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红土地上的幸福密码 南河苏区村旅游扶贫乡村行

2018-07-13 17:46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李璐  

(养护光伏发电板)

(电商旅游服务中心)

(红心猕猴桃种植园)

悠悠南河畔,巍巍薤山下,有一片红色的土地——谷城县南河镇苏区村。这里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谷城县苏维埃政府、谷城地方红军创建和活动的重点区域,是贺龙率领红三军战斗过的地方。青山作证,绿水含情,这里从不缺少关注的目光。近年来,扶贫工作队进驻苏区村,寻找着——

“过去离家千里打工,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如今,在家门口养羊、养鸡……一年下来收入可以达到6万多,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这些都多亏了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7月9日,记者走进谷城县南河镇苏区村,二组村民彭国全这一番质朴而满怀感激的话语,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

鳞次栉比的新房,蜿蜒向前的道路,洋溢幸福的面容……行走在苏区村,你会发现,这是一幅村美、人和、宜居的幸福田园画卷。近年来频繁落地的帮扶政策、扎实有效的扶贫工作,给这里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生活形态的改变,更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所蕴藏的强大活力和滋养。

红心猕猴桃,填满“穷口袋”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这片土地,记者遇到的第一户人家男主人叫冯天明。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他热心地张罗着带大家去看他的红心猕猴桃种植园。

茂密的枝丫下,一串串果子长势喜人。冯天明一边忙着套袋,一边告诉记者:自从2015年10月,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来到苏区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和村委会的干部一起经过多次考察研判,决定花费40多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发展了30亩红心猕猴桃,并雇村里的贫困户和附近的村民来种植,还经常邀请种植专家来村里进行现场指导。“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如今这5亩猕猴桃已进入丰产期,果子产量、品质都提高了,还有了注册商标,价格会比去年高出不少。”

据扶贫工作队员江伟兵介绍:截至目前,整个苏区村发展猕猴桃产业已达100多亩,已建成苏区村支撑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全部达产后,亩平纯收入可达2万元。

光伏发电板,照亮脱贫路

其实,苏区村除了猕猴桃种植,光伏发电项目也成为贫困户增收的一项重要来源。记者遇到苏区村的老支书王能才时,他正在离家不到百米的光伏发电站里忙碌着。“祖祖辈辈靠山吃山,却没想到如今还能靠天吃饭。”王能才当了近30年的村支部书记,如今年过70的他和老伴儿养了6只羊、4头猪,平日里还负责养护光伏发电站,每年增收三四千元。

据介绍,村里的光伏发电项目第一期于2016年4月安装到位并网发电,当年发电4万多度,帮扶20个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第二批于2016年10月16日完成安装调试并网发电,实行动态管理,按年度评选出苏区村最困难的贫困户,每年帮助10-15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2017年度,全村光伏发电达到9万度,电费收入近8万元,覆盖30户贫困户,20户贫困户每户增收2000元,10户贫困户每户增收1000元。

据扶贫工作队介绍,今年将结合光伏发电补贴新政策,重新理顺收益分配关系,主要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为主,重点向家庭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倾斜。

电商服务站连通产业链

如何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电商平台链接起来,让苏区村的农特产品走出去?经过认真考察和论证,市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引进华夏创谷有限公司,建成谷城县第一家村集体所有的电商超市,使苏区村群众不出村可以收发快递,可以买到城市大超市物美价廉的商品,更为将来红心猕猴桃的销售打开网络销售渠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5月31日,苏区村电商旅游服务中心正式开业,当天上午销售营业额已达8000多元,预计今年集体收入可增加3万元。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行,电商旅游服务中心已经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

扶贫工作队介绍说:村办电商超市,最大的优点是让利于民真正惠及全村百姓,实行村民“会员制”,购物可积分,勤劳致富做好人好事也可积分,年终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收入将重点用于照顾家庭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把惠民服务卡变成扶贫工作的“连心卡”。

据华夏创谷有限公司负责人谭云峰介绍,未来将为贫困村重点打造“淘实惠”网络平台,依托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入户采集贫困家庭动态信息,让苏区村外出务工人员通过“淘实惠”网络平台随时可以了解家庭现状,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网上购买生活物品直接寄送到家,主动为家乡的农产品代言帮助销售,提升村支“两委”的凝聚力,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动性。

