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茶叶强县 谷城多举措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09-06 10:27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李璐  

(紫金镇生态茶园一角。 通讯员 张伟生 摄)

(谷城县是全国绿茶之乡,见效茶园面积达13万余亩。图为茶叶龙头企业——湖北汉家刘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先进的光波生产线。通讯员 谷宣 摄)

8月31日,谷城县政府研究讨论《关于加快推进谷城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发挥生态、资源两大优势,围绕产业、企业、品牌三大目标,抓好基地、加工、科技、市场四大重点,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谷城县茶叶产业化发展水平,努力实现谷城县从茶叶资源大县向茶叶产业强县的跨越。

该县提出:力争到2022年,改造老茶园8万亩,新建良种茶园6.4万亩,茶园总面积突破20万亩;建成3个茶叶专业乡镇、40个茶叶专业村;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湖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3件以上。

建设生态茶园 实施科技创新

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引导茶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对规划发展的新建茶园实行“三免费一补贴”,即免费提供茶苗、免费技术指导、免费病虫防治,分三年每亩给予一定生产管理费用补贴。对条件相对较好、利用价值相对较高的低产茶园,分阶段采取“换种、改园、改管理方式”的措施,提高亩产效益。在发展中坚持改造和新建并重,努力建成品种结构合理、茶园景观融合、良种良法配套、人工与机械化配合、基础设施完善的综合性茶园。

大力发展现代茶叶加工业,在茶叶优势产区新建一批高标准加工厂,改造提升一批精制加工茶厂,取缔一批加工条件差、管理粗放、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作坊式小厂。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引进高新技术进行精深加工开发,不断推进产品多元化开发,振兴绿茶、提升红茶、发展黑茶,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品等终端产品的加工研发,加粗延长茶叶产业链,大力发展茶产业集群。

延伸产业功能 培植龙头企业

加大茶产业与旅游业、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力度,倾力打造集茶文化体验、溯源和采茶、制茶、品茶、赏茶、游茶于一体的茶叶观光园、休闲体验园、茶叶旅游带。鼓励龙头企业规划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茶公园、茶庄园、茶博园,全力打造“中国最美茶旅小镇”。通过“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推动茶业旅游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和引领作用,着力培育生产标准化、产品差异化、管理规范化的现代茶叶企业,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产业整合集聚,引导龙头企业与茶叶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联合,采取“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农户”模式建立企业核心基地和协议基地。加大对茶叶龙头企业厂房建设、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政策扶持,切实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电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鼓励茶叶企业提档升级,对获得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称号的茶叶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加强品牌推介 拓展流通渠道

加大谷城茶叶品牌在中央、省、市等主流媒体的广告投放力度。在办好现有“茶文化节”的基础上,创造条件组团到大中城市开展谷城茶叶产品品鉴、品牌推介活动。策划举办茶叶展销、茶产业论坛、全民饮茶日等茶事活动,邀请全国知名茶人和茶叶经销商参与谷城茶叶品牌宣传推介。

鼓励茶叶企业采用“加盟、连锁、直销”等多种营销模式,不断拓展茶产品营销网络,政府对营销点达20个以上的企业给予补贴。支持茶叶主产区传统茶贸易市场的改造升级,突出市场特色,营造市场文化氛围。运用互联网技术,支持建设“互联网+”的茶产业营销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模式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发适宜网络营销的新产品。注重产品的层次性,线上线下相结合,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茶产业商品结构。

与此同时,谷城县从领导机制、工作机制、政策机制上实行倾斜,落实保障措施,真正把茶叶资源大县建设成为茶叶产业强县。

(来源:襄阳日报 通讯员 阮班明 蒋绍波)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