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需要这些“仪式”感,了解一下

2019-01-30 10:40   云上谷城责任编辑:刘诗琦  

小时候觉得热闹红火的春节,如今好像被快节奏的生活磨淡了“年味”,其实很多人认为过得平淡无趣,是缺乏了春节的“仪式”感。生活尚需要仪式感,每年的重头戏——春节也不能例外,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做这些事会让你的新年“年味”满满。

年年春节换新衣

过年穿新衣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含“送旧迎新”之意。作为古老的习俗,过年穿新衣,在南北朝中就有记载。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南朝风俗,就说到正月初一“长幼悉正衣冠”。穿新衣是新春最基本的“礼仪”,

一定要为自己准备一套,以红或者其他艳丽的色彩着身,喜气洋洋迎春节。

忙忙碌碌买年货

年末的大小商场或市集总是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拥挤的人群、和耳边“恭喜发财”等贺新春的歌曲。才逛一会,各色年货便在不知不觉间装满了一整车。

在春节假期,我们至少有7天的假期,这便成为在外游子与家里团圆的好日子,同样难得一起吃年夜饭。因此,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年货,为团圆做准备。

在中国,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是感情温暖的延续。

大扫除。(图片来源:网络)

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小年”是中国人春节大扫除的日子,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人们通常在这一天扫尘,边边角角,细细清扫;同时也会清洗衣物,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这些都寓意着“新年要有新气象”。还没大扫除的你赶紧行动吧。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对联与水饺。(图片来源:东方IC)

春节期间写春联、贴春联,早已成为一种民族观念的展示和人文精神的象征,王安石就在《元日》中描写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场景。在古代时人们认为桃木有辟邪的作用,所以过年时会在门口挂两块方形桃木,后来在桃木上写上字就称为“桃符”,也就是最初的春联了;而“春联”这词的出现是在明代初年。每逢传统的新春佳节,无论东西南北,到处是红彤彤的一片,十分喜庆。

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图片来源:东方IC)

春节有一个传统,每年除夕夜一定要在门口挂上一盏大红灯笼,除夕夜灯火通亮到天明,寓意新年红红火火,平平安安。可能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尽相同,但是春节的这一盏灯笼都一样重要。

一声“新年好” 快乐把年过

春节吉祥语历史悠久,除夕夜守岁后,大年初一早上人们走亲访友地拜年,互道一声“新年好”就表达了自己的祝福、沟通了彼此的感情。相识的、不相熟的人在街上碰面,互道吉祥语也传递着浓浓的年味。

当然,若正式去朋友、长辈家里拜年,则要持手礼,说“恭喜发财”、“步步高升”、“心想事成”等吉祥话。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