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山里汉子,凭着一腔热情带领乡亲们开辟出山道路。十余年里,他不仅守着这里的路,还与大山融为一体,护林、补路。只要有需要,他都义无反顾地干。成为大山忠实“守护者”。他就是谷城县五山镇黄山垭村村民丁学成。
55岁的丁学成,由于年少得病,腿部落下残疾,至今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比常人费劲,记者慕名找到他时,他正扛着铁锹准备出门。原来,由于连日下雨,一块大石头滚落下来,挡住了出山的道路,他要去把它清理干净。
冬天快来了,如果这里的路不及时维修好,牛车都拉不上去,乡亲们拉东西进山全部都靠这条路。
丁学成10年前居住在马鞍山上面,当时,山上还有30多户村民,由于没有道路,村民上山下山很不方便,运送东西都靠肩挑背扛。
1997年,时任生产队长的丁学成,决定发动大伙自己动手,开山辟路。夏闲时节,在丁学成的带领下,57名劳力,在没有任何机械协助的情况下,用了整整三个月,修通了古树垭子至栗树垭子的4.6公里砂石路。村民们为表感激,亲切地将这条路称之为“57路”。
以前山上的村民买了农药、种子、化肥及日常生活用品都是靠肩挑背扛搬回家,现在路修通了,解决了村民们出行难的问题。
2000年以后,由于大多数村民搬到了山下,此时的马鞍山人口锐减,常年居住的人口只剩50余人。山上人少了,但觊觎马鞍山林木资源的人却多了起来。发现这一情况的丁学成又成了“义务护林员”,每天没事上山走走、看看,修砍杂枝。若有人挖树,他要制止;看到枯草枯枝,他要清除。但最让人意外的是丁学成又开始无偿修起路来。
护林、修路,这在他看来挺正常的事,但多不被人理解,但这丝毫没有减轻他的热情。10年,他用并不灵便的双腿,走遍了大山的每个角落。义务修路近20公里,还将自己5万多元的积蓄用在马鞍山上,得到广大村民交口称颂。
如今的马鞍山,不仅路通了,光是挂牌古树就有200多棵。
丁学成说:”我希望将这条路再硬化一下,与班河景区连成一片,打造循环路,带动当地群众发家致富。“
漫山的翠绿,是大山给予丁学成的最大回报。大山,已经融入了他的血脉,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来源:云上谷城全媒体记者:詹丽 王文龙 赵蕾 实习生 谢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