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大山深处一面旗

2018-07-06 10:13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李璐  

一个土生土长的堰河人,深爱着自己的家乡。他26年如一日,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把偏僻落后的穷山村,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最美宜居村庄”“国家AAA景区”。今年56岁的闵洪艳,是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理事长。

守护绿水青山

“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远离城镇,地少山多,资源匮乏,原本是个穷困的小山村。1992年,闵洪艳担任堰河村党委书记。上任伊始,他确定了发展经济林、建设“绿色银行”的发展思路。

经济林开发期间,闵洪艳和村干部拿着铁锹、十字镐,带着家属齐上阵,每天早出晚归。就这样,村子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和杜仲等经济林3000多亩,绿色经济很快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2003年秋,村民李华同新房子落成,欢天喜地迎回了在深圳工作的女儿,可没想到女儿住了3天就要走。她说,房子是盖得不错,但到处又脏又乱,住不成!

这件小事沉甸甸地压在闵洪艳心头。他请来环保专家,先从垃圾分类、清扫道路等小事抓起,开展“一建四改”,培养环保小卫士、培植党员科技示范户、评选十佳生态文明户,在沿河两岸、公路两旁及农户房前屋后栽种香樟、垂柳、翠竹、桂花等风景树和生态林,在农户相对集中地段安装太阳能路灯和多功能垃圾箱……渐渐地,堰河山川绿起来了,河流清起来了,农舍美起来了,村庄亮起来了,实现了村在山水中、屋在树木中、路在花草中、人在图画中的美丽景色。

闵洪艳从一件件小事干起,一笔一笔把堰河“勾勒”成了绿水青山。

谋求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堰河村茶叶产业声名远播,同时又新增了香菇、木耳等特色产业,逐渐摆脱贫困。堰河名声大了,闵洪艳开始谋求更大发展。“让城里人喜欢堰河,这就是脱贫致富的资本,乡景乡情也能变成钱!”在闵洪艳带领下,村民方红军率先开办凤凰寨农家乐,一开业生意就很火爆,到堰河吃农家饭菜、观茶乡风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接着,天艺茶庄、银杏山庄……一个个农家饭庄建起来了。

农家乐的红火,让闵洪艳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逐步清晰起来:“山水变成风景,资源变成资本,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在他的倡导下,堰河村成立了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融资开发,初步形成了道乡寻踪游、茶色生香游、田园风光游三大特色旅游品牌。堰河银杏山庄、堰河茶艺馆、百日山庄被授予“全国金牌农家乐”荣誉称号。

2017年,合作社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经营收入8000余万元,全村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旅游业经营户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共享发展成果

闵洪艳说:“我的理想就是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共享发展成果。”他采取三个“三分之一”帮助贫困户脱贫:帮助三分之一贫困户发展旅游项目;把三分之一贫困户吸纳到旅游服务队伍中去;针对三分之一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脱贫。

如今,合作社已带动100多名贫困户就业,18户易地搬迁户依托民俗园乡村旅游项目拎包入住,无偿配股,收入稳定,“搬来先入社,年底就分红”,让易地贫困户搬稳、搬富、搬美,实现了“出穷窝、住新楼,会创业、能就业,走富路、拔穷根”。

在抓好扶贫攻坚的同时,闵洪艳积极推动村里生态文化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村内卫生室、小超市、文化大舞台、旅游服务站、居家养老中心等一应俱全,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每户一项脱贫致富项目、一栋小洋楼、一部小轿车、一笔10万元以上存款(投资)的“四个一”目标,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来源:襄阳日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