苏区村简介

苏区村是个革命老区村,位于谷城县南河镇与薤山国家森林公园交界处,地处大薤山脚下。1949年前,这里叫七里沟。1931年4月,中共谷城县委在大薤山建立了一支100多人40多条枪的武装——薤山游击队,苏区村也就成了游击队活动的地方。同年8月,薤山建立了红军游击队,正式在苏区村山上的陈家院子树旗。这支由中共鄂豫边特委领导的鄂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支党的武装,第一次在旗帜上贴了镰刀、斧头和“中国红军”4个大字。

抓党建示范,提振精气神

如何继承和发扬老区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答案就是擦亮红色底色,强力抓党建抓示范引领,使市、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颗红心一腔热情奉献给苏区村未来发展。“市里的、县里的领导们经常来家里问情况、想办法,我这老身板儿也要继续发挥作用。”在王能才的带动下,周边的贫困户也都不甘落后,积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不等不靠不要,经常现身说法,帮助驻村扶贫工作队引导更多的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过去我们都是坐等靠要的老思想。自从扶贫工作队来了,解开了我们的思想疙瘩,大家都抢着干、争着干。”冯天明告诉记者:村委会的“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栏”把各项政策写得明明白白,驻村扶贫工作队对家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商定脱贫致富措施,还送来了《精准扶贫政策“明白袋”》,将扶贫措施到户“明白卡”贴在家中,让贫困户与帮扶责任人双方接受村民监督。

今年,村委会副主任帅启福腰椎病发作,几乎都直不起腰来,但在红心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关键节点上,他带着驻村扶贫干部、村干部组织40多户贫困户在地里一干就是一个多月,拉近驻村扶贫干部、村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引导广大村民支持和参与苏区村建设发展。

如今,苏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苏区革命历史展览馆,已经成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今年以来,苏区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让优秀共产党员、孝老爱亲典型、勤劳致富典型等先进个人,带动全村优化风气,实现乡村文明目标,先后评选出“ 我 为 苏 区 山 羊 代言”——彭国全、“我为苏区红心猕猴桃代言”——冯天明、“我为苏区党员代言”——王能才等一批先进典型。

乡村文明风,“扶志”又“扶智”

在村委会对面的文化小广场上,刚举办的廉政文化进乡村的背景还没换下,傍晚时分,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在广场上嬉戏,村里的大姐们也正忙着准备晚上的广场舞排练。

就在这个小广场上,一台“青山绿水我的家”文化小康惠民群众文化展演活动让村里的每个人都大饱眼福,老支书王能才现身说法的一堂廉政课更让村里的党员干部们获益不少。

这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让思想教育春风化雨,更让村风民俗日渐文明。“过去忙完手里的活儿就凑在一起打牌拉家常,如今闲着的时间越来越少,日子越过越好,心里也越来越充实。”村民黄纯珍说,“苏区村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我们是红军后人,要把红色文化传承下去,不能给先辈抹黑丢脸。”

围绕乡村旅游做大绿色发展文章,苏区村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将购置400个垃圾桶,按户喷上户主姓名,与农户签订协议,实施垃圾分类治理集中收集处置。鼓励农户栽种桃树、梨树等果树,在村道两边种植四季常青树,为苏区村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预计到今年底,全村143户贫困户将全部实现脱贫目标。苏区村正按照新时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艰苦奋斗,提振精神,一个红色旅游美丽村庄正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记者手记

从苏区村回市区,车程近3个小时。一路上,脑海里始终反复的是老支书王能才嘴里念叨的8个字——吃得了亏,带得了头。

这是老支书从扶贫工作队员身上总结出来的,凝聚着一位农村老党员最朴素的情感。这种情感,直抵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一天下来,所见所闻,大到战略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小至村民住房、老乡吃水、孩子读书……近年来,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的每一项工作,既兼顾当下,又着眼长远,充满了对革命老区的浓情关怀。

苏区村村民懂得,今天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无数的人在为他们负重前行。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全民的共同意志。苏区村人民定不负时代眷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将继续书写新时代的荣光。

