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岁尾年初,往往有许多报纸宣布停刊转型。
2016年1月,《今日早报》《都市周报》《九江晨报》《天天商报》等停刊。2017年1月,《京华时报》和《东方早报》停刊,整体转型新媒体业务。2018年1月,《北京娱乐信报》《球迷报》《大别山晨报》《皖南晨刊》《白银晚报》《台州商报》《湘潭晚报》《渤海早报》《假日100天》等停刊。《无锡商报》关停,与《无锡日报》合并。
2019年元旦前后,集中出现了《北京晨报》《京郊日报》《黑龙江晨报》《安阳晚报》《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黄山日报·黄山晨刊》《赣州晚报》《郴州新报》《新商报》《亳州新报》《新知讯报》《春城地铁报》《今晨6点》等停刊转型。
相对集中的停刊潮引发报纸“寒冬论”和“衰亡论”的周期性出现。一些论调将原因简单归结为纸媒跟不上技术趋势,注定灭亡,将媒介技术与媒体机构相混淆,对一些纸媒融合发展取得的成绩视而不见。还有一些论调更是将报业停刊潮的原因引向体制,认为是这些报纸市场参与不足造成的,却忽视了很多停刊报纸都是市场化运作的都市报和行业报。“预言”急于自我验证,而缺少从历史、全局进行考察和仔细分析,不仅给主流媒体从业者乃至有志于新闻事业的高校学子们当头泼了冷水,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消极、无益的舆论。
一些报纸的出场与退场都是改革与市场的选择
在宣布停刊调整的报纸中,都市报和行业报数量最多。从历史角度看,中国都市报和行业报本就是改革加市场的产物。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媒体融合的深入,都市报和行业报已完成使命,退出市场、停刊停办也是正常的过程。
从改革开放40年报纸种类发展变化的曲线可以看出,在1988年前后,我国报纸种数大幅提升,从几百种增加到1千多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都市报和行业报大量出现,报纸种数迅速向2千种迈进,即便到了2017年,经过一系列调整,我国仍有1800多种报纸。但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站和移动客户端的高容量,新闻形式的丰富度,人们获取方式的便捷性,都是作为媒介技术形态的报纸难以比拟的。根据CTR-CNRS全国城市居民调查(2012-2017年)的数据,报纸的阅读率从2012年开始一路走低,从2012年的53.9%下降到2017年的29.8%。 人们越来越多地从新媒介渠道获取信息,年轻人更是如此。以往人们在10份报纸上看到的内容可能都不及一个网站或客户端丰富,也不如网络媒体来得及时、方便。这彻底改变了报纸的市场供求关系,转型在情理之中。
数据来源:陈国权《2017中国报业发展报告》,《编辑之友》2018年第2期。
深圳大学的辜晓进教授曾将中国都市类报纸的困境概括为三个原因:一是体量大,都市报都是日报,投入和预期收益都远远大于非日报,一旦报纸市场发生变化,将首先受到冲击。二是基数高,都市报充分享受了市场化、产业化大发展和国家经济繁荣带来的巨大甜头,一旦在经营上出现波动,其幅度也必然剧烈。三是同质化,同城多份都市报的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目标受众、市场覆盖、报道内容、编辑风格、盈利模式都很相似,在政府扶持、阅读选择和受众刚性需求等方面皆处劣势,冲击在所难免。
2005年前后,北京都市报从10份调整至5份便出现了报业“寒冬说”“拐点说”。但这之后,经过差异化调整,“一城五报”的格局又维持了十余年。然而网络传播、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都市报所擅长的社会新闻、家长里短、舆论监督等价值被淡化。读者阅读报纸跟上网没有什么区别,而且网络上的信息都能免费获得,还比报纸信息更快捷,检索更方便,更好参与互动……失去了读者,也就失去了市场。所以,从这一角度看,目前一些都市报转型、退场都是顺应技术和市场变化的必然。
如果仔细分析,行业报、专业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不能一概而论。在我国新闻出版统计方式上,最初,专业报是与综合报相对应的唯一类别,凡不是综合类的报纸一律都划入专业报。直到2016年公布的《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才在综合报纸和专业报纸之外划分出了生活服务报纸、读者对象报纸和文摘报纸等三类。但即便是这样,行业报、专业报涵盖的领域更加多样、繁杂,跟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而也很难用《中国老年报》《中国航空报》《中国包装报》《中国经营报》当中任何一家来概括专业报、行业报的发展情况。例如《中国包装报》因为收入减少,已于2014年5月停刊,变更为《中国家庭报》。而《中国老年报》不仅纸质版发行量继续上升,还在2016年提高定价40%。2017年平均期印数百万份以上的24种报纸中,专业类报纸占了13种(其中教学辅导类11种)。2018年12月,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文学周报——《中国青年作家报》正式创刊;2019年1月起,《宁夏法治报》还由4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不减反增。
从某种程度上看,专业报、行业报更适应传媒专业化、垂直化、分众化的发展趋势,如果发挥好长期积累的资源优势,做好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前景依然光明。
(2018年12月25日创刊的《中国青年作家报》)
用改革创新思维寻求报业的未来
