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岁,
我走过了中国29个省份,
进去过不知道多少家的书店,
只总结了一个规律:
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平凡,
平凡到每家书店都有一本:
《平凡的世界》。
有人说:经典之所以是经典,
是因为它可以经过时间的检验,
大浪淘沙后依然不减风华,
或许当你看完这本书,
或许当你认识了它的作者路遥,
就会明白为什么清华大学要送给新生,
人手一册的《平凡的世界》!
一本好书,
往往凝结着作者数年的心血,
为了这本《平凡的世界》,
路遥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去创作,
头三年到各地考察、采访,
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还深入铜川煤矿体验生活,
依此来构思小说的框架、人物、情节。
为了了解作品所涉及的,
中国七八十年代的社会情况,
路遥居然在几个月的时间内,
看完了这十年间的,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
还有另外两份地区性报纸。
这种玩命式的阅读,
甚至让右手手指头都被纸张磨得,
露出毛细血管。
后来,手指搁在纸上,
就如同搁在刀刃上,
只好改用手的后掌继续翻阅。
此后,为了切身实地去挖掘素材,
他又去煤矿“体验生活”,
和矿工们同吃同住。
有时他还会堵住几个刚刚升井的矿工,
为他们递上烟,点燃火,
一起坐在阳光下闲聊。
他知道,要想真正地写好一部作品,
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获得最真实的素材,
为此,他必须熟悉煤矿井下井上的情况,
矿工生活的习惯,
以及矿工经常用的一些语言。
为了这本书,
他真是做到了呕心沥血。
可这世上不是所有的事情,
光靠个人花了心思就能顺遂的,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完稿后,
路遥赶到北京,
去参加《平凡的世界》研讨会。
研讨会上,
绝大多数评论人士都对作品表示失望,
认为这是一部失败的长篇小说。
当时路遥已经几年不读当代小说了,
受《百年孤独》的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成了主流。
对此,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只字未提路遥作品,
陈思和的当代文学史只分析了他的成名作《人生》,
却把《平凡的世界》一笔带过。
贾平凹说:
“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
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一个气势磅礴的人。
但他是夸父,
倒在干渴的路上。”
《平凡的世界》出版后一段时间受到冷落,
路遥对同行抱怨:
“狗日的,都不懂文学!
难道托尔斯泰、曹雪芹、柳青等,
一夜之间就变成这些小子的学生了吗?”
回到西安,路遥去了一趟长安县柳青墓。
他在墓前转了很长时间,
猛地跪倒在柳青墓碑前,
放声大哭。
优秀的作品可能会被泼一段时间的冷水,
但终将不会被历史遗忘,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虽然只印了3000册。
但还是被有心人赏识到,
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编辑叶永梅,
就对它爱不释手:
“自己曾经插过两年队、当过六年兵,
我仿佛就生活在孙少平、孙少安等人当中,
感受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叶永梅决定把路遥的新作录制成广播节目,
从1988年3月27日开始,
130天连续播放。
在那些无比艰难的日子里,
路遥每天欢欣的一瞬间,
就是在桌面那台破烂收音机上,
听半小时自己的作品。
对他来说,
听广播就等于每天为自己注射一支强心剂。
每当他无法忍受体力和精神折磨的时候,
那台破收音机便在严厉地提醒路遥:
“千百万听众正在等待着你做下面的文章呢!”
好在出版社开始不断加印,
带动了纸质图书的销量。
后来《平凡的世界》获了奖,
作家王天乐回忆起了路遥获奖后的情形:
“路遥在电话上告诉我,
去领奖还是没有钱,
路费是借到了,
但到北京得请客,
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
让我再想一下办法。”
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早在发表《人生》的时候,
他已经是知名的作家,
一个如此著名的作家,
居然要借钱去北京领奖,
而且连自己的作品都买不起。
与此同时,
路遥的肝病在写作时也越发严重。
他甚至明白:
“在死亡和完成这部作品之间选择了什么。”
在《平凡的世界》创作将告尾声时,
路遥写道:
“笔掉在了稿纸上……
我把暖水瓶的水倒进脸盆,
然后用‘鸡爪子’手抓住热毛巾,
在烫水里整整泡了一刻钟,
这该死的手才渐渐恢复了常态。
我立刻抓住笔,飞快地往下写。
在接近通常吃晚饭的那个时分,
终于为全书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在身体快要崩溃的情况下,
路遥在1988年5月25日终于咬牙完成,
从榆林写到甘泉,
想到“6年奔跑终于撞线”。
他立刻抄近路过黄河前往北京送稿,
他的眼里忍不住旋转起泪水,
这是谁也不可能理解的幸福。
回想起来,
从一开始投入这部书到现在,
他都是一往如故地保持着真诚而纯净的心灵,
就像对初恋一样。
他没有考虑过这部书将会给他带来什么,
只是全心全意全力去完成它。
完成!这就是一切。
或许,作家最大的幸福在于创作的过程,
而不在那个结果。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后来,
《平凡的世界》不仅三部都出版了,
还改编成了电视剧。
可路遥却倒下了,
他被检查出肝硬化腹水,伴有黄疸。
延安宣传部认为必须要向作协通告病情,
但路遥坚持保密。
看到弟弟在旁边,
他突然悲怆道:
“如果自己的人生听老人的话,
早结婚生子,孩子也该大了。
父亲、母亲、奶奶和大爹、大妈,
这些人虽然没文化,
但在人生的总体把握上比我们强啊。”
路遥越来越觉得自己写稿,
和父亲种地没什么区别。
同样身体不好的贾平凹去医院最后一次看他,
路遥说:“等出院了,
你和我到陕北去,
寻个山圪崂住下,
咱一边放羊一边养身子。”
现在对于很多80后来说,
重温路遥就是一种怀旧,
是重新寻找那一代人对青春的回忆。
他记录了那个时代。
对于依然在沉浮中茫然四顾的人而言,
重新发现路遥,
就是重新发现自己。
他是农民的儿子,
爱着这片土地,
爱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平凡的人们。
而他的作品也经久不衰,
激励着平凡世界里的人们于逆境中自强不息,
是的,路遥还活着,
只是他走得太快,
离我们有点远了...
- END -
(来源: 寻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