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博物馆过个年 没想到有这个想法的人太多了…

2019-02-18 10:28   云上谷城 责任编辑:邓植元  

可惜距离下一个春节还有三百多天。不过如果你还想咂摸一下年味儿,其实还有个方法——去博物馆里走一遭。

比如,4月7日之前,去故宫仍能体验“紫禁城里过大年”,首都博物馆的猪年生肖文化展也还将持续一个月。

这不是逗你玩儿。事实上,在博物馆里体验年味儿,大有成为过年“新民俗”的趋势。各地博物馆里可谓摩肩接踵,少长咸集。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其中,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比例高达40.5%。

各地博物馆“爆满”

最近,多个博物馆公布了春节假期的参观人次,用“爆满”来形容这些数据并不为过:

故宫博物院7天接待游客40.7万人次,其中,大年初一接待8万人次,同比增长42.9%;

陕西文博单位共接待观众高达1196万人次;

四川各大博物馆共接待游客与市民超过165万人次;

辽宁博物馆假期共接待参观游客4.5万人次,是有史以来接待海内外游客最多的一个春节;

大年初一至初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入馆参观总人数达61716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9.4%……

逛博物馆已然成为了大家过年的一种新方式。各大博物馆也放出不少大招,从民俗表演、新展览,到新春祈福、大讲堂等,各种特色的文化活动应有尽有。

比如故宫午门雁翅楼上的“宫廷春节”主题展览、乾清宫前的“万寿灯”“天灯”“宫灯”等人气很旺,不少游客参观完后很是感叹:“春节年俗原来是这个意思”。

“博物馆热”背后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得益于博物馆近几年“让文物活起来”的观念。

近年来,围绕博物馆和文物的纪录片、电视节目层出不穷。无论是《国家宝藏》还是《如果国宝会说话》,群众都喜闻乐见,观看热情不下追剧和追综艺。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节目千万种,好看第一种。只有有人看了,了解了来龙去脉,才能理解历史的厚重感。

春节期间,诸多游客追随者视频节目的指引,特意前往各大博物馆,一睹心仪馆藏的真貌。

在博物馆内,也有很多新玩法。或利用科技突破传统的图文说明,给你“沉浸式体验”,或向不能亲临现场的观众进行直播等,目的就是要让普通人了解到这些文物到底好在哪儿。

业内人士认为,正是这些措施引发了观众对博物馆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激发了观众对博物馆的游览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民众的文化和旅游需求渐旺,催生了许多新业态和新消费模式。

具体体现在春节期间,就是我们不再将打牌搓麻、胡吃海塞、夜夜飙歌等作为春节的“保留项目”,而是要找到新的过年方式,进行精神文化的补给。博物馆恰好为民众搭建了在现代生活中感受历史与文化的平台。

由于我们越来越频繁地进出博物馆,这股热度带来的经济效应也颇为明显。如文创产品、文化旅游线路的打造等。

以故宫为例,各类文创产品颇受欢迎,一些甚至能上热搜、当“网红”。截至2018年年底,故宫共研发了近1.2万种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此外,博物馆热会带动博物馆周边商业的发展,如住宿、餐饮等。辽宁社会科学院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程义伟就说:“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都有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博物馆经济’。”

除逛博物馆外,其它文旅活动也日益繁荣。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19春节期间,参观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比例分别达44.2%、40.6%和18.4%,观看各类文化演出的游客达到34.8%。

(来源: 新华网)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