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两不误 脱贫又致富 这个扶贫车间真的太Skr了!

2018-08-11 17:00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李璐  

(图为:丹江口市丁家营镇丁家营村食用菌大棚扶贫车间。)

图为:“工农两不误,脱贫早致富”宣传展板格外醒目。)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回归经济”。最近几年,扶贫车间如雨后春笋,在荆楚大地破土而出。

作为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扶贫车间开办到田间地头,成为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新途径,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打工顾家两不误。

利用流转土地、农村闲置厂房、闲置学校房屋以及闲置农房,开展劳动密集型生产,主要从事服装、农产品等加工,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生产方式,被称为扶贫车间。

不少作坊式扶贫车间,会不会成为新的安全隐患?或者成为新的污染源头?7月上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扶贫车间比较集中的丹江口等地探访。

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大山披翠,雨雾笼罩。

7月4日,丹江口市丁家营镇,沿着山谷公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驱车前往殷河村。村口路边一块“丁家营镇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牌子,格外醒目。殷河两岸,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河之右岸,一块平整的田地上,几个新建的食用菌大棚出现在眼前。

据介绍,这个靠流转土地于今年初建起的食用菌大棚车间,成了最新在丁家营镇建成的扶贫车间之一。

“工农两不误,脱贫早致富”。集镇上,丹江口轻工服装产业园路边,巨型宣传展板也很吸人眼球。

与室外相对静谧不同,产业园内一个个服装加工车间内,裁剪、缝制、整烫……每道工序都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在园内鑫德服饰公司入口,醒目地挂着“丁家营镇服装产业扶贫车间”标牌。

服装产业园斜对面一路之隔,是湖北鼎正织造公司的生产车间,外墙上同样钉着全镇统一制式的扶贫车间标牌。

镇上曾有解放军总后服装厂。近年来,丁家营镇抢抓精准扶贫政策机遇,发挥传统服装加工产业优势,在有着近两万人的这个山区乡镇,建成扶贫车间(作坊)26个,实现“村村有车间、户户有事做、月月有收入”。

扶贫车间很火。最新统计显示,整个十堰市,目前共开办扶贫车间235个。

丁家营镇的盛况,只是全省乡村扶贫车间火爆的一个缩影。

在国家级贫困县来凤县,近年大力发展藤茶,藤茶产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全县在三胡乡、革勒车镇等乡镇建起众多藤茶加工扶贫车间。

在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江咀村,有一家洗涤厂,黄州区的宾馆、酒店等处的毛巾、床单和桌布,差不多都是在这里洗涤,厂里的80多名员工,一半以上是精准扶贫对象。

在孝感大悟、孝昌等地,扶贫车间点点繁星,在青山绿水间生长、蔓延。

深度改变农村生产生活

昔日雁南飞,今朝凤还巢。

“我们三次南下广东,终于把他请回来了。”殷河村干部张勇、石良全说的这个“他”,就是食用菌大棚扶贫车间的老板舒丹。

36岁的舒丹,以前在广州开厂加工牛仔服。2017年10月回乡创业,本想继续经营服装,但发现家乡服装厂已趋饱和,遂决定发展小花菇。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舒丹很快流转了39亩地,建起食用菌大棚。

寂静的大山,慢慢恢复了人气。

“扎袋、翻袋、排水、通风等等,都要请工,最多一天,有30多人来做工。”张勇介绍。

聚人气,是扶贫车间带给乡村的改变之一,除此,扶贫车间还给村民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土地流转有一笔收入,在家门口打工又有一笔收入,加入合作社年底社员还可参与分红。

51岁的魏恒清,以前在武汉打工,现在他将几亩地流转给了舒丹,自己则成了食用菌大棚管理员。“在外打工,迟早要回来。做管理员同时,也学点技术,将来自己也要发展小花菇。”他说。

