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是刮风又是下雪,人们出行不便不说,走到哪儿都觉得冷风一个劲儿地朝脖子里钻,特别不舒服。于是,有人就问了:“襄阳什么时候最冷?”
对于市民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周羽,请他为市民科普“冷知识”。
襄阳什么时候最冷
1月9日的这场雪是2019年的第一场雪,但对于这个冬天来说,这已是第三场雪了。
第一场雪是2018年12月7日下的,山区有明显降雪,而市区只是飘了些零星雪花。
第二场雪是从2018年12月26日开始下的,总共下了三天,西部县市有些地方出现了积雪和道路结冰现象。
这次降雪持续时间较短,市区以中雪为主,部分县市下了大雪,积雪厚度普遍在2厘米左右,局部有5到6厘米。10日、11日,天气以阴为主,气温有所回升。
约一个月时间下了三场雪,未来,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襄阳最冷的时候过去了没有?
周羽介绍,气象学上,通常将一天的2时、8时、14时和20时四个时刻的气温相加后除以4后得到的结果,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以最近三十年(1981年到2010年)同期气象要素平均值作为常年气候值。据统计,襄阳市日平均气温最低的时间段为1月中旬,再精确一点就是1月14日至1月16日这三天,日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值为2.9℃。“当然,这并不代表今年的最低气温就出现在这三天。比如2018年12月30日到2019年1月1日的日平均气温为-1℃。根据目前的预测来看,1月14日至1月16日气温先高后低,但不能断定那时就是这个冬天最冷的时候。”周羽说,每年气温最低的时候受很多因素影响,因此并不是固定的。
小寒、大寒哪个节气更冷
老人家常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
所谓“三九天”,指的是从冬至那天开始数,第一个九天为“一九”,第二个九天为“二九”,以此类推,一直数到“九九”,冬天便结束了。
最冷的时候是在“三九”“四九”,小寒和大寒和这一时段接近,所以民间有“大寒小寒,冻成一团”的说法。
今年的“三九”是1月9日到1月17日,小寒是1月5日;“四九”是1月18日1月26日,大寒是1月20日。
那么“三九”和小寒,“四九”和大寒,哪个时段更冷?
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在我国北方,“三九”更冷,而在我国南方,“四九”比“三九”要冷一些。从统计数据来看,襄阳最冷的时候还是在“三九”之内。
除了地理因素,最冷天气还与当年大气环流形势有关,与相对强的那一次冷空气过程出现在哪个时段有关。
周羽说,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反映的气候值存在较大差异,想要掌握天气动向,还是要依据气象台具体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到底靠不靠谱
说到天气预报,不少市民开始吐槽:“天气预报一点都不准,说的是小雨,结果来的是一场大雨,说好的下雪,结果就飘了一点雪子儿。”“摸准老天爷的脾气,不是件容易的事。事实上,以目前的技术手段,天气预报确实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精准。”周羽说,天气预报是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结合统计、天气图、各类预报系统和指标,由预报员对气压、气温、降水、风速、风向、湿度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后预测天气。
数值预报产品的好坏,关键在于初始场质量的好坏,错误的或有较大误差的数据代入,结果必然是误差更大。
初始场数据来源于各种天基、海基、地基探测手段(通过卫星、海洋浮标、雷达、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站等,多维扫描地球大气)获取的海量数据,再以此进行反演、同化,可以想像其中的难度很大。
由于预报模式不同,数据采集处理平台发展不平衡,加之数据反演、同化存在误差,所以,预测时效越长,预测区域越小,预测误差也就会越大。
周羽说,市民觉得天气预报不准还有一个原因是主观感受不同导致的。另外,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局部天气的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如暴雨、冰雹等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往往会迥然不同。
周羽表示,事实上,目前襄阳市气象局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24小时晴雨预报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三小时以内短临预报准确率都接近90%)。去年,经权威机 构评估,襄阳市已率先基本实现了气象现代化。
如果市民想获取更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拨打 12121查询。
(来源:襄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