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榜样】李春阁:拾遗谷城文化 润泽乡亲乡梓

2018-08-13 17:48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李璐  

(李春阁(右)与老艺人座谈)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谷城县文化馆馆长李春阁坚守在群众文化阵地上,沉浸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之中,把一个个即将失落的文化明珠重新拾起,让文化润泽乡亲,造福乡梓。

李春阁18岁进入谷城剧团,常年进村入户演出,这使她了解到基层群众对谷城文化的喜爱。

李春阁说:基层文化工作千难万难,我坚信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再加上为百姓为事的真心,什么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2007年,李春阁由县曲剧团团长调任县文化馆馆长。为不让文化遗产变成文化“遗憾”,上任伊始,李春阁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一头扎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

“紫金山歌”是谷城一带山民的歌谣,是农耕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随着老一代歌手年岁渐高,年轻人又不愿学,山歌面临着失传的境遇。2008年,李春阁听说紫金镇深山中有一位“山歌王”,便先后四次到深山里为老人录歌,每次她都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再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录歌时,老人唱一句,她用录音笔记一句,然后整理成曲谱和歌词。两年里,李春阁“抢救”出“紫金山歌”149首。2009年3月,襄阳市政府公布全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紫金山歌”名列其中。

“拾遗”远不止这些。石花空心奎面200多年前就已驰名荆楚大地,清乾隆年间被纳为贡品。由于多种原因,石花奎面工艺也面临失传绝境。李春阁几经周折,费尽心力,终于让石花空心奎面成为谷城“非遗”的名片,成为省旅游局认可的旅游纪念品。


(非遗——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历史悠久,作为传统的艺术品,工序复杂,艺术性很高,同样因非遗申报被世人认可。

谷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周莹山说:黄杨木雕从2007年就开始在申报,由县里到市里到省里,主要是文化馆的领导、馆长主持申报这个事。几经周折,才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我的传承人的事情才落实。

在李春阁的主导和带动下,6年来,谷城共收集非遗线索1116条,调查登录项目318项,被省政府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4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5个。

李春阁一边拾遗,一边以地方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为基础,培植业余文艺团队。通过努力,在全县社区建起30多个业余文艺团队,在农村组建200多支业余演出队伍。她动员社会力量,在人员集中、交通便利的农村中心地带建设文化大院,并强化遍布全县农村的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的文化功能,使这些阵地成为农民求知求乐的课堂,了解政策的窗口,参加文娱活动的平台,学用科技知识的驿站。

李春阁用坚守与付出,诠释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荣光。她被评为全省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工作者、首届襄阳市隆中文化名人。非遗项目湖北越调《打金枝》片段获全省首届群文系统业务技能大赛金奖。

(来源:云上谷城全媒体记者:石习婷 琚晓青 实习生 曾铁弼)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