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名旅客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登机口进行人脸识别“刷脸”登机)
(2018年7月12日,在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农业银行网点,市民在客户经理指导下使用“刷脸”转账)
(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现场体验“刷脸”进站技术)
(2018年7月2日,在浙江省德清县武康办税大厅内,纳税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刷脸”办税,全过程用时不到10秒钟)
(顾客在京东无人超市山东烟台大悦城店选购商品,实现“刷脸”进店、“刷脸”付款)
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将在今年四季度进行电子客票试点运营,明年将在全国范围内的高铁中推广。技术的发展已经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刷脸”即可进站、扫身份证就能乘车。“无证出行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社会合作效率的好思路”,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认为,“无证出行”的出现,意味着社会管理方式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
而未来,越来越多的证件都将以电子化的方式进入百姓的日常。一个不用手机、不用银行卡、不用现金,“刷脸吃饭”“刷脸购物”“刷脸取钱”的智慧时代正在来临。
多领域步入“无证”时代
“取纸质票有时候确实很麻烦,还要担心丢。”家住河南洛阳的焦同学就曾遇到过在高峰时期,因为火车站取票口队伍过长而来不及取票耽误了行程的事。目前,国内一些主要城市之间的高铁车次已经基本实现了刷身份证乘车。而在一些中小城市,仍有不少高铁车次不支持“无纸化”乘车。
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在“智能高铁发展暨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十周年论坛”上宣布,电子客票将于明年在全国推广。届时,乘客可以通过刷手机、刷身份证直接进站乘车,不需要在乘车之前特意换取纸质车票。北京市民王先生认为,电子客票能减少误车的现象,这一举措很便民。
不仅仅是铁路,不少地方的城市公共交通现在也能做到“无证出行”了。今年5月19日,北京市轨道交通APP“易通行”全网正式运行。乘客可以在“易通行”上选择直接刷二维码乘车、线上购票车站取票、现场购票等多种方式,不用办卡,无需等候,一部智能手机解决问题。这一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乘客出行的便捷性,减小了地铁卡丢失、损坏的风险,让北京地铁迈进“秒进站”的新时代。
“‘嘀’声响起后即可通过闸机,由后台系统自动完成缴费扣款。”据北京地铁工作人员介绍,在乘车时,乘客只需要将APP中的乘车二维码对准地铁闸机上的小黄框(扫码处),整个进站过程不到一秒钟,能够为上班族节省不少时间。“手机应用还能享受跟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同样的优惠。”在北京工作的李先生平日里已经常用手机乘车了。有关专家表示,北京地铁每天有超过1000万人次的客流,“无票”运行能够大幅提高通行效率,同时也能减少逃票等不文明现象。
据悉,北京地铁还有望支持掌纹识别和面部识别这两种生物识别系统,如果实现,今后乘客忘记带手机也能进地铁站乘车了。实际上类似的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上海地铁投入使用了,部分车站采用了面部识别,但仅仅用在特殊出口。因为残疾军人、离休干部、盲人、革命烈士家属和伤残警察等人群是可以凭证件免费乘坐地铁的,但是专人值守特殊通道又太浪费人力,所以采用生物识别功能之后就能大大减少查证的人力成本了,用户也仅仅需要注册一下,不用走到哪都带着各种证件。
在天津,300余条公交线路、6300辆公交车全覆盖,超过140万人领取了公交电子客票。市民上车后,通过扫描手机支付宝“天津公交电子客票”的二维码,即可支付成功。蚂蚁金服工作人员介绍,天津公交电子客票于2018年2月正式上线,至今已经累计服务近3000万人次。不少外地游客都称赞,“支付宝里领张卡就能坐公交,在天津旅游更方便了。”
“电子证件的使用范围正逐渐扩大。”广州市民吴志伟告诉笔者,他已经在6月份注册了电子驾照。目前,全国多地交管部门都推出了电子驾照的便民政策,其中,广州、南京、哈尔滨、温州、金华等城市已于2018年1月1日全面启用。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实体证件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更多种类的“电子证件”将会进一步普及,居民出行也将越来越方便。
政企合作助推智慧生活
技术创新是建设更加智慧化生活场景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智慧升级,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深化政企合作,打破信息共享的壁垒,让普通民众的生活更便利。
7月5日,天津市和蚂蚁金服集团联合推出“电子证件信息服务”,此次上线的电子证件包括电子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居住证和户口簿。这意味着,如果忘记携带身份证件,公民只需要通过智能手机证明自己的身份。目前,天津市有1992家酒店,186家典当行支持使用支付宝公安民生服务中的电子证件信息。截至7月16日,全国已经累计有19个城市使用了支付宝的电子身份证,据统计,已有超过600万人领取。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4G用户总数达到9.97亿,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达34854万户,“互联网+智慧生活”形成了稳定的需求群体。
“庞大的数字用户将为智慧生活提供稳定的需求,这将倒逼智能化技术的创新,进而推动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左晓栋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证”出行在未来的智慧生活中只是冰山一角。电子政务、“刷脸”办事,都将推动信息惠民、便民、利民深入发展。
“除了便捷性外,安全性是我最关注这项技术的地方。”在长沙读书的大学生小刘对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很是担心。在上传电子证件的过程中,她需要拍摄身份证正反面,按照提示进行朗读并自动采集视人像。小刘认为平台对信息的保密十分关键:“身份证、声音和人像都被采集了,如果被窃用了,可就麻烦了。”
笔者在试用电子身份证的过程中发现,用户可以使用警务APP进行认证。据悉,认证数据若不通过,则会转入人工审核。“解决网络空间的可信问题,关键是要保护好个人隐私,建立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左晓栋认为,通过企业和公安部门的信息共享,可以提高“无证”技术的安全性。
证件全面电子化任重道远
在中国,“无证”生活首先基于庞大的数据优势,同时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云计算技术,进一步推动了电子证件数据库的建设,使得电子证件的优势得以彰显。
“电子证件的推广速度真快”,这是广西省南宁市市民蓝女士的切身感受。从2016年年底南宁市公安局与腾讯公司首次合作推行身份信息电子化,到2018年4月支付宝卡包加入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功能,前后只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目前在中国,深圳、广州、郑州、南昌等多个城市,已有电子社保卡、电子居住卡、电子驾驶证等电子证件上线。
但同时,电子身份证的功能还远非尽善尽美。目前其城市应用场景仍相对有限。在河南省郑州市,仅有电力营业厅支持电子身份证的使用。而在天津市,也只有酒店和典当行业能用得上电子身份证。“要想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便利,电子身份证未来应该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在天津市工作的牛女士说道。
电子证件除了在推行范围上存在不足,法律上也还有许多制约。前段时间,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金华市等地推出的电子驾照风靡一时,但必须注意到,它是地方推出的便民措施,使用范围仅限于本市的普通道路。换句话说,在高速公路上驾车或者跨省驾车,驾驶员仍必须随身携带实体驾照。“网证不能完全代替实体证件。”浙江省台州市国土局黄璋副局长表示,虽然电子证件具有易保管、易携带,有多重密码保护的特点,能够大大降低证件丢失的概率和被人冒用的可能性,但要取代实体证件,电子证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要依赖于互联网,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电子化趋势。”左晓栋谈到,新的生活方式必将带来社会管理模式的革新,而证件电子化是实现智慧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在监管领域,更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电子化证件与智慧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