(来源:襄阳晚报)

(养护光伏发电板)

(电商旅游服务中心)

(红心猕猴桃种植园)

悠悠南河畔,巍巍薤山下,有一片红色的土地——谷城县南河镇苏区村。这里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谷城县苏维埃政府、谷城地方红军创建和活动的重点区域,是贺龙率领红三军战斗过的地方。青山作证,绿水含情,这里从不缺少关注的目光。近年来,扶贫工作队进驻苏区村,寻找着——

“过去离家千里打工,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如今,在家门口养羊、养鸡……一年下来收入可以达到6万多,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这些都多亏了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7月9日,记者走进谷城县南河镇苏区村,二组村民彭国全这一番质朴而满怀感激的话语,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

鳞次栉比的新房,蜿蜒向前的道路,洋溢幸福的面容……行走在苏区村,你会发现,这是一幅村美、人和、宜居的幸福田园画卷。近年来频繁落地的帮扶政策、扎实有效的扶贫工作,给这里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生活形态的改变,更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所蕴藏的强大活力和滋养。

红心猕猴桃,填满“穷口袋”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这片土地,记者遇到的第一户人家男主人叫冯天明。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他热心地张罗着带大家去看他的红心猕猴桃种植园。

茂密的枝丫下,一串串果子长势喜人。冯天明一边忙着套袋,一边告诉记者:自从2015年10月,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来到苏区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和村委会的干部一起经过多次考察研判,决定花费40多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发展了30亩红心猕猴桃,并雇村里的贫困户和附近的村民来种植,还经常邀请种植专家来村里进行现场指导。“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如今这5亩猕猴桃已进入丰产期,果子产量、品质都提高了,还有了注册商标,价格会比去年高出不少。”

据扶贫工作队员江伟兵介绍:截至目前,整个苏区村发展猕猴桃产业已达100多亩,已建成苏区村支撑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全部达产后,亩平纯收入可达2万元。

光伏发电板,照亮脱贫路

其实,苏区村除了猕猴桃种植,光伏发电项目也成为贫困户增收的一项重要来源。记者遇到苏区村的老支书王能才时,他正在离家不到百米的光伏发电站里忙碌着。“祖祖辈辈靠山吃山,却没想到如今还能靠天吃饭。”王能才当了近30年的村支部书记,如今年过70的他和老伴儿养了6只羊、4头猪,平日里还负责养护光伏发电站,每年增收三四千元。

据介绍,村里的光伏发电项目第一期于2016年4月安装到位并网发电,当年发电4万多度,帮扶20个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第二批于2016年10月16日完成安装调试并网发电,实行动态管理,按年度评选出苏区村最困难的贫困户,每年帮助10-15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2017年度,全村光伏发电达到9万度,电费收入近8万元,覆盖30户贫困户,20户贫困户每户增收2000元,10户贫困户每户增收1000元。

据扶贫工作队介绍,今年将结合光伏发电补贴新政策,重新理顺收益分配关系,主要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为主,重点向家庭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倾斜。

电商服务站连通产业链

如何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电商平台链接起来,让苏区村的农特产品走出去?经过认真考察和论证,市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引进华夏创谷有限公司,建成谷城县第一家村集体所有的电商超市,使苏区村群众不出村可以收发快递,可以买到城市大超市物美价廉的商品,更为将来红心猕猴桃的销售打开网络销售渠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5月31日,苏区村电商旅游服务中心正式开业,当天上午销售营业额已达8000多元,预计今年集体收入可增加3万元。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行,电商旅游服务中心已经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

扶贫工作队介绍说:村办电商超市,最大的优点是让利于民真正惠及全村百姓,实行村民“会员制”,购物可积分,勤劳致富做好人好事也可积分,年终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收入将重点用于照顾家庭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把惠民服务卡变成扶贫工作的“连心卡”。

据华夏创谷有限公司负责人谭云峰介绍,未来将为贫困村重点打造“淘实惠”网络平台,依托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入户采集贫困家庭动态信息,让苏区村外出务工人员通过“淘实惠”网络平台随时可以了解家庭现状,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网上购买生活物品直接寄送到家,主动为家乡的农产品代言帮助销售,提升村支“两委”的凝聚力,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动性。

