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都去哪了?还没好好取暖咋就没了
华北告急,华中告急,西南告急
一场大规模“气荒”正在席卷中国
由于供应异常紧张
舆论对天然气的关注程度也前所未有
但实际上,中国对这种能源的使用
也不过是十来年的历史
天然气是比较环保的清洁能源之一
它不含一氧化碳、硫、粉尘等有害物质
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也少于其他化石燃料
使用天然气来替代民用散煤
可以显著改善环境质量
缓解北方冬季雾霾问题
作为气体能源,天然气的储存与运输的难度
远远大于煤和石油
目前,运输天然气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管道气(PG)和液化天然气(LNG)
管道气目前占天然气贸易的大头,量大稳定
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
受物理和工程限制管道不可能跨越大洋
也比较容易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液化天然气(LNG)的诞生
使得天然气的跨洲际运输成为可能。
LNG是将天然气冷却至-162℃
使之凝结成液体,便于运输
与管道气相比
LNG有更强的弹性和灵活性
不论是管道气还是LNG
前期投资都非常巨大,成本高昂
还要面临漫长生产周期中的不确定市场风险
为了规避风险,20年—40年的长期供货合同
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供应
而现货LNG市场在总体供应中仅占15%
21世纪前,天然气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
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
2004年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投入运营后
中国进入了大规模使用天然气的时代
随着经济发展,天然气需求爆炸式增长
年增速超过16%
是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的3倍
在此情况下,国产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
2006年后,中国开始大量进口LNG
主要供应国有澳大利亚、卡塔尔等
年进口量达到了三百多亿立方米
其中,澳大利亚占据了半壁江山
随着跨境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推进
管道气也大量进入中国
2010年中亚管道开通后
土库曼斯坦的年输气量达三百多亿方
2013年投运的南方中缅油气管道
每年可以给西南地区输气40亿方
2016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058亿方
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其中进口量达到了721亿方
管道气和LNG大致各半
尽管天然气产量和进口量一直在逐年增长
但是与高速增长的天然气需求量相比
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进入2017年后,在强劲的经济势头下
发电、化工等工业用气需求量全面增加
增长量超过了前几年的总和
在京津冀地区大规模推行的煤改气
使民用天然气消费量也快速增长
虽然煤改气增量只占全部需求增量的三成
但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工业用气的增长速度虽然大大高于往年
但是其得到了计划中的新增LNG运能支撑
在大半年的时间里运行顺利
而一进入供暖季
始料未及的华北地区煤改气数量突增
一下打乱了整个供应体系
2017年原计划完成煤改气276万户
但最终实际完成了319万户
与此同时,供应端的减量,加剧了供需紧张
进入冬季以来,中亚国家遭遇寒冷天气
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为确保本国居民用气
违约减量截流
每月减供12亿方,减量近三分之一
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影响巨大
在此情况下,只有购买大量的现货LNG
才能弥补天然气供应缺口
但是在北半球普遍的冬季用气高峰
突然想买到大批现货LNG
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才造成了全国范围大面积的“气荒”
未来几年,伴随着煤改气进程的加快
天然气需求紧张的情况将会进一步加剧
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3000亿方
而国产天然气只能增长到1600亿方
进口天然气总量需要从现在的721亿方
增长到1400亿方
几乎要翻一番,气从何来?
计划于2019年底开通的中俄管道(东线)
每年可以输入380亿方的天然气
加上现在已有的中亚管道和中缅管道
到时候管道气进口量大致可以达到700亿方
这就意味着
到2020年LNG年进口量要达到700亿方(5000万吨)
才能满足国内天然气需求
也就是要在2016年的2600万吨的基础上
还要新增2400万吨
但是按目前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签订的协议
到2020年前只能实现新增进口810万吨
缺口足足有1600万吨(200亿方左右)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
“气荒”的问题将会更加严峻
要获得与工业和民生需求相匹配的天然气
中国还需要付出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