食用菌大棚、服装加工厂等,都属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需要大量工人。

“扶贫车间不仅激活了返乡创业者,留守农村的妇女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也找到了增收的渠道,人口红利得到充分挖掘。”随行镇干部说,鑫德服饰还针对一些年纪偏大、没有一技之长,甚至身有残疾的贫困人员,挑选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容易上手的作业,每天早上运送到贫困户家中,完成后又派人上门回收,让这些特困群众足不出户获得收入,真正迈开致富步伐。

“人性化管理也在乡村安了家”。

眼下正值学生放暑假。为让带孩子的家长安心上工,当地还在车间内划出一块区域,开办“安幼之家”,记者采访时,十几个小孩在“安幼之家”看书、玩玩具。

生产坯布和弹性纤维的湖北鼎正织造公司的生产车间,以前就是一处闲置厂房,经当地装修改造后,租给了鼎正公司。

扶贫车间带给乡村的,还有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改变。

来凤县三胡乡黄柏村的很多村民,将自家的地流转给藤茶公司,自己又在藤茶公司打工。家住黄柏村62岁的杨丙珍说,以前,自家地种的玉米、土豆,好点的都拿去卖钱了,一年的收入也好不到哪去;从2012年起,她将家里的5亩地流转给了金祈藤茶公司,除了每年土地流转收入,到该公司打工平均每月还可挣1000多元。“现在是拿钱去买好点的土豆、玉米回来,煮了自己和儿孙们一起吃。”她说。

对标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早前,有媒体披露,在国内部分地区,扶贫车间存在消防和环评不达标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我省的情况如何?

丁家营镇殷河村干部介绍,袋料食用菌,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等做原料,实现综合利用,走的是生态环保与产业脱贫双赢的路子。

湖北鼎正织造公司副总经理王永林说,该公司虽然生产的是布料,但只是半成品,后期印染还得运到浙江进行专业加工。

丁家营以镇政府为责任主体,负责全镇范围内扶贫车间的统筹、协调、建立,在扶贫车间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步推进消防安全设施配套完善。比如服装生产车间,按照标准化纺织车间要求,安装消防喷淋设施、报警装置,科学配齐灭火器,室内外全面实现了社会治安和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设施全覆盖。镇上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隐患第一时间督促企业整改、消除。

同时,镇上出台政策,对吸纳贫困人员就业、签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的扶贫车间,给予2-10万元补贴补助等。

“但不会因为是扶贫车间,就‘开口子’。”十堰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大力发展扶贫车间,用二三产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非常好的一种途径。十堰是水源地,环保要求高,污染企业绝不可能进来。

“扶贫车间标准要逐步朝规范管理上过渡,不能搞得像过去有些乡镇企业一样,到处冒烟,处处点火。”

“希望将一些扶贫车间培育做大,做成支柱产业,把实体经济做起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保障。”

记者从十堰市了解到,该市计划到2020年力争做到每个乡镇至少有10个扶贫车间,全市就有1000多个扶贫车间。

省委农村工作部新农办主任熊义柏表示,扶贫车间,有的地方叫就业车间,不管叫什么,都要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之路。

熊义柏说,对扶贫车间要设门槛,做到监管不放松,让利扶持,绝对不能带来污染转移。“一些制鞋厂,如果用的胶不好,不仅污染严重,对工人的身体伤害也大,这样的工厂就要坚决拒之门外,不能富了老板、害了乡亲。”最后,还要引导农民防范风险,防范不法之徒搞非法集资卷款逃跑等。

熊义柏建议要多发展种、养类扶贫车间。

在丹江口市,记者见到几处种植、养殖类绿色扶贫车间。在茅腊坪村,因襄阳一家生产苦瓜酒的企业,需要一种在酒瓶里长到约13厘米长、从瓶口倒不出来的小苦瓜泡苦瓜酒,经驻村工作队牵线,今年该村发展了一批种植户试种这种苦瓜,现在苦瓜已被企业回购了一批,苦瓜身价,从约1元1斤,暴涨至1.8元一小个。

(来源:湖北日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