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者
必培其根
种德者
必养其心
150年前的今天
在浙江绍兴
一位大家出世了
蔡元培
民主主义革命家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出生在绍兴城里,早年的科举道路可以说一帆风顺。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28岁成为翰林院编修,可以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按理说,他可以在仕途上非常顺利地走下去。可时代不允许,他作为一个读书人,兼济苍生的情怀不允许
点翰林后几年,发生了影响深远的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很快被顽固势力扼杀了,他难以忍受这样的刺激,毅然告别官场南下,致力于办教育。
蔡元培留德时期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随后,他行走万里,远赴德国柏林、莱比锡等地学习、研究。他既有科举考试的完整经历,深厚的旧学根基,又有长期在德、法,等欧洲国家学习研究的经历,可谓“学贯中西”。
1916年在法国与华法教育会成员合影,后排左二为蔡元培。(图片来源:北京大学校友会公众号)
1916年底,蔡元培应邀回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拉开了他人生最辉煌的序幕。
他进入北大提出了自己的办学方针
就是有名的八个字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蔡元培对北大的整顿是从文科入手的
第一步是请人
他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胡适、周作人、王世杰等一大批新学方面的重要人物。
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的合影(图片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同时又保留或聘请了,一批在学术上有很高造诣,但在政治上非常保守,甚至主张君主制的学者,像辜鸿铭、刘师培、黄侃、钱玄同。辜鸿铭在清朝垮台之后,依然拖着一条长辫,在北大的讲台上教英文,上课时甚至身边还有一个“仆人”,在边上伺候泡茶、抽烟,教师之间,有不同观点可以唱对台戏。
蔡元培是真正的学界泰斗,受到举世景仰是实至名归。
鲁迅始终尊敬这位同乡前辈。从51岁出任北大校长到61岁最后卸任,蔡元培在任一共10年,但实际上在校时间不足5年。其间,为了坚持他的办学理念,他曾七辞北大校长而不准。
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北京大学这颗树苗,才能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坚韧不拔,茁壮成长。
北大之所以是北大,是千万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始于蔡元培一手塑造的北大精神,称他为“北大之父”并不为过。
岁月变迁
时光荏苒
如今的北大
早已成为
世界的一流学府之一
永远记得,他对学生的肺腑之言:
①自己尊重自己、化孤独为共同、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有计划的运动;
②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③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他也曾痛心疾首:
混文凭,
是自误!
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对学生无比地关爱
让世人至今缅怀敬仰
就如毛泽东对蔡元培的评价: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云山苍苍终可跃,
江水泱泱任我行。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牛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