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谷城县委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向闵洪艳同志学习

2018-11-21 15:14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李璐  


11月19日,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闵洪艳,在襄阳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暨第五十九期“襄阳论坛”会议上作题为《我是如何抓落实》的专题报告,引起全县干部群众强烈反响,近日,谷城县专门下发文件,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学习闵洪艳同志善抓落实能抓落实抓得落实的先进事

通知指出,今年10月17日,闵洪艳同志出席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闵洪艳同志是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的代表,也是全县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为进一步发挥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鼓舞全县扶贫一线党员干部士气,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凝聚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信心,县委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向闵洪艳同志认真学习。

通知要求,要学习闵洪艳同志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高尚品格。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认准的事就埋头干、带头干。他带领党员群众开垦茶园、植树造林,夏战三伏,冬练三九;整治河道、修砌驳岸,每天早出晚归;架设电线、修桥开路,肩挑背扛,没有怨言,始终做到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要学习闵洪艳同志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工作信念。作为一名村干部,他也曾经有过“洗脚进城”的机会,有过当老板的机遇,但他都放弃了,扎根山村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村级发展、带民致富上来,一步步改变山村落后的面貌。

要学习闵洪艳同志敢为人先、昂扬奋进的工作激情。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敢想敢干,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发展的步伐,率先管山护水建设生态,率先开展新农村建设,率先推行农村垃圾分类,率先发展乡村旅游,敢吃第一只螃蟹,从不停止前进的步伐,始终保持着遇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豪气。

要学习闵洪艳同志紧盯目标、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他干事有韧劲,只要是契合党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的事,党员群众认可的事,他认准的事,不论困难有多大,总是勇往直前,不达目标不罢休,小车不倒只管推。

要学习闵洪艳同志能抓落实、善抓落实的工作方法。他善于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精神,抢抓机遇,落细落小,真抓实做,把党的大政方针落实到村民关心的每一件小事上,把绿色发展落实到污水处理、建沼气等具体项目上,把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到乡村治理、发展绿色产业等措施上,把脱贫攻坚落实到资源变资本、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实现了村民富、村风好,村庄美。

通知指出,全县各级党组织要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工作实践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闵洪艳同志先进事迹,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发展信心,务实担当作为,为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和开创谷城绿色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



附:闵洪艳同志先进事迹

在湖北襄阳,说起谷城县堰河村的“闵黑子”,几乎无人不识、无人不知。他任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的20多年,山沟变绿了,村子变美了,百姓变富了,他却变黑了,乡亲们因此亲切地叫他“闵黑子”。

他就是堰河村“拔穷根”书记闵洪艳。

自1992年8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几十年如一日,以一颗赤子之心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咬定青山、艰苦创业,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他把偏僻落后的穷山变成了金山,把堰河村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最美宜居村庄”“国家AAA景区”。

因改变贫困面貌工作突出,村党委先后被授予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闵洪艳本人也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十佳党支部书记、全省中青年拔尖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作为特邀代表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

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在堰河村调研后肯定说,“闵洪艳带领全村百姓焦点不变、靶心不变、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地发展茶叶产业、兴办乡村旅游,一业带起百业兴,实现了脱贫致富。堰河的脱贫攻坚之路,关键在人、关键在有一个好的领头雁!”

探索脱贫突破之路,绿色发展先人一步:

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

堰河村过去是什么样子?

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

父老乡亲们日夜辛劳,却难维持温饱,富起来是堰河人从未改变的期盼。

1992年,闵洪艳开始担任堰河村第六任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的父亲、新中国成立后堰河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闵代珍告诫他:当了这个头儿,就要守好这片山、护好这方水、带好这帮人。

那时,堰河村没有什么产业,老百姓就靠山吃山、挖树去卖。几年下来,山秃了,水没了,钱包还是一样空。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穷山恶水之间,出路在何方?

