业活动比较发达的谷城各地的。经过一代代客居谷城的江右客商的共同努力,到清末民初,江西帮为谷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作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盛康镇万寿宫,这座唯一保存的谷城江西会馆的活标本,也正在面临着日渐凋敝的境况,包括同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谷城老街,这片号称湖北省最大、保存最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正在走向衰落。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的话,我们这一代人毫无疑问的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给后人留下更大的遗憾。

就像现在的三神殿,产权由粮食部门转移给文化部门之后,因为纵向的对口管理而及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专款维修。今天作为县博物馆馆址的三神殿,它正在发挥着“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作用。这是我县古建筑保护工作的一个成功案例。

处于相同地位的盛康万寿宫以及谷城老街现存的重点古建筑,完全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得到更有效地保护,让这一承载着谷城历史的文化资源长久保存下去,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处处值得瞻仰的文化遗迹。如此,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谷城县文化馆:李富平 谷城县博物馆:李 丽)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