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收成——安徽池州生态林业振兴乡村见闻

2018-07-02 15:18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游安琪  

西山村的焦枣、杨街村的药用牡丹、霄坑的茶叶......地处长江之滨的安徽池州坚持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富民惠民的金山银山。

6月下旬,记者在安徽池州贵池区走访发现,当地以林长制为抓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林业,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推动一村一品建设。林业的发展不但让天更蓝、水更绿,还促进了森林旅游、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融合发展。

在海拔500多米的池州贵池区棠溪镇西山村,记者看到,碧水青山映衬着蓝天白云,山林间万亩枣树枝繁叶茂,一颗颗晶莹的果实缀满枝头。

“目前西山村焦枣种植面积已达万亩。我们以公司+合作社+枣农+院校的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实现种植、技术、加工、销售一体化协同。统一产销标准,在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农药,确保生态品质。下一步还计划发展山林枣园观光游。”西山枣业发展公司负责人毕学云介绍。

当地人告诉记者,西山村地处山区,过去是出名的贫困村。如今发展山地生态枣业,西山焦枣成了“摇钱树”,老百姓几乎家家盖起小洋楼

“我一共种了40多亩1600株西山焦枣,一年收入35万元左右。”谈起收成,正在园里劳动的西山村家庭农场主张启权喜不自禁,“以前在外打工一年挣不了多少,几年前回家在公司的带动下,开始种植焦枣,加入焦枣产业联合体,技术、加工、销售这些都不用愁。”

“贵池区结合林长制,发展‘一村一业’生态林业,全区林业总产值达60亿元。”池州贵池区林业局局长杨张华介绍,建成杨街村药用牡丹、四联村林下经济、长垅村茶叶等14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项目80个,帮助1134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走进梅村镇霄坑村,高山峡谷、茂林修竹映入记者眼帘。凭借独特的生态优势,这里不但成为有名的特色景观旅游名村,还是以茶闻名的“茶村”。

“村子1600多人,90%的收入来源于茶叶。由于茶叶品质好,每年茶叶刚上市就被进村收购的茶商一抢而空,4000亩茶叶产出供不应求。”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伟告诉记者。如今,守住青山绿水,保护茶叶品牌意识已经深入当地村民心中。

王建伟说,村里清产核资,把村民变股民。准备提升改造180亩村级茶园,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集体收入除了给村民分红,还准备用来提升霄坑大峡谷的旅游基础设施。

兴林富民的政策激发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业激情。在池州富民茶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用学向记者描述了他的“宏伟蓝图”:借林长制推动林业升级的契机,依托合作社1000多亩的茶花基地及多年培育的名贵茶花品种,打造茶花小镇。

“依托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生产基地创建试点和全国首个森林生态标志产品交易平台,池州市在大力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打响林产品的生态品牌。”池州市林长办副主任丁文说。

(来源:新华网)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