思前想后, 闵洪艳悟出一个道理:“穷在于山水,出路也在于山水。堰河村要想富,就要做好山水文章。保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老百姓就有致富的希望。”



堰河村喊出“不让一寸地方无树”的口号,在荒山上大规模植树造林,种茶发展经济。从开发基地入手,堰河村的荒山坡上建起了“绿色银行”,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杜仲1000亩、经济林3000多亩。没出几年,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加到近10万元,同时上缴税收超8万元。

因为能干,闵洪艳于1998年被调去镇里办茶叶公司。他的茶叶品牌俏,自己一年收入20多万。但与此同时,村里的新班子却因工作难度太大,集体辞职了。

乡亲们强烈呼吁:“叫闵黑子回来! ”一番纠结,他放弃高薪回去了,把种茶的路子也带了回来。

五山镇是全省十大茶叶名乡名镇之一,堰河村发展茶叶产业有先天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堰河村加大茶园改造力度,全面普及推广生物技术和无性繁殖技术,建成700亩有机茶园。目前,堰河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仍有50%来自茶叶产业。

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究竟该如何建?闵洪艳决定,从村子里的垃圾分类着手。

十几年前,垃圾分类在城市里都算个新鲜事儿,更别说在农村。不少人质疑:“这是作秀。 ”但闵洪艳顶住压力,让垃圾分类在一家一户落实。一个星期时间,堰河村把所有陈年垃圾全部清走;一个月后,村貌实现大变样。

为了让村庄更环保,闵洪艳还请来了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实地考察。很快,村里投资20多万元的污水处理站建起来了,大部分的污水统一进入处理系统,日处理污水20吨。

垃圾不准乱倒乱甩,污水不直接排到河里,大树、名贵树不准砍不准卖,堰河村的“三不”远近闻名。

目前,堰河村组组户户、各个景点、产业基地都通了水泥道路,全村100%农户饮用的是干净卫生的水,90%农户住的是宽敞漂亮的小洋楼,80%农户用上沼气、太阳能等环保能源......

总体布局显山露水,交通道路依山顺水,产业结构保山护水,生态资源养山润水。这为后来堰河村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提升脱贫扩张之路,追求富裕高人一招:

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



21世纪初,堰河村村民在闵洪艳的带领下,依靠种茶完成了第一次资本积累。但是,怎样才能让村民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闵洪艳发现,堰河村优美的风光赢得城里人惊叹不绝,这触动了他的灵感。“城里人喜欢堰河,这就是致富奔小康的最大资本,乡景乡情也能变成钱!

于是,闵洪艳再次将眼光投向厚实的绿色经济,以此为基础发展乡村旅游。

2002年前后,闵洪艳提出村里要大力发展“农家乐”。这个主意让很多村民难以接受:办“农家乐”谁来吃住?

为了取经,闵洪艳带党员、村民代表到神农架考察。可考察完回家一个月,还是没人愿意搞。

“别人不办我先办。”闵洪艳说服妻子李桂茹,第一个承包村集体房屋开办起“农家乐”。 他还把村里闲置的几间房腾出来,免费供村里几个党员经营使用,让他们也带头办。

一年后,第一批办“农家乐”的党员方洪军赚了2万多元,李桂茹的“农家乐”也生意红火。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办“农家乐”的行列。

闵洪艳借堰河村的“农家乐”火爆发展之势,又集中投资80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集观光、会务、休闲、游乐、品茗、食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及配套设施,投资4900多万元改扩建乡村旅游公路...目前,全村具备同时供300人入住、5000人餐饮的接待能力,成为全省唯一一家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同时拥有3家国家金牌“农家乐”和湖北省首家4星级“农家乐”,村集体资产上亿元。

农家乐的红火,使闵洪艳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逐步清晰:“把山水变成风景,把资源变成资本,把产品变商品,把农民变股民”。

他以领头雁的责任和担当,成立了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 把一家一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融资开发,把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初步形成了道乡寻踪游、茶色生香游、田园风光游三大特色旅游品牌和腊蹄子、风干鸡等“堰河香”系列旅游商品。全村现有32家从事旅游接待服务,并有3家茶场、5家香菇木耳基地、8个农特产品超市门店。

合作社实行统一价格、 统一服装、统一接待设施、统一服务标准,诚信经营, 受到游客好评。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经营收入8000余万元,全村农户从旅游业经营中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旅游业经营户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共享脱贫攻坚成果, 奔向小康再筑新梦:

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



2015年,堰河村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基本目标。而闵洪艳的下一个目标,是在2020年前带领全村人率先向着每个家庭“一个稳定的产业项目、一栋小洋楼、一部小轿车、人均10万元存款“四个一”小康目标迈进。他的梦想就是,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共享发展成果。

闵洪艳在担任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同时,还有另一层身份就是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这个合作社成立之初,是由闵洪艳私人成立。但如今,合作社无偿转化为村里的集体经济组织后,已成为村里扶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最有效载体。