根据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从2004年至2018年,美国共有近2000家地方性报纸(包括60余家日报和1800多家周报)停业或被合并。 与之相对比,我国报纸行业的调整远算不上“衰落”,也远算不上“寒冬”。但是,这不意味着我国报纸行业,特别是都市报和行业报可以放慢转型步伐。一方面在网络渠道等分流下,报纸广告“蛋糕”的总体规模在缩小,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另一方面,新闻纸价格逐年提高,报纸成本负担越来越重。所以,报纸转型所要做的,一是开源,创新盈利模式,摆脱对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依赖;二是节流,减少印刷成本,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数据来源:陈国权《2017中国报业发展报告》,《编辑之友》2018年第2期。
在目睹报业停刊的同时,我们更应意识到市场化报纸因顺应改革而产生和发展,必然也可以通过深化改革而焕发新的生机。在为一些熟悉的报纸退场而感慨时,人们更要看到一些报业顺应技术发展趋势,主动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媒体融合进程,通过自我革命寻求光明的未来。
在都市报的阵营中,《新京报》根据北京媒体融合发展规划的“1+2+17+N”的传播矩阵,着力建设好“新京报”新闻客户端市级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示范引领作用。新京报社长宋甘澍曾表示,媒体的“好”与“坏”,取决于改与不改、变与不变、融与不融。新京报将继续用心制作,提供真实、有趣、有情怀的内容,在海量信息的时代,按照“有限度阅读”的产品设计理念,将用户从信息过载当中释放出来。为了顺应视频化发展趋势,《新京报》加强了原创视频新闻生产,总产量已接近报社新闻总产量的1/3。
2018年10月31日,全新的新京报移动新闻客户端上线
澎湃新闻是上海《东方早报》创办的面向全国的时政新闻网站和客户端,注重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其核心用户定位为关注上海、关注中国的政经界人士和影响力、购买力强的中高端人士及海内外精英。2016年澎湃新闻在原创力、传播力、影响力等媒体核心指标方面都已经完全覆盖和超越了《东方早报》。2016年,《东方早报》休刊,整体转型并入澎湃新闻。所以,与其说是《东方早报》终结,不如说是涅槃重生。
澎湃新闻网站首页
《温州都市报》通过“理念再造、渠道再造、流程再造” 强化互联网思维、建设新媒体平台、颠覆传统的采编流程,不仅较早实现了移动优先、网络随行、纸媒精读,而且还围绕“温都”品牌,构建了温都网、温都影视、温都微信、温都微博、掌上温州(客户端)为内容传播核心平台;打造了“零碎八碎”(分类信息客户端)温都猫(电商平台客户端)、温都金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客户端)为营销、跨界核心平台,在新闻传播和盈利创收上都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华西都市报》的新媒体部门封面传媒以“视频传播、数据驱动、社群营销”为战略目标,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家互联网科技传媒企业,从2014年简单的“互联网+”,到2017年的人工智能,再到2018年的平台化,华西都市报社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彻底的“相融”,纸端与指端彻底“相融”,从而让《华西都市报》纸质版作为全产业链中一个环节、一种传播形态而存在。
封面传媒打造的“封巢智媒体系统”
同样的自我革新也在专业报阵营中上演。《中国食品报》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大幅度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同一采访题目按照纸媒、视频、移动端等不同介质模式需求来制作,并建立新闻交换中心,采集的稿件供纸媒和新媒体分别选择,新媒体强调的是快速、全面、注重细节;纸媒强调的是精准、深入、有高度。《中国食品报》努力开发各种增值服务,建立中食商城,利用食品领域传媒优势打造全产业链、多业态电商平台;推出了融媒体服务平台——中国微视角,用短视频的方式,拍摄制作传播,服务食品行业发展,业务早已超出传统纸媒范畴。
中国食品报公众号内容同步发送的平台
《中国石化报》由周一刊变成了周五刊、由一开四版变成了双开八版,报社媒体从一张报纸发展成了由《中国石化报》、《车友报》、《中国石化手机报》、《中国石化》杂志、中国石化电视新闻、中国石化新闻网、石化新闻客户端等报刊台网、“两微一端”组成的媒体集群。《中国石化报》借助网络新媒体传播特点,不断提升可读性、可视性不断,增强新闻价值;搭建了多个互动平台,为整个石化行业及相关产业链的各个层面开辟了多个交流渠道,不断实现功能的拓展。
《中国青年报》放下“新闻纸”,扛起“移动旗”,通过“融媒小厨”,全媒体机制、流程、平台、渠道、产品和服务等一体化融合运行,统一协调内容生产、分发传播、整合运营;健全以移动为导向的内部“融合传播指标”和“正负向加权奖惩制度”等指标体系,保证从“先网后报“到“移动唯一”,彻底实现“脱纸化生存”;报社重点围绕“强国一代有我在,奋斗青春最幸福”进行主题策划,推出一系列精品图文报道、视频直播、H5、MV、“强国体”表情包、小程序、微视频等线上线下全媒体活动,努力打造新型主流青年媒体融合平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的“融媒小厨”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管窥中国报业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融合实践,远比一味唱衰的灰色调甚至黑色调来得精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顺应改革、自我改革必然会推动报业不断深入发展,最终实现脱离了“纸”的“报”,仍然能够让品牌和公信力持续发展,在新时代继续承担起媒体的职责使命。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