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沿江非法码头、采砂码头全部关停,图为全国最大的江滩公园汉口江滩)
(东湖绿道因为举办武汉马拉松获得“最美赛道”称号)
(人工开凿的楚河连通东湖和沙湖)
(东湖水质已恢复到40年来最好水平,泛舟东湖也是一种享受)
(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的技术能用于大江大河的生态保护)
(王涵(左二)和她的直升机直播团队)
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力气,把长江大保护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5月1日,CCTV-13频道“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直播长江特别报道聚焦武汉。节目以“极目楚天”为题,对武汉近年来的生动实践进行了水陆空全方位的展示,共用时40多分钟。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伴随这一诗句,镜头对准与长江关系密切的武汉。
此次直播记者兵分六路,分别从直升机、长江轮渡、东湖绿道、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储存器基地、汉江江滩6个点位,全方位呈现充满活力的美丽武汉。
带领观众从空中感受长江对武汉的滋养以及武汉对长江的保护,第一路直升机直播,从南岸嘴开始,沿着武汉江滩,飞跃沙湖、楚河,到达东湖。
10时04分,透过航拍镜头,一个像舌头形状的半岛,出现在观众眼中。这里就是夹在滚滚长江和涛涛汉水之间的南岸嘴。“这个地方有180亩土地,控制了17年,一直没有开发。”记者描述着眼前这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土地。长江、汉水交汇处,泾渭分明的水上分界线清晰可见。
龙王庙进入镜头。“因为受到两江夹击,龙王庙是武汉长江防汛的重中之重,现在整体叠加抬高的护坡上是一段亲水平台,曾经的防汛险段变成了滨江景点。”在记者的介绍下,“大水冲了龙王庙,曾经险段变景观”的文字,出现在画面中。
随着飞行轨迹的变化,镜头扫过了汉口江滩沿线的诸多著名建筑,江汉关大楼和武汉科技馆。记者话音:曾经的沿江非法码头、采砂码头已全部关停。
很快,一抹绿色点亮镜头。武汉人心中的新地标、全国最大的江滩公园满绿登场。正值五一小长假,从上空仍可见江滩人流如织。记者告诉观众,洪水来临,江滩也是大水来去的通路。
镜头切换至过江轮渡。“只要花上1.5元钱就能坐上轮渡。”直播记者将武汉百年轮渡的历史娓娓道来。她形容武汉人对长江的熟悉,就像一条马路一样。以前,没有桥的时候,只能坐轮渡,现在随着大桥、地铁、隧道的建成,轮渡早已不是唯一的过江方式。但随着长江风景越来越美,武汉轮渡依然魅力不减,成为市民和游客旅游打卡的好地方。
镜头再次回到空中,龟蛇锁大江的雄奇景观出现在眼前。万里长江第一桥,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美之姿吸引众人目光。
“你知道长江武汉段现在到底有多少座跨江大桥吗?”记者说,包括2座在建的,武汉长江段现在共有11座跨江大桥。
10时12分,飞机的航线已经垂直于长江,进入武昌上空。离开江,再看看湖,穿过楼群,沙湖立交桥前方耸立。沙湖则如一颗明珠,与之相偎。从画面清晰看到,沙湖公园建起来了,环湖绿道建起来了,湖岸线得到巩固,沙湖变得更美。
与沙湖相连的,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楚河。楚河连接着东湖和沙湖,能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楚河岸边,繁华的汉街因水灵动。城水相依的画面,令人羡慕。
伴随着视线的豁然开朗,武汉166个湖泊中最著名的东湖进入镜头。记者介绍,东湖的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6倍。春山如黛,烟霞似海。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宜人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记者说,现在东湖的水质已经恢复到40年来的最好水平。东湖变清的背后,与武汉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密不可分。
“环绕东湖的绵延绿道,刚刚因为‘汉马’,获得最美赛道的称号。”经记者提示,镜头在湖中道和郊野道交会的地方,停了下来。
直播记者轻松愉快地在东湖绿道上慢跑。他坦言,在东湖边跑步,真是一种享受。
“在武汉,江和湖的关系密切得就和母子一样。”记者说,东湖能在水患期间起到调蓄作用,长江也能为东湖供给优良水质。
记者介绍,东湖绿道拒绝机动车进入,只允许人和自行车通行,守住环境底线,还给不少动物留下空间和通道。
直播记者带领观众走进一处神秘的地下空间。跟着工作人员的脚步,记者来到华中科技大学“世界的引力中心”实验室,向镜头前的观众重点介绍了给地球做CT的一项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教授周泽兵接受了采访。他说,他们掌握的自主技术不仅可以进行资源勘探,还能用于大江大河的生态保护,即通过勘探掌握长江流域上水的储量以及周边城市地下水的储量。
距离华中科技大学不远的国家储存器基地内,直播记者早已“全副武装”。穿上“防护服”,记者如手术医生一样,走进芯片生产车间。首次亮相的国家储存器基地生产车间,洁净程度不亚于医院手术室,入口处可明显感受到风压,是将灰尘隔绝在外的。记者介绍,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为32层三维闪存芯片年内量产作准备。
直播记者来到汉江江滩。汉江边一片约16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大小的仓库正在拆除。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对建筑的钢架进行切割。拆除完毕后,这片区域将变身江滩绿地。
镜头最后来到十里钢城青山江滩。从钢铁重镇迈向生态新城,十里钢城生态转身,成为武汉生态文明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