闵洪艳提出,村里所有建档的贫困户,无偿给予配股,参与合作社分红。易地搬迁户同样无偿配股,“搬来就入社、当年就分红。”

对于这种做法有人质疑:“有些人没有参与劳动,怎么也给他分钱?”闵洪艳上门解释:“老一辈人曾经为堰河发展出汗出力,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恩。”

依托乡村旅游产业,村里采取帮助三分之一贫困户发展旅游项目,提供信息、资金帮助;三分之一贫困户用项目带动,吸纳到旅游服务队伍中去,三分之一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脱贫。

村民张宾富原本是贫困户。在村里支持下,他开起了农家乐。开业之初, 闵洪艳四处奔走帮他找赞助、拉客源,并按政策给予1万元补助。如今,张宾富家依靠农家乐年收入达到8万元左右,不仅快速脱了贫,而且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搞起了民宿,吸纳其他贫困户脱贫。

同样是贫困户,几年前村民李先俊为了孩子的大学学费焦头烂额。闵洪艳知道了,找遍熟人给孩子争取助学金。他家的房子破旧不堪,闵洪艳又无偿帮忙给他赊来建筑材料,帮他盖起新房。

今年夏天,李先俊的儿子大学毕业、顺利开始读研;家中新房正在装修、 即将入住,一家人将彻底断掉“穷根”。

目前,合作社已带动100多名贫困户就业,18户易地搬迁户依托民俗园乡村旅游项目拎包入住、后续收入稳,实现了“出穷窝、住新楼,会创业、能就业,走富路、拔穷根”,每年分红率达到50%。

在抓好脱贫攻坚的同时,闵洪艳积极推动生态文化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配套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村内卫生室、小超市、文化大舞台、旅游服务站、居家养老中心等一应俱全,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村百姓幸福指数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攀升。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如今,堰河“1加7”(以堰河为核心带动周边7个村发展绿色产业、开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格局已经形成,富裕之花正遍地开放。

青山作证,绿水代言。

堰河村,大山深处乡村振兴一面旗!

闵洪艳,百姓心中脱贫致富领头雁!

(来源:云上谷城 融媒体记者 辉子)


11月19日,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闵洪艳,在襄阳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暨第五十九期“襄阳论坛”会议上作题为《我是如何抓落实》的专题报告,引起全县干部群众强烈反响,近日,谷城县专门下发文件,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学习闵洪艳同志善抓落实能抓落实抓得落实的先进事

通知指出,今年10月17日,闵洪艳同志出席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闵洪艳同志是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的代表,也是全县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为进一步发挥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鼓舞全县扶贫一线党员干部士气,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凝聚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信心,县委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向闵洪艳同志认真学习。

通知要求,要学习闵洪艳同志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高尚品格。作为一名党员,他时刻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认准的事就埋头干、带头干。他带领党员群众开垦茶园、植树造林,夏战三伏,冬练三九;整治河道、修砌驳岸,每天早出晚归;架设电线、修桥开路,肩挑背扛,没有怨言,始终做到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要学习闵洪艳同志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工作信念。作为一名村干部,他也曾经有过“洗脚进城”的机会,有过当老板的机遇,但他都放弃了,扎根山村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村级发展、带民致富上来,一步步改变山村落后的面貌。

要学习闵洪艳同志敢为人先、昂扬奋进的工作激情。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敢想敢干,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发展的步伐,率先管山护水建设生态,率先开展新农村建设,率先推行农村垃圾分类,率先发展乡村旅游,敢吃第一只螃蟹,从不停止前进的步伐,始终保持着遇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豪气。

要学习闵洪艳同志紧盯目标、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他干事有韧劲,只要是契合党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的事,党员群众认可的事,他认准的事,不论困难有多大,总是勇往直前,不达目标不罢休,小车不倒只管推。

要学习闵洪艳同志能抓落实、善抓落实的工作方法。他善于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精神,抢抓机遇,落细落小,真抓实做,把党的大政方针落实到村民关心的每一件小事上,把绿色发展落实到污水处理、建沼气等具体项目上,把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到乡村治理、发展绿色产业等措施上,把脱贫攻坚落实到资源变资本、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实现了村民富、村风好,村庄美。

通知指出,全县各级党组织要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工作实践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闵洪艳同志先进事迹,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发展信心,务实担当作为,为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和开创谷城绿色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