苏区村简介

苏区村是个革命老区村,位于谷城县南河镇与薤山国家森林公园交界处,地处大薤山脚下。1949年前,这里叫七里沟。1931年4月,中共谷城县委在大薤山建立了一支100多人40多条枪的武装——薤山游击队,苏区村也就成了游击队活动的地方。同年8月,薤山建立了红军游击队,正式在苏区村山上的陈家院子树旗。这支由中共鄂豫边特委领导的鄂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支党的武装,第一次在旗帜上贴了镰刀、斧头和“中国红军”4个大字。

抓党建示范,提振精气神

如何继承和发扬老区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答案就是擦亮红色底色,强力抓党建抓示范引领,使市、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颗红心一腔热情奉献给苏区村未来发展。“市里的、县里的领导们经常来家里问情况、想办法,我这老身板儿也要继续发挥作用。”在王能才的带动下,周边的贫困户也都不甘落后,积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不等不靠不要,经常现身说法,帮助驻村扶贫工作队引导更多的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过去我们都是坐等靠要的老思想。自从扶贫工作队来了,解开了我们的思想疙瘩,大家都抢着干、争着干。”冯天明告诉记者:村委会的“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栏”把各项政策写得明明白白,驻村扶贫工作队对家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商定脱贫致富措施,还送来了《精准扶贫政策“明白袋”》,将扶贫措施到户“明白卡”贴在家中,让贫困户与帮扶责任人双方接受村民监督。

今年,村委会副主任帅启福腰椎病发作,几乎都直不起腰来,但在红心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关键节点上,他带着驻村扶贫干部、村干部组织40多户贫困户在地里一干就是一个多月,拉近驻村扶贫干部、村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引导广大村民支持和参与苏区村建设发展。

如今,苏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苏区革命历史展览馆,已经成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今年以来,苏区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让优秀共产党员、孝老爱亲典型、勤劳致富典型等先进个人,带动全村优化风气,实现乡村文明目标,先后评选出“ 我 为 苏 区 山 羊 代言”——彭国全、“我为苏区红心猕猴桃代言”——冯天明、“我为苏区党员代言”——王能才等一批先进典型。

乡村文明风,“扶志”又“扶智”

在村委会对面的文化小广场上,刚举办的廉政文化进乡村的背景还没换下,傍晚时分,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在广场上嬉戏,村里的大姐们也正忙着准备晚上的广场舞排练。

就在这个小广场上,一台“青山绿水我的家”文化小康惠民群众文化展演活动让村里的每个人都大饱眼福,老支书王能才现身说法的一堂廉政课更让村里的党员干部们获益不少。

这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让思想教育春风化雨,更让村风民俗日渐文明。“过去忙完手里的活儿就凑在一起打牌拉家常,如今闲着的时间越来越少,日子越过越好,心里也越来越充实。”村民黄纯珍说,“苏区村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我们是红军后人,要把红色文化传承下去,不能给先辈抹黑丢脸。”

围绕乡村旅游做大绿色发展文章,苏区村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将购置400个垃圾桶,按户喷上户主姓名,与农户签订协议,实施垃圾分类治理集中收集处置。鼓励农户栽种桃树、梨树等果树,在村道两边种植四季常青树,为苏区村做大做强“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预计到今年底,全村143户贫困户将全部实现脱贫目标。苏区村正按照新时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艰苦奋斗,提振精神,一个红色旅游美丽村庄正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记者手记

从苏区村回市区,车程近3个小时。一路上,脑海里始终反复的是老支书王能才嘴里念叨的8个字——吃得了亏,带得了头。

这是老支书从扶贫工作队员身上总结出来的,凝聚着一位农村老党员最朴素的情感。这种情感,直抵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一天下来,所见所闻,大到战略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小至村民住房、老乡吃水、孩子读书……近年来,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的每一项工作,既兼顾当下,又着眼长远,充满了对革命老区的浓情关怀。

苏区村村民懂得,今天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无数的人在为他们负重前行。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全民的共同意志。苏区村人民定不负时代眷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将继续书写新时代的荣光。

(来源:襄阳晚报)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