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逼孩子一把就不知道他有多优秀?太多父母掉进了这个坑

2018-08-18 10:22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 :王正洋  

中国不缺优秀的家长,缺的是正常的家长……

1

高考成绩出来了,办公室里炸开了锅。周姐的女儿考取了清华美院设计专业,专业分第一,文化分高出提档线二十多分。陈姐的女儿稍差些,报了人大,另外三名子弟也都分别被985的大学收了。一众人等议论纷纷,感慨别人家孩子的出色,遥想自己家孩子高考的时候,紧张而焦虑。继而热议暑期补习,兴趣班,商量怎样利用暑期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弯道超车。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牵动着一个家庭最敏感的神经,逼孩子学习和努力也成为父母的普遍共识。

这也无可厚非,孩子的惰性强,玩心大,自制力差,对未来形势估计不足,需要家长的分析和指引。而“孩子快乐就好,给孩子更多自由”做法常常导致一些不良习惯:贪图眼前玩乐、易放弃、不自信、不坚持、啃老,甚至出现性格缺陷。即使天分高,兴趣浓,缺了坚持和毅力,一旦枯燥和乏味,也容易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著名歌手周杰伦做客《鲁豫有约》时,坦言自己学琴是被逼的。一开始他学画画,但玩性大,水平久未长进,便放弃了。后来学钢琴时,妈妈为了防止他重蹈覆辙,每当他练琴时,就拿根棍子站在他后面。他说如果妈妈当年不那样逼他,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所以,不溺爱,不放任,适当逼孩子一下,使孩子释放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状态,才是父母负责任的爱。

2

然而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急、过多、过早”,无视孩子的实际情况,逼孩子按父母的意愿选择和努力,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甚至走向极端,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前些年,刘毓和女儿刘素素的悲剧直到现在也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刘毓是大连某大学系主任,教授,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爱人公务员,身居高位。

优秀的父母自然对孩子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事与愿违,他们的女儿刘素素言语能力发迟缓,反应慢,在很多方面都弱于同龄的孩子。

为了让女儿达到自己的要求,刘毓对女儿进行了全方位的“优秀的”打造,每天逼着素素吃各种营养品,甚至导致孩子早熟。小学和初中阶段,不惜重金请市里数一数二的家教老师对素素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把业余时间排的满满的。在母亲的逼迫下,素素小学和初中的成绩还不错,初中考试一直排前五名。

进入高中后,素素觉得高中课程太难了,明显跟不上,想去职校学护工,但遭到刘毓的强烈反对,“除非我明天死了,否则素素一定要上大学,而且是名校。”

在素素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如妈妈所愿,她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但也并不轻松,她必须一直学习才能应对大学的课程。毕业时她感慨说:“16年的读书生涯太累了,很多次都不想活了。”

毕业后,刘毓托关系把素素弄进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但这没有成为她全新的开始,工作中,她不能胜任,遭到批评,聚会时,她没有特长展示,十分狼狈,同事们开始冷落她,她成为了公司可有可无的人。她两次和妈妈商量,想辞职去做一名乡村教师,都遭到妈妈的强烈反对。

一天下午,她从单位21楼飞身而下,当场身亡。自杀前她曾给妈妈留下了一封邮件,内容很简单:

爸爸妈妈我一直希望可以成为你们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可是我始终成不了那种人,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别人的优秀都是用来突出我的愚笨,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许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类,不聪明,但活得很快乐。

父母希望孩子走的阳光大道却成了孩子的不归路,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用一个僵死的目标来要求和逼迫孩子,最终拔苗助长,苗死人亡。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可刘毓偏偏让素素去攀那根本不属于她的高枝,最终从不属于她的高处摔了下来。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北京大学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从2004年开始启动了一项全国性调查,对象是初中、高中、失学10岁至24岁的学生。13个省,141580个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有过自杀计划的占6.5%,其中学习压力大,父母期望值高,是自杀的首要原因。

3

放任和逼迫仿佛一个天平的两端,父母在任何一端加的砝码过重,都会导致天平失衡。

逼孩子是门艺术,需要父母拿捏好分寸,适度的逼迫可以产生适度的可接受的痛感,给孩子以警醒,在即将滑坡或重要的拐点上,助他们及时止步,调整方向。但如果用力过猛或方法不当,则会产生反向的,消极的结果。

如何权衡和找到彼此的契合点,如何做到有弹性,有温度的逼迫,则需要父母认真学习,并且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不断反思和调试。

其一,尊重孩子的独一无二,做淡然型父母

中国的父母似乎有一种通病,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习惯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盲目跟风和从众心理严重,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也一定要报个钢琴班来学。别人家的孩子报了七个辅导班,自己的孩子报了四个,就仿佛吃了大亏。