附:闵洪艳同志先进事迹

在湖北襄阳,说起谷城县堰河村的“闵黑子”,几乎无人不识、无人不知。他任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的20多年,山沟变绿了,村子变美了,百姓变富了,他却变黑了,乡亲们因此亲切地叫他“闵黑子”。

他就是堰河村“拔穷根”书记闵洪艳。

自1992年8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几十年如一日,以一颗赤子之心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咬定青山、艰苦创业,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他把偏僻落后的穷山变成了金山,把堰河村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最美宜居村庄”“国家AAA景区”。

因改变贫困面貌工作突出,村党委先后被授予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闵洪艳本人也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十佳党支部书记、全省中青年拔尖人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作为特邀代表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

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在堰河村调研后肯定说,“闵洪艳带领全村百姓焦点不变、靶心不变、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地发展茶叶产业、兴办乡村旅游,一业带起百业兴,实现了脱贫致富。堰河的脱贫攻坚之路,关键在人、关键在有一个好的领头雁!”

探索脱贫突破之路,绿色发展先人一步:

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

堰河村过去是什么样子?

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

父老乡亲们日夜辛劳,却难维持温饱,富起来是堰河人从未改变的期盼。

1992年,闵洪艳开始担任堰河村第六任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的父亲、新中国成立后堰河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闵代珍告诫他:当了这个头儿,就要守好这片山、护好这方水、带好这帮人。

那时,堰河村没有什么产业,老百姓就靠山吃山、挖树去卖。几年下来,山秃了,水没了,钱包还是一样空。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穷山恶水之间,出路在何方?

思前想后, 闵洪艳悟出一个道理:“穷在于山水,出路也在于山水。堰河村要想富,就要做好山水文章。保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老百姓就有致富的希望。”



堰河村喊出“不让一寸地方无树”的口号,在荒山上大规模植树造林,种茶发展经济。从开发基地入手,堰河村的荒山坡上建起了“绿色银行”,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杜仲1000亩、经济林3000多亩。没出几年,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加到近10万元,同时上缴税收超8万元。

因为能干,闵洪艳于1998年被调去镇里办茶叶公司。他的茶叶品牌俏,自己一年收入20多万。但与此同时,村里的新班子却因工作难度太大,集体辞职了。

乡亲们强烈呼吁:“叫闵黑子回来! ”一番纠结,他放弃高薪回去了,把种茶的路子也带了回来。

五山镇是全省十大茶叶名乡名镇之一,堰河村发展茶叶产业有先天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堰河村加大茶园改造力度,全面普及推广生物技术和无性繁殖技术,建成700亩有机茶园。目前,堰河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仍有50%来自茶叶产业。

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究竟该如何建?闵洪艳决定,从村子里的垃圾分类着手。

十几年前,垃圾分类在城市里都算个新鲜事儿,更别说在农村。不少人质疑:“这是作秀。 ”但闵洪艳顶住压力,让垃圾分类在一家一户落实。一个星期时间,堰河村把所有陈年垃圾全部清走;一个月后,村貌实现大变样。

为了让村庄更环保,闵洪艳还请来了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实地考察。很快,村里投资20多万元的污水处理站建起来了,大部分的污水统一进入处理系统,日处理污水20吨。

垃圾不准乱倒乱甩,污水不直接排到河里,大树、名贵树不准砍不准卖,堰河村的“三不”远近闻名。

目前,堰河村组组户户、各个景点、产业基地都通了水泥道路,全村100%农户饮用的是干净卫生的水,90%农户住的是宽敞漂亮的小洋楼,80%农户用上沼气、太阳能等环保能源......

总体布局显山露水,交通道路依山顺水,产业结构保山护水,生态资源养山润水。这为后来堰河村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提升脱贫扩张之路,追求富裕高人一招:

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



21世纪初,堰河村村民在闵洪艳的带领下,依靠种茶完成了第一次资本积累。但是,怎样才能让村民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闵洪艳发现,堰河村优美的风光赢得城里人惊叹不绝,这触动了他的灵感。“城里人喜欢堰河,这就是致富奔小康的最大资本,乡景乡情也能变成钱!

于是,闵洪艳再次将眼光投向厚实的绿色经济,以此为基础发展乡村旅游。

2002年前后,闵洪艳提出村里要大力发展“农家乐”。这个主意让很多村民难以接受:办“农家乐”谁来吃住?

