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新蓝图 谷城乡村振兴战略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

2018-06-07 09:37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李璐  

今年以来,谷城县堰河村在全村提出了“四个一”的小康标准: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部小轿车、一家有一个致富项目或者一名致富能人,人均存款达到10万元。图为航拍的美丽堰河村一角。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5月23日,谷城县下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开创新时代谷城绿色发展新局面。

该县将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达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1

人才振兴:提升科技水平

加快农村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加快开发建设回归创业园、创业示范基地等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生产经营、市场拓展、品牌打造、公司治理等能力,力争到2020年培训农村创业创新人才10000人次。实施农村产业开路人培养工程,立足农村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培养100名县级农村产业开路人和1000名乡镇级农村产业开路人,实现全县所有村(社区)都有3名以上掌握一定实用技术、能够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农村产业开路人。

发展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挥专业合作社(协会)、社会中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农村人才培养“蓄水池”作用,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家庭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等新兴职业开发和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文化能人培养扶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加快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开展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开路人、电商创业脱贫带头人、村级信息员等多层次培训,每年培养农村电商人才300名以上。

2

产业振兴:建设富强农村

在产业振兴上,围绕茶叶、蔬菜等产业,着力打造一批有机产品知名品牌,大力建设“中国有机谷”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引导优势产业聚集。今年,重点在五山镇、紫金镇打造10万亩高香绿茶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有机认证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初步形成有机茶业产业园,力争到2022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3万亩。以“稻虾共作”为抓手,加快推进传统农业改造、现代农业示范,3年内全县发展“稻虾共作”面积5万亩以上,每个乡镇建成1个小龙虾繁育基地,争创全市小龙虾产业品牌建设先进县。

提升农产品加工发展水平。扎实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和成果对接,加大生物、环保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打造一批精深加工领军企业。

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围绕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打响“谷城,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旅游主题品牌。2019年底,每个乡镇(开发区)要建成1条乡村游精品线路,加快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薤山避暑疗养区等景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县休闲农业示范点达16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经营主体达12个,乡村旅游总收入突破13亿元。

同时,重点推进茶叶、食用菌、畜禽养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等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确保2018年全县所有贫困村出列。

3

文化振兴:倡导乡风文明

实施乡村文化基础战略。打响“新时代谷城红色文艺轻骑兵”品牌,以谷城湖北越调剧团为基础,率先组建县红色文艺轻骑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形成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着力开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系列文化品牌创建活动。重点打造五山镇民间艺术品“收藏之乡”、紫金镇“山歌之乡”、庙滩镇“传统民间文艺之乡”以及年俗文化艺术节、帐篷文化节等文体活动品牌,不断扩大谷城地域文化影响力。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大力推进戏曲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加强本土戏曲传承创新。认真做好送戏曲、送图书、送电影下乡工作。注重调动民间文艺人才、文艺团体积极性,构建专兼结合、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服务新格局。

实施乡村文化发展战略。整合谷城地方特色民间技艺、戏剧、习俗等深深根植于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新时代、新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究排场等陈规陋习。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文化发展。

4

生态振兴:构筑美丽乡村

深化乡村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严守耕地红线。加强南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薤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区域的保护与管理。

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日常维护,健全农村生活垃圾长效运行机制,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技术模式,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深入推进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全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控制,扎实开展清洁种植养殖;农药化肥使用实现减量化,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推广应用节本增效、绿色增产技术,逐步实现农药化肥使用减量化。

深入推进“绿满谷城”提升行动,统筹推进街区、通道、水系、山地、村庄绿化,力争每年新增省级绿色示范乡村5个以上。采取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森林抚育等多种措施,强化草地改良与建设,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

(来源:襄阳日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