“比较是万恶之源”,父母常常在比较中焦虑不安,并且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使整个家庭弥漫着一种紧张焦躁,甚至剑拔弩张的气氛。

别人的孩子再好也是别人的孩子,跟你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与其羡慕别人的孩子,不如学着去欣赏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水平、情感和思维方式因人而异,当父母放弃比较,就会发现“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说法,其实没那么做作。尝试去做淡然型父母,正视孩子的个体差异,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和陪伴孩子。

设定真正符合孩子的目标,要灵活,有调整的余地,不要用班级前三,年级前五等这些具体的数字目标去框定孩子。美来自于你的孩子基于时间轴的自我比较,告诉他“你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己”,“你只需要比一个人更好,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把孩子看作一个普通人,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救赎。

其二,有温度,有弹性,不僵化

在家庭这个基本单元中,真正起约束和调节作用的是爱和家人间的情感。逼孩子要有温度,要“持以坦白的态度,出以诚恳的目的”。

陪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而许多父母却不合格,他们尽管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却常常的是无效的,甚至是负向的,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父母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你说你一直和孩子在一起,但自省一下,你是在给孩子读睡前故事,还是你在沙发这头玩手机,孩子在沙发那头看电视。你是在陪孩子一起搭积木做游戏,还是你在刷微信,孩子边玩边用恳求的眼光默默看着你。孩子的玩具坏了,你是找来工具和他一起边修理边讨论,还是丢给他一堆钱说“再去买一个新的吧”。

孩子的学习上遇到困难,情绪低落时,你是抱怨他,“你怎么这么笨?怎么就你不会?”还是静静地陪着他,待他情绪平复,和他一起分析讨论,帮他找到解决的办法。

逼孩子要考虑孩子的情绪,选择合适的方式,重视心理上有效的沟通。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爸爸的确对孩子要求严格,甚至有些苛刻。他逼两个孩子每天早起训练,逼他们剪掉心爱的长发,逼她们和男孩比赛……

起初爸爸并没打算把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运动员,一次偶然,两个孩子和男孩打架打赢了,他发现孩子身上遗传了他的潜质,有发展和塑造的可能性,才决定试试。面对妻子反对,他提出给他一年的时间,如果不成功,他就放弃,可见他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的有弹性的决定。

他是一位严苛的教练,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以一个父亲深沉的爱默默支持着孩子们。吉塔屡次失败,心灰意冷时,他在学校旁边租下房子,偷偷给孩子们指导。他认真研究历年比赛录像,分析每个对手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当孩子因离校训练险些被学校开除时,他又不惜放下身段,放下自尊,为孩子求情。他不仅有严苛和逼迫,更有一位严父深沉的爱和强大的支持,是有规则,有目标,有温度的逼迫,而不是冰冷和好高骛远的。

教育是无法复制粘贴的,父母可以模仿别人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却无法复制具体环境和情感基础,因材施教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其三,培养孩子坚持和不放弃的品质

即使父母做到了合理,有法,孩子也未必完全达到父母的预期。

父母要放平心态,并不是每个学习唱歌的孩子都能成为歌唱家,每一个画画的孩子都成为画家。培养孩子首先使他们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逼孩子一下并不是苛求他们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成功人士,是为了给孩子增加一门爱好,添一份欣赏美好生活的能力,让他们的生活更丰富,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做自己喜欢的事的资本。更是培养一种坚持和不轻言放弃的品质,在成长过程中,能有一个艰巨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的韧性,及敢于面对困难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勇气。

其四,调动孩子的内驱力

内驱力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是一种内部推动力。

好孩子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任何方式和技术都是手段,是外因,孩子的自觉、自律才是内因。对于孩子来说,最宝贵的是一个“愿意”,有了愿意,就有希望。激发孩子内驱动力,当自主意识被唤醒,就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有一次,我在书店遇到一个学生,我问他:“你在这里都做什么?”

“读几本书。”他说。

“为什么选择那些书?”我问。

“不为什么,能够阅读经典是我的目的,这使我安静和思考,我很喜欢。”

如果问其他学生:“你们为什么学习?”

他们常常异口同声地说:“为了一个好分数”,“为了找个好工作”,有人甚至会回答“我妈妈想让我当律师”……

像那位同学那样出于自愿的目的读书,会很自然地获得好成绩。这种源于内在的要求和目标能更好的调动主动性。

父母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要从小引导孩子树立目标,根据目标制定清晰的计划。当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时,学习就成了有趣的,能够决定命运的最紧要的事。学习才能是主动的,自觉的,而不是被迫的,压抑的。

中国不缺优秀的父母,缺的是正常的父母。做一名淡然型父母,站好位置,做孩子的摆渡人和指引者,而不是决策者,做有温度的持鞭人,让细细的皮鞭轻轻落在孩子身上,有疼痛,更有不舍和情感。

(来源:阅读第一企鹅号)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