为了取经,闵洪艳带党员、村民代表到神农架考察。可考察完回家一个月,还是没人愿意搞。

“别人不办我先办。”闵洪艳说服妻子李桂茹,第一个承包村集体房屋开办起“农家乐”。 他还把村里闲置的几间房腾出来,免费供村里几个党员经营使用,让他们也带头办。

一年后,第一批办“农家乐”的党员方洪军赚了2万多元,李桂茹的“农家乐”也生意红火。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办“农家乐”的行列。

闵洪艳借堰河村的“农家乐”火爆发展之势,又集中投资80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集观光、会务、休闲、游乐、品茗、食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及配套设施,投资4900多万元改扩建乡村旅游公路...目前,全村具备同时供300人入住、5000人餐饮的接待能力,成为全省唯一一家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同时拥有3家国家金牌“农家乐”和湖北省首家4星级“农家乐”,村集体资产上亿元。

农家乐的红火,使闵洪艳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逐步清晰:“把山水变成风景,把资源变成资本,把产品变商品,把农民变股民”。

他以领头雁的责任和担当,成立了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 把一家一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融资开发,把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初步形成了道乡寻踪游、茶色生香游、田园风光游三大特色旅游品牌和腊蹄子、风干鸡等“堰河香”系列旅游商品。全村现有32家从事旅游接待服务,并有3家茶场、5家香菇木耳基地、8个农特产品超市门店。

合作社实行统一价格、 统一服装、统一接待设施、统一服务标准,诚信经营, 受到游客好评。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经营收入8000余万元,全村农户从旅游业经营中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旅游业经营户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共享脱贫攻坚成果, 奔向小康再筑新梦:

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



2015年,堰河村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基本目标。而闵洪艳的下一个目标,是在2020年前带领全村人率先向着每个家庭“一个稳定的产业项目、一栋小洋楼、一部小轿车、人均10万元存款“四个一”小康目标迈进。他的梦想就是,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共享发展成果。

闵洪艳在担任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同时,还有另一层身份就是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这个合作社成立之初,是由闵洪艳私人成立。但如今,合作社无偿转化为村里的集体经济组织后,已成为村里扶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最有效载体。

闵洪艳提出,村里所有建档的贫困户,无偿给予配股,参与合作社分红。易地搬迁户同样无偿配股,“搬来就入社、当年就分红。”

对于这种做法有人质疑:“有些人没有参与劳动,怎么也给他分钱?”闵洪艳上门解释:“老一辈人曾经为堰河发展出汗出力,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恩。”

依托乡村旅游产业,村里采取帮助三分之一贫困户发展旅游项目,提供信息、资金帮助;三分之一贫困户用项目带动,吸纳到旅游服务队伍中去,三分之一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脱贫。

村民张宾富原本是贫困户。在村里支持下,他开起了农家乐。开业之初, 闵洪艳四处奔走帮他找赞助、拉客源,并按政策给予1万元补助。如今,张宾富家依靠农家乐年收入达到8万元左右,不仅快速脱了贫,而且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搞起了民宿,吸纳其他贫困户脱贫。

同样是贫困户,几年前村民李先俊为了孩子的大学学费焦头烂额。闵洪艳知道了,找遍熟人给孩子争取助学金。他家的房子破旧不堪,闵洪艳又无偿帮忙给他赊来建筑材料,帮他盖起新房。

今年夏天,李先俊的儿子大学毕业、顺利开始读研;家中新房正在装修、 即将入住,一家人将彻底断掉“穷根”。

目前,合作社已带动100多名贫困户就业,18户易地搬迁户依托民俗园乡村旅游项目拎包入住、后续收入稳,实现了“出穷窝、住新楼,会创业、能就业,走富路、拔穷根”,每年分红率达到50%。

在抓好脱贫攻坚的同时,闵洪艳积极推动生态文化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配套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村内卫生室、小超市、文化大舞台、旅游服务站、居家养老中心等一应俱全,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村百姓幸福指数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攀升。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如今,堰河“1加7”(以堰河为核心带动周边7个村发展绿色产业、开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格局已经形成,富裕之花正遍地开放。

青山作证,绿水代言。

堰河村,大山深处乡村振兴一面旗!

闵洪艳,百姓心中脱贫致富领头雁!

(来源:云上谷城 融媒体记者 辉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