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激发伟大自我革命新动能

2019-01-10 09:39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邓植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破藩篱、去顽疾、立规矩、建制度、正风气,全面深化党的建设领域各项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阔步迈向制度化、规范化。

隆冬,北京。国家博物馆内,人流如织,严寒挡不住热情。“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的一件件展品,承载时代记忆,引人驻足沉思。

40年前,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5年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

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破藩篱、去顽疾、立规矩、建制度、正风气,全面深化党的建设领域各项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阔步迈向制度化、规范化。

制度治党——搭建了“四梁八柱”主体框架

5年来,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的部署要求,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科学的制度设计、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督查问责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化试点,制定实施了一批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改革举措,形成了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齐头并进、互相支撑的良好态势,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为推进党的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5年来,党的组织制度改革重在补空白、立新规——

从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修订《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从修订《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到印发《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从修订《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到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5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在树导向、强监管——

从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到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到改进政绩考核机制;从加强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到改进完善干部实践锻炼机制;从强化日常管理监督,到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把党组织领导把关贯穿干部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正本清源,回归本真。”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主任张志明看来,这5年的改革实践,以修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牵引,构建精准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有效破解了选人用人“四唯”问题。

5年来,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重在强基础、补弱项——

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5年间先后出台实施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和中小学校、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等领域党的建设制度,薄弱环节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持续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2014年以来,全国先后有70.8万名党组织书记参加、375.1万名党员群众代表参与,各级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意识明显增强、责任有效落实,述职评议考核成为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重要举措。

5年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重在增优势、添活力——

制定实施《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加强了顶层设计,提升了改革系统集成能力;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突出了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提高了人才评价的科学化、市场化水平;提升重大人才工程实施质量和效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正逐步显现……人们真切感受到,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正着力破除,最大限度释放了人才活力。

纵观这5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为依规管党治党、制度管权治吏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目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部署的120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任务,已完成117项、占97.5%;党的十九大部署的35项改革任务,正在有力有效推进。

强化监督——补齐了监督体系的短板

纵观这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强化监督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还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抑或是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强化监督”都是其厚重的改革底色。

5年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稳扎稳打,一盘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大棋局越走越活,助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成效。

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调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立足于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党中央提出了巡视和派驻“两个全覆盖”的目标任务。

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体现在巡视监督全覆盖。

巡视,是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从2013年5月第一轮巡视启动,十八届党中央12轮巡视共对277个党组织开展巡视,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巡视利剑作用彰显。2015年、2017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两度修订,更使政治巡视的战略定位越来越准,利剑越擦越亮。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研究制定巡视工作五年规划,进一步深化政治巡视,高质量推进巡视全覆盖,通过抓整改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同时,以中央巡视带动省级巡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以及市县巡察工作,全党上下巡视巡察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据统计,十八届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中,超过60%的问题线索来自巡视。

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体现在派驻全覆盖。

派驻机构,被称为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探头。派驻全覆盖印证了制度治党、改革强党的加速度与落实度,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举措和突破性进展。通过实行单独派驻和综合派驻相结合,中央纪委2015年完成了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纪检机构。速度与效率的背后,是理念、方式的创新,优化排列组合后产生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充